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萍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97-99,115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经济上的正外部性与环境上的负外部性两种利益的衡平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中与矿产资源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还有缺失。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一要对现有相关制度更新完善,赋予其生态补偿功能;二要进行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税费法律制度的缺陷是增值税税率较高、所得税的税基缺乏优惠政策、资源税设置不合理、矿产资源补偿费没有成为有偿开采的主体。具体的完善措施包括:降低增值税与所得税税率;取消资源税;强化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地位,使其与国外的权利金制度相接轨;建立保证金制度;建立资源耗竭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3.
该文结合新安县实际,以矿产资源管理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新安县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对如何加强落实矿产资源巡查工作制度等情况进行了探索,总结了巡查方法,提出存在的不足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规范化管理水平作出了有益的探索。1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爆发,构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呼声愈加强烈。法哲学理论是矿产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的制度动因,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只有在相关法哲学理论的支撑下,才能恰当平衡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从而保障矿区整体生态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景平 《科技信息》2007,(13):11-11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分配,是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主要手段是税收、财政救济、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蕴藏在地壳中的各种矿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保护体系不够健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体系特别是相关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几个重要的法律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因制度不健全而产生的灰色收入干扰国民收入的正常分配;再分配领域,制度不健全造成国民收入的逆向再分配,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正。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坚持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解决劳资利益失衡的问题;统一城乡就业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土地制度建设,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健全税收制度;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上下游型国际河流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问题包括,与河流开发有关的国际法律法规问题,水资源分配问题,防洪问题,水环境保护问题,鱼类资源开发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利益补偿问题等等。指出:水资源分配问题是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的核心问题,利益公平分配和责任公平分扭是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际河流开发应遵守两个基本原则,即资源所有权原则和兼顾各方利益原则,平等协商和利益补偿是处理国际河流利益分配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杨晶 《科技信息》2006,(5):187-188
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提出了要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构建公平的和谐社会,核心在于构建一种利益公平分配的经济体制,而利益的公平分配的核心在于对公平和效率的重新定位.本文从意识、理论和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现存的利益分配不公根本原因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开始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起点的不公平加上规则的不完备,以及纠错机制的缺失,其结果自然就是各阶层利益的严重失衡。利益失衡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机制就是要主动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和协调利益关系,建立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它包括利益调控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矿产资源规划体系进行了概括,认为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安全观是矿产资源规划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和“环境利益”表里相依,其表层是环境问题,其里层是环境利益.对环境利益的分配和对环境问题责任的“分摊”必然产生环境公平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公平的实质和内容,并从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多角度诠释了环境公平.  相似文献   

13.
对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公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各有利弊。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分析,公平以一定的经济效率为基础,不可能有脱离效率的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把效率摆在第一位。但是,经济发展的高效率不能够摆脱社会公平,否则就不能取得持久的经济高效率。社会主义制度为建立全新的公平效率关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试图营造一个公平分配的理想化社会,然而,实际社会生活中始终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利益稀缺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涉及到如何分配以及给谁多少的问题.一种分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关系到制度本身的公平性,而且还涉及社会生产的效率问题,本文的讨论便由此而展开.  相似文献   

15.
江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随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而得到改进,但整体补偿机制体系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原因与矿产资源开发实践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有关。江西构建矿产资源开发有效补偿机制应把立足点定位在矿产资源的各要素价值对等补偿上,从产权补偿机制、经营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完善补偿的制度体系,以实现矿产资源的天然价值、人工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对等充分补偿。  相似文献   

16.
“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之一,制度正义意味着制度的自由、平等和公平,它是一种价值取向。目前,在我国政府治理改革中,由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完善,造成制度正义严重缺失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机会不平等、人格不平等和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维持地球系统生态平衡的重要介质和载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会招致环境的破坏,打乱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人类的生存危机。如何减少和遏制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我国建立开发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入手,指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不同于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补偿,其核心是生态价值补偿,并进而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补偿,谁来补?补给谁?怎么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有效预防和抑制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力地从源头上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引入公平偏好理论,并考虑知识共享因素,构建了横向公平偏好和纵向公平偏好下考虑知识共享的利益分配模型,并分别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的不同状态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研方)公平偏好程度以及知识共享边际产出增加,产方(企业)收益和产出分享系数提高,显示了公平偏好和知识共享对于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的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内在地包含两个基本意义向度,问题的背后隐含着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制度伦理困境.为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而做出制度伦理回应,要弘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伦理价值追求,依据社会公平、制度正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原则,对事关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的制度伦理做出恰当调整,倚重制度刚性确保弱势群体获取和享受利益公平,构建立体多维的弱势群体利益公平制度伦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深刻内涵,矿产资源储量的有限性与开发利用潜力的无限性,以及矿产资源价值化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