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DC四端电阻测试法,测试了不同退火条件下Ni74Sil0B16非晶合金223~423K温区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发现:淬态与退火态非晶合金试样的电阻均随温度近线性变化,并且,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或退火温度的升高,非晶合金电阻温度系数α上升,而室温电阻率ρ0下降,基于Nagel推广的液态金属Ziman理论,本文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铁芯测试仪测得合金样品的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定出居里温度;用磁化强度小角旋转法测量非晶及晶化合金条带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退火后非晶相和剩余非晶相的居里温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提高;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高于500℃退火后磁性能变坏,是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变大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73.5Cu1Nb1.5Mo1.5V1Si13.5B9非晶合金电阻率和磁阻的影响,发现当退火温度〉400℃时,约化电阻率开始明显变小,在555℃时达到最小值,随着退火温度再进一步提高,约化电阻率起始也随之提高,然后变化不大,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非晶合金样品的横向磁阻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没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了解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机制以及建立新的理论提供准  相似文献   

4.
Pd-Si二元块体非晶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玻璃包覆提纯技术和水淬或空冷方法制备了块体Pd82Si18Pd81Si19Pd80Si20二元块体非晶合金球形样品,直径分别达7-8mm.热分析结果表明,随Si含量的增加,Pd—Si二元块体非晶合金的非晶转变温度Tg、起始晶化温度瓦和晶化峰值温度瓦增加,且Pd—Si二元块体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达61K.研究结果表明二元Pd-Si合金具有很强的非晶形成能力,且玻璃包覆提纯显著提高了Pd-S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用快冷法制备了Fe91-xZr5BxNb4(FZBN)合金,当5≤x≤30时,样品为非晶态,研究了B含量对非晶合金晶化的影响,当x≤20时,FZBN非晶以一次品化的模式晶化;当20〈x〈30时,以共晶模式晶化;当x=30时,以多晶模式晶化,晶化产物为具有立方结构的Fe-Zr-B-Nb合金相,随着x的增加,FZBN非晶的晶化温度(Tx)增加,当x〉20时,由于晶化模式的改变,Tx突然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Zr47Cu44Al9)100-xMox(x=0,1,2,3)大块非晶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研究分析添加Mo对Zr47Cu44Al9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的添加量为2%时,合金具有最大的非晶形成能力,纯非晶试样的临界尺寸从4mm增大到6mm以上,8mm的样品只有微弱的衍射峰.Mo提高非晶形成能力的原因主要是抑制引起异质形核的CuZr相的析出与长大.利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得到的其玻璃转变激活能Eg为278.57kJmol-1、晶化激活能Ex为392.46kJmol-1、晶化峰值的激活能Ep为376.97kJmol-1.与原合金相比,晶化激活能与晶化峰值激活能的数据都增大,说明Mo的添加不仅提高了原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Zr对Al-Ni-Y-(Zr,Cu)合金系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Zr部分取代Al80Ni10YsCu5中的Y,获得了Al80Ni10Y5-xZrxCus(x=0、1、2、3、4)铝基非晶合金.用XRD和DSC等测试手段1分析了单辊旋淬法制备的该合金非晶条带,研究了Zr对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2或x=3的合金的衍射峰较为宽化;当x从0增加到2时,合金的晶化温度增加,此后,随x的进一步增加,合金的晶化温度先降低后又有所回升.Al80Ni10Y3Zr2Cu5合金既具有相对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又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Ni-W-P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与耐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电沉积Ni-W-P非晶合金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变化规率。结果表明,镀态Ni-W-P合金在300℃以下温度热处理后,仍为非晶态;随温度升高开始晶化,到500℃时晶化过程结束;其腐蚀速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增大,于500℃达到最大值,而后降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晶合金相变的热力学原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晶化即为残留非晶相的转变,其相变热应正比于残留非晶相的相含量,本文导出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结晶度XC的DSC法测量公式.进一步通过对其100%无定性样DSC曲线的分析发现: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XC实际上即为其100%无定性样在同样退火条件下的转变分数fC.为了检验这一推论的正确性,本文选用Ni74Si10B16非晶合金淬态样进行了一系列的等温退火处理和等温DSC测试.结果表明:通过DSC法测定部分晶化非晶合金试样的相变热,不仅可以求出该试样结晶度的大小,而且通过对该合金100%无定形试样的DSC曲线分析和跟踪,甚至可以预测和控制该合金一定退火条件下结晶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非晶合金晶化过程中结晶度的DSC法测定与控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晶合金相变的热力学原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晶化即为残留非晶相的转变,其相变热应正比于残留非晶相的相含量,本文导出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结晶度Xc的DSC法测量公式.进一步通过对其100%无定性样DSC曲线的分析发现: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Xc实际上即为其100%无定性样在同样退火条件下的转变分数fc.为了检验这一推论的正确性,本文选用Ni74Sil0B16非晶合金淬态样进行了一系列的等温退火处理和等温DSC测试.结果表明:通过DSC法测定部分晶化非晶合金试样的相变热,不仅可以求出该试样结晶度的大小,而且通过对该合金100%无定形试样的DSC曲线分析和跟踪,甚至可以预测和控制该合金一定退火条件下结晶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