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溢流坝泄流能力可靠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对溢流坝泄流能力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综合考虑了水文和水工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对溢流坝泄流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MC方法是计算泄流能力的较理想方法.文中不仅探讨了单孔泄流情况,而且还推广到表、底孔联合泄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闽江水口电站导流模型试验,研究了堰与底孔结合的双层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 建立了双层泄流时的孔流(底孔)计算公式(3)与堰流计算公式(4).经试验验证由于双层泄流时 宽顶堰上的收缩水深h0~hr(hr为临界水深),行近流速增大,因此双层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比 起在同样上、下游水位下堰与底孔单独泄流能力之和为大.在水口工程条件下,宽顶堰与底孔结 合双层泄流时约增大10—15%,溢流坝与底孔结合双层泄流时约增大2—3%。这为双层泄水建 筑物的堰与底孔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阳辐射下弦支穹顶叠合拱结构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制程序分析了茌平体育馆弦支穹顶叠合拱结构中室外钢拱在太阳辐射下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太阳辐射下钢拱温度场为非均匀温度场,截面温度梯度和杆件平均温度较高.采用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温度场研究了弦支穹顶叠合拱结构的温度效应,得到夏季太阳辐射对结构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影响极大,且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温度荷载为结构的控制荷载等重要结论.对支座约束刚度、钢拱合拢温度、钢拱刚度等影响弦支穹顶叠合拱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的参数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表明,支座约束刚度对支座反力影响极大,但对结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影响较小,钢拱合拢温度和钢拱刚度取值对结构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线性损伤-应变耦合模型,可计算结构损伤场随荷载变化的全过程,给出了考虑损伤行为特征的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仿真计算方法,并对混凝土拱坝进行了考虑损伤后的温度应力仿真计算,从而为复杂混凝土结构的真正仿真分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高拱坝来说,温度荷载是拱坝的主要荷载之一.在对坝体进行应力分析计算时,应掌握温度的变化规律,充分考虑水温、气温等影响因素,本文同时考虑了徐变的影响,运用到工程实际,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轴载和层间粘结程度对水泥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在基层和面层之间设置了反映层间粘结程度的接触单元,进而建立了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1)标准轴载下层间粘结状态对水泥路面面层和基层应力的影响;2)轴载对水泥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层间粘结程度增加,水泥路面板底拉应力减小,基层底拉应力增加,但基层底拉应力不大;2)随着轴载增加,水泥路面板底拉应力增加。随着粘结程度增加,板底拉应力增长速率越来越低;3)在超载条件下,综合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层间完全粘结更有利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承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有限元法计算某坝底孔温度场和温度应力所得的结果,并根据温度应力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其对工程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原型观测成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甚为符合。文后附录介绍了计算方法,并讨论了计算格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的受力特性,以拟建中的湖南平江压气储能地下花岗岩试验库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3D平台,采用热力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对平江压气储能试验库在温度和压力循环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试验库在内部空气压力及温度循环作用下,密封层、混凝土衬砌及围岩的温度、位移及应力变化呈现显著的周期性特点;循环荷载对洞壁附近位置测点的温度、位移及应力影响比远离洞壁位置处测点温度、位移和应力的影响程度要大,远离洞壁处的围岩温度与试验库内的空气温度之间存在滞后性;考虑温度应力条件下,测点位移及第一主应力比不考虑温度应力时要大,且循环次数越多,数值差越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日照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箱梁的横向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基于热弹性理论和应变阻止法基本理论并考虑纵横向应力之间的耦合,提出一种新的横向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中国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即采用结构力学不考虑应力耦合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证明这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温度裂缝与一般混凝土坝的温度裂缝有本质区别。为了有效控制坝体开裂,要求分缝设计与应力场仿真分析密切结合。因此 进行了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三维非线性应力场的全过程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拱坝在不同分缝情况下的损伤开裂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中考虑了温度荷载、自重、静水压力、混凝土徐变和自生体积变形等情况。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开裂规律,为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分缝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白鹤滩拱坝进行了3种荷载组合下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荷载组合一工况下,坝体上游面有最大主拉应力为6.04 MPa,发生在坝底550 m高程右拱端,下游面有最大主压应力为14.50 MPa,发生在620 m高程左拱端;坝体自重施加方式对坝体应力,尤其是上游面拉应力,有较大的影响;但在基本荷载组合一工况下,坝体自重按整体自重考虑,上游面最大主拉应力6.04 MPa,有限元等效最大主拉应力为3.15 MPa。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多孔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多孔混凝土基层缩缝处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多孔混凝土基层缩缝处沥青面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荷载与温度耦合作用下的耦合应力。结果表明:基层缩缝处沥青面层底面荷载主应力多为压应力值,但其剪应力在接缝处出现峰值;在温度作用下,沥青面层应力峰值点的位置在基层缩缝中点处沥青面层的底面及表面;荷载和温度耦合作用下基层缩缝中点处沥青面层底面的第一主应力介于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之间。  相似文献   

13.
轴载对复合式路面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在复合式路面结构中的受力状态,对于其材料组成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基于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轴载、模量变化对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吸收层本身处于极为不利的受力状态,刚性基层接缝处应力吸收层层底存在应力集中,应力增长了60%,其模量越低,应力集中越明显,层内荷载应力呈3阶多项式函数变化;应力吸收层层内荷载应力随轴载增加呈线性增长,轴载变化对层底荷载应力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热带缠绕混凝土试件的加热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测量试件温度应力的温度荷载施加方法.混凝土试件为圆柱体,内部中心位置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和温度传感器,电热带外侧用隔热保温性能良好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密封.试验时把试件置于普通压力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温度传感器控制升温幅度,压力传感器测定温度应力,内埋的混凝土应变计和外设的千分表测量试件的温度变形.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给混凝土试件施加较为均匀的温度荷载,升温幅度可达70℃;与水浴、油浴等其他加热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结构简单、试件受热均匀,而且能在普通压力机上进行温度应力测定,为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条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在坝工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某些复杂的情况,有限元法的实用、规程化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结合若干工程计算实例,介绍应用有限元法计算重力坝复杂坝段(诸如底孔坝段,厂房坝段)的一些体会,讨论了含横缝灌浆压力、地震力等复杂荷载作用下复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的某些实用问题,并对其中的前处理、后处理,特别是对改进三维有限元成果整理及程序使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招徕河双曲拱坝在坝身无孔口、有孔口和增设牛腿三种工况下的坝身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7.
含灌浆横缝碾压混凝土拱坝仿真应力和双轴强度判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施工过程逐层浇注混凝土,自重和温度荷载同时加载,都存在徐变效应。作者提 供了累计温度和自重的徐变应力计算方法和程序,结合碾压混凝土(RCC)拱坝工程提供了施工 期仿真应力特点。用简化弹性应力计算施工末期坝体温度下降到运行期坝体稳定变温场受河 床及两岸基础和自身相对变形的约束应力,并和水压应力叠加取得运行期碾压混凝土拱坝仿 真应力,施工期和运行期仿真应力形成最终组合应力。文中提供的混凝土双轴强度判别为应用 仿真应力进行设计提供了条件,仿真计算为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跨度张弦桁架预应力张拉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对模拟千斤顶升温的模拟千斤顶法实现拉索预应力,提出了张弦桁架预应力的实用确定方法.将使用状态下计算得到的千斤顶温度荷载加到施工状态的计算模型即可求出施工需控制的索力、控制点位移.二次张拉需考虑张拉对相邻桁架的影响,施工控制难度大,本文结合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支座跨度128m的超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的深化设计计算,提出了单榀张弦桁架下弦拉索胎架一次张拉法施工方法,通过对张拉阶段胎架与张弦桁架间摩擦力的计算研究,定量索力下跨中位移法考虑摩擦力影响,以跨中竖向位移作为预应力张拉的主要控制指标,成功地完成了该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