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曹禺在《雷雨》中建构了具有双重功能的叙事文本 :以“结局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浅层情感需要的阅读文本 ,和以打击这个期待为标志的 ,迎合读者深层情感需要的反思文本。本文试解读这两种文本功能 ,发现曹禺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社交媒体旅游叙事的相关因素是如何以叙事传输的方式说服和作用于女性消费者,并影响其对目的地的认知和情感的,以女性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基于Green and Brock的叙事传输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600名不同年龄层女性消费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社交媒体旅游叙事中叙事传输效应的存在,社交媒体旅游叙事...  相似文献   

3.
周水涛的《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是一次深耕细作的学术开拓:完成了部分理论元素的构建,建构了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的宏观逻辑框架,进行了逻辑板块的建构。作为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著作在理论构建与文学批评两个层面都做了大量拓荒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和李安的《喜宴》(1993)是华人电影中最早涉及同性情感的影片。由于历史、习俗和文化诸因素,此类题材对于1990年代初的华人世界还是禁忌较深的话题。陈凯歌以同性情感纠葛完成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叙述;而李安则从叙事语境入手,在相同角度下关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及传统习俗和现代观念的冲突。由此,两部影片表层的同性情感叙述更多地表现为叙事策略而非导演真正的叙事目的,因此,所谓“发轫之作”也就仅仅是对同性情感做了“涉及”而非本体意义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剧本杀”作为旅游消费新业态,大大推动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及创新性发展。基于大众点评和小红书等主流社交媒体网站评论的扎根分析,从身心层面阐释消费者生成旅游沉浸式体验的互动机制及其意义建构。研究发现:个人特征、叙事质量、人际互动、物理场景及服务质量感知是影响旅游者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因素;沉浸式体验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及意义体验三个维度,三者从不同层次影响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在“身体—情感—叙事—情境”交互作用下,旅游者以多感官与叙事场景联结,情感与叙事内容共鸣,通过叙事传输获得深刻的感官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及变革性的意义体验,最终影响旅游者态度、观念及行为。最后,针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性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叙事角度、叙事方式、叙事时间等方面来谈谈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诗歌显示出来的三种基本的叙事结构模式,及其这些结构模式所体现出来叙事的情感效果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7.
《离骚》中叙事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法的角度研究了《离骚》叙事的结构模式,即用断续性的叙述语言代替连续性的叙述语言来打破抒情主人公活动时间的延续性,并指出《离骚》中的叙事只不过是为情感抒发提供机遇,情感把叙事纳入自己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部分具有抒情风格的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化小说的源头,废名沿着这种独特的小说体式,用诗意的笔,抒写古朴东方的人性美、人情美。鲁迅和废名都是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们以诗人的情感,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了个人对乡土中国的诗性情感和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9.
高林清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38-39,42
本文试从叙事角度、叙事方式、叙事时间等方面来谈谈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诗歌显示出来的三种基本的叙事结构模式,及其这些结构模式所体现出来叙事的情感效果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诗歌与小说同为语言艺术,却在形式特征和审美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诗人作诗重在抒情,诗歌话语遵循的是其本身所特有的情感逻辑法则;小说家写作意在叙事,叙事话语表现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方式。诗性叙事意指小说叙事的诗化倾向,它表现出了对传统叙事语法的背离。《唯物之神》正是因为其叙事的诗化特征,成为了诗性叙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从研读拜伦的抒情诗"when we two parted"的文本入手,剖析了这首诗歌中巧妙交织的三个叙述画面和复杂深沉的三种情感表达,然后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简要解析了此诗歌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的得失,最后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叙述等现代主义批评手法对诗歌中未讲出来的故事做了五种猜想,并附上一首叙述角度转换后的改编诗歌,以此能对拜伦的抒情诗做到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女作家诺拉·沃恩的《寄庐》,作为自晚清以来西方人的中国叙述文本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尝试,因着叙述者富于传奇的复杂身份、起于华北而贯穿南北的空间视野、深人中国大家族内部极为私密的个人情感与关系领域以及女性细腻敏感的日常生活体验等,而超越了同时代不少西方人的中国叙事试验,成为一部兼具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3.
任何形式的民用诉状都离不开事,理,情这三个要素,因此,好的民用诉状的制作应该做到简明叙事,充分说理,适当表情。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动物小说创作的蓬勃发展,其类型化表征日益彰显.作为一种小说叙事类型的"动物叙事",其自身内蕴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无论从人性深挖、生态写实亦或神话叙述的层面都可窥见这种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强烈诉求,这无疑提供给我们一个有效地进入动物小说的角度,作为一种合理的阐释资源,以此来对动物小说进行具体的类型化研究,特别是对其研究意义与可行性的探析,更能昭示出新世纪动物小说所特有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笔下的女性并没有被定位成单一的描写模式,而是可以明确地区分为描写、抒情和叙事三种模式。描写模式中,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并不介入,而是一个旁观者和欣赏者,这种方式体现出了欧词将自身定位为欣赏者的审美态度。抒情模式中则难免要有主体情感的介入,尽管存在着性别意识转换的难度。叙事模式,则是以事为本位,将抒情、描写和叙事结合起来。情中有事,事里含情,最见功力。  相似文献   

16.
屯垦叙事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新近发掘的亮点,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对电视剧《戈壁母亲》进行症候式解读,发现其借助于大众文本叙事形态、有效地链接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众文化接受语境,成功地超越了个体的“怀旧”和历史线性叙述的局限,在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接合中实现了“去政治化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文人从"明清易代"的历史中找到熟悉的叙述和表达方式以言说自己的处境。作为一种"隐微修辞"策略,《古今》杂志文人通过言说"晚明"历史来阐扬心曲,塑造自身"遗民"的形象。通过考察以《古今》杂志为中心的文人对"晚明"的再叙述,可知"晚明记忆"成为沦陷区的文人曲折表达自己心声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杜拉斯在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之中常常杂糅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她不同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流露着相同的情感基调,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上就是一再出现重复的情节和人物。这种创作的重复性源于杜拉斯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心理,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富弹性张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往往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敏锐、深刻和独特的感受力。在当代小说创作面临全面危机的背景下,东西以其细腻而敏锐的感受能力,以感官叙事为基本语态,使其小说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视角对东西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感官世界进行简要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代际嬗变始于启蒙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神话叙事的鼎力反拨,但启蒙叙事这一反神话叙事的话语方式,却逐步演化成了一种以道德神话为内核的新神话叙事。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启蒙文学的暂时消歇,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转向了以欲望叙事为突出特征的世俗化叙事。此消彼长之下,世俗化叙事终以构筑身体神话的方式,取代之前的新神话叙事成为了当代小说的叙事主流。但在此历史进程中,启蒙叙事与世俗化叙事的话语博弈,又于90年代中后期催生出了神性写作这一新的小说叙事话语。从神话叙事到新神话叙事,再到世俗化叙事与神性写作,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发展流变,已然自成系统地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