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部分鲇形目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观察6科10属19种鲇形目鱼类的嗅觉器官,其嗅囊的形态可分为椭菜,肾形和卵圆形。初级嗅板的形态可为复板亚型、厚板亚型及薄板亚型、长椭圆形嗅囊中的初级嗅板为复板亚型和厚板亚型;肾嗅囊含复板,厚板有薄板三种亚型;卵圆形嗅囊仅有厚板一种亚型,可根据嗅轴特点进一步分为扁平下型和凹窝下型。鲇形目鱼类嗅觉器中作为科属间一个重要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
鲇核基因组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鲇核基因组的遗传结构,采用38个随机引物对长江上游干支流以及长江中游支流舞阳河的鲇核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分析.结果表明,鲇核基因组保存了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舞阳河鲇与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其他个体间具有较大遗传差异(p=0.001),推测可能出现了适应舞阳河地理环境的在分子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形态分化微弱的隐存种.  相似文献   

3.
鲇和大口鲇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鲇和大口鲇的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眼等6种组织器官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鲇的同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相同,但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而2种鲇的酯酶(EST)同工酶谱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笔者还对2种鲇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南方鲇、革胡子鲇和鲇的延脑面叶和迷走叶及其相关结构的组织构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鲇鱼的面叶、迷走叶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面叶和迷走叶中细胞形态和核团分布差异也较大.而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面叶和迷走叶,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可能与食性及其对食物的好恶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南方鲇、革胡子鲇和鲇的脑和延脑上初级味觉中枢组织构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鲇鱼在脑组织构造上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端脑发达,体积比视顶盖大;小脑特别发达,向前盖住中脑、间脑和部分端脑,向后侧形成耳状叶;间脑有明显的下叶,视交叉紧靠间脑前方,垂体在二下叶之间,远离视神经交叉.而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面叶和迷走叶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显示了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延脑,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与摄食行为及其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南岭自然保护区有3目7科23属28种淡水鱼。鲤形目占82.1%,鲇形目占14.3%,鲈形目占3.6%;其中以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南岭淡水鱼类可以划分为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上第三纪、中印山区4个区系复合体,大多集中分布在海拔400-800m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与东亚鲿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1138bp全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分布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鱼尝)科2属9种鱼类同一基因序列排序,并选用鲇形目鲇科的大口鲇、钝头(鱼危)科的鳗尾(鱼央)和伦氏(鱼央)以及脂鲤目的断线脂鲤作外类群.分析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计算了Kimura双因子遗传距离和(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了(鱼尝)科鱼类分子系统树,得出如下结论:(1)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显示所测定的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存在3bp的缺失;(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鱼尝)科构成一单系类群;(鱼艹)属为较为特化的属,拟(鱼尝)属为一明显的类群,而黄颡鱼属与(鱼危)属关系较为混乱;(3)东亚(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约为每百万年0.18%~0.30%.本文是中国鲇形目(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胡子鲇血细胞的发生和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胡子鲇头肾内无肾单位属网状淋巴器官,由富含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血窦。经Wright氏染色的头肾印迹片和血涂片可见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等。其中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红细胞、单核细胞次之,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较少。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最小。在印迹片和血涂片中未见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头肾的印迹片中还见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血细胞,说明头肾是胡子鲇的主要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在数控车床上的对刀及刀偏的常用 调试方法;并提出了在基准刀更换后,不再设立基准刀时,新装刀具的刀偏通过任意一把已知刀偏的刀具来调试计算求得,而不影响其它已知刀偏的一种新的刀偏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革胡子鲇触须和口腔粘膜的味觉器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革胡子鲇上颌须和口腔味蕾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分属于两个亚感觉通路(迷走叶和面叶味觉系统)的两类味蕾,其感受器细胞组成和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为味蕾是否通过味孔与外界接触,以及在上皮中的分布状况.革胡子鲇口腔内也有少量面神经叶支配的味蕾位于口腔横瓣上.由迷走神经叶支配的味蕾成簇集中腭部.感觉细胞的微绒毛突出于顶端,有味刺激物能直接到达味感觉细胞膜上.其形态结构表明,鱼类味觉是接触性或近距离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0月,在云南省丘北县温浏乡一喀斯特洞穴因山洪爆发形成的小湖泊中,捕到1尾无眼盲金线鲃标本.经研究系一新种,以头上额前有一短粗凸起命名额凸盲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convexiforeheadus Li Yang et Li sp,nov.新种与透明金线鲃S. hylinus Chen et Yang(1994)、鹰喙角金线鲃S. aquihornes Li et Yang(2007)的区别是,额部凸起短粗VS棒状长角或鹰喙状长角,胸鳍不达腹鳍起点VS胸鳍超过腹鳍起点,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VS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后.  相似文献   

12.
云南鲤科鱼类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记采于云南东部的鲤科鱼类二新种,命名为罗平金线鱼巴Sinocyclocheilus luopingensis Li et Tao,sp.nov.和长鳍直口鲮Rectoris longifinus Li Mao et Lu,sp.nov.,前者头的背面下凹,但不呈鸭嘴形,鼻孔也开始前移到吻端,侧线鳞51,体鳞大,胸鳍长,后伸接近腹鳍起点等综合特征区别于该属所有已知种;后者各鳍较长,背鳍最长鳍条大于头长,后压达臀鳍基中部上方,胸鳍后伸达腹鳍,腹鳍后伸达臀鳍起点,臀鳍后伸达尾鳍基,体侧无一条黑色带伸达尾鳍基,可明显区别于直口鲮Rectoris posehensis Lin.  相似文献   

13.
描记采于云南省南盘江水系野鲮亚科-新属新种.新属下唇有5个圆珠状结构呈一串念珠状与中国产野鲮亚科20余个属均不同,命名五珠鲮属Fivepearlus gen.nov..新种命名云南五珠鲮Fivepearlus yunn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4.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一洞穴的金线属一新种,以其口须特别长而粗命名巨须金线SinocyclocheilushugeibarbusLi,RanetChensp.nov.该种头后急剧隆起,外形与广西东兰的高肩金线S.altishouderusLietLan(1992)相似,但新种侧线鳞多(6628~3114~16-V71∶5414~179~11-V58);口须粗长,颌须后伸达胸鳍基,体如鲂形,体长为体高的2.58~2.72(2.64)倍.可明显区别于高肩金线S.altishouderusLietLan(1992).  相似文献   

15.
中国窃亚目一新属二新种(目:鳞科,跳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鳞 齿科云南无鳞齿lllepidopsocus Ⅰ.yunnanicus新属新种;跳齿科中华窃跳齿Psocathropos sinensis新种对窃跳齿属Psocathropos作了补充修订。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线鲃属鱼类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记采于云南省乌蒙山主峰地区的寻甸三起三落龙潭、沾益县德泽乡、宣威县西泽乡,以及云南省石林县圭山乡的金线属鱼类2新种,依照采集地山脉名称分别命名为乌蒙山金线SinocyclocheiluswumengshanensisLiMaoetLuSp.nov和圭山金线SinocyclocheilusguishanensisLispnov.新种前者与分布在贵州惠水的多斑金线S.multipunctalus(Pellegrin)(1931)相近,但新种口须特别长,颌须后伸超过鳃盖后缘达胸鳍基,背鳍刺强硬,后缘有锯凿可区别,2种间分子遗传距离为(12.6~13.4)%,表明是2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独立种;新种后者与相邻分布于泸西阿庐古洞的狭孔金线S.angustiporusZhengetXie(1985)相近,但新种体鳞排列规则,口须长可区别,2种的分子遗传距离为4.4%,超过公认的同属鱼种间分子遗传距离的低限1.4%,亦表明是2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17.
贵州洞穴金线鱼巴一新种及其性状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一洞穴的金线鱼巴属一新种,以其口须特别长而粗命名巨须金线Sinocyclocheilus hugeibarbus Li,Ran et Chen sp.nov.该种头后急剧隆起,外形与广西东兰的高肩金线鱼巴S.altishouderus Li et Lan(1992)相似,但新种侧线鳞多(66(28~31)/(14~16-V)71∶54(14~17)/(9~11-V)58);口须粗长,颌须后伸达胸鳍基,体如鲂形,体长为体高的2.58~2.72(2.64)倍.可明显区别于高肩金线鱼巴S.altishouderus Li et Lan(1992).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贵州省盘县保田镇一地下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命名保田高原鳅Triplophysa baotianensis sp. nov..新种是贵州省南盘江水系的首个高原鳅发现.与贵州已记载的5种高原鳅比较,新种与北盘江水系的贞丰高原鳅性状相近,但有明显特征可区别.(1)新种胸腹鳍平展与躯体呈“十”字形,贞丰高原鳅胸腹鳍走向正常;(2)新种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贞丰高原鳅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3)新种体表裸露无鳞,贞丰高原鳅体被明显细鳞;(4)新种鼻瓣发育成短须状,贞丰高原鳅鼻瓣不呈须状;(5)新种属于南盘江水系,贞丰高原鳅属于北盘江水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整理采于广西和海南的单殖吸虫标本时 ,发现寄生于虎鱼鳃上的指环虫两新种 .并确认二翼指环虫DactylogyrusbialatusWu ,Wang&Jiang ,1 988为棘虎伪指环虫PseudodactylogyrushazeOgawa ,1 984的同物异名 ,且棘虎伪指环虫为中国新记录 .现报道如下 ,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 .钦州指环虫 ,新种Dactylogyrusqinzhouensissp nov .(图 1 -a ,b )图 1 钦州指环虫 ,新种Dactylogyrusqinzhouens…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采集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和环江县境内的5尾标本鉴定描记了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1新种,斑点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punctatus sp.nov..其形态特征: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变粗,下部强硬,后缘具强锯齿;背鳍起点明显后于腹鳍起点,分枝鳍条8;口端位;胸鳍长,后伸超过腹鳍起点;吻须短,后伸不达眼前缘;身体被细鳞,侧线鳞明显比侧线上、下鳞大;侧线鳞45~50;第一鳃弓外侧鳃耙7~8枚;头背面和侧线上半部体侧和背部散布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这些组合特征可以将新种与同属的其他种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