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的探讨,总结了铀成矿基本规律,包括时控规律、空间分布规律、铀矿化类型及特征和控矿因素.其中强调指出,本区构造、地层和岩浆岩接触带三位一体联合控矿,而断裂构造作用是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冷水坑矿田是国家级银资源基地。本文在系统研究冷水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冷水坑矿田综合找矿勘查模型,并进行了矿田及外围成矿预测,提出小源区为重点勘查区,圈定外围四个找矿预测区,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云章 《太原科技》2012,(4):85-86,89
繁峙县金鸡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山西断隆—五台隆起北东部,矿区经多次构造变动,在区内形成了一系列断裂破碎带,后经热液多次充填、叠加,金、多金属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在部分有利地段形成了金、多金属矿体。通过对地质、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周边已知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铅、锌、钼、铁矿床多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江西贵溪冷水坑矿田下鲍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冷水坑矿田下鲍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等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区内银铅锌矿床的成因,认为该矿床属陆相火山沉积——次火山气液变质、火山(岩浆)热液叠加成矿,归属层控叠生型银铅锌矿床范畴。  相似文献   

5.
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都兰-鄂拉山成矿带.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重点讨论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组合及可能的成矿过程,认为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为中低温热液型,受三叠系陆相火山岩及北东向断裂的控制,印支晚期花岗岩岩体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及其集聚和运移的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呷村银多金属矿水源区地质构遣,水文地质特征及试区地下水赘源分布情况,经过翔实的资料进行了均衡计算,得出了水濠区地下水资源均衡特征,并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地下水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的地质背景,研究了金(银)多金属矿的成矿特点,探析了大兴安岭地区金(银)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嫩江县嘎拉山地区金成矿规律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兴蒙造山带东段,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根据矿(化)点的分布特点,可划分三个成矿亚带。Ⅰ:嘎拉山林场-北疆乡金、银、锌多金属成矿亚带;Ⅱ:小兴安岭主脊-椿叶山金、银、铜多金属矿成矿亚带;Ⅲ:河界山-伊兆山金、银多金属成矿亚带,圈出Ⅰ级、Ⅱ级、Ⅲ级成矿远景区5处,确定找矿靶区3个,显示了金、银等贵金属资源有较大的远景。  相似文献   

9.
江西贵溪冷水坑银矿田目前是我国最大的银矿田和国家级银资源基地,由于以往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与近期发现的大型层控叠生型富银铅锌矿床的赋矿部位、成矿方式等诸多不同,因此,对于成矿岩浆及成矿流体同源或异源存在较大争议。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和区域成矿学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思路,通过构造一岩浆一成矿系统解析,表明两类矿床矿源场、流体场、空间场和成矿时间域方面具有一致性,即矿田及外围成矿岩浆及流体同源异期。由此类比,矿田攻深找盲及外围普查找矿有非常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下柳沟-尕达坂铜多金属矿田地质矿产特征(包括地质构造特征、矿产特征等);铜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中寒武世中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转换部位,受"双峰式"火山穹窿的控制。分析了铜多金属矿体的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结合探矿、采矿工作实践,分析了二把伙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厂铜坑矿床位于桂西北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是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新发现的深部矽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前人对上部锡多金属矿体的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等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层状锡多金属矿体的成因分歧较大,且对深部锌铜矿体研究较少。基于此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勘查成果及研究分析,对铜坑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铜坑矿区存在泥盆纪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是矿床形成的主要事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青海省优势环境与战略矿产勘查进程,文中对哈西亚图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西亚图多金属矿床已发现矿体的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矿体从垂向上看,可分为4层均产于具垂直分带的矽卡岩带中,受矽卡岩类型影响矿石类型在垂向上也具有明显分带性,在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与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为主要成矿部位,通过早期区域变质作用、矽卡岩化作用及晚期的热液成矿作用3个阶段,形成了以磁铁矿体为主,铜、铅、锌、金并存的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东侧的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内规模最大、成矿元素最复杂、成矿特征最典型的一个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组成。本文以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锡多金属矿体、锌铜矿体)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量、稀土元素及H-O同位素分析,意图进一步探讨区内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并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结果显示,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的闪锌矿均以富集Cu、Pb、Fe、Sb、In等元素,贫Ge为特征;闪锌矿的稀土配分模式多为轻稀土富集的“V型”右倾曲线,以LREE/HREE值较高、Eu和Ce负异常为特征;闪锌矿H-O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伴随有大气降水的混入。上述特征表明,铜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15.
魏平堂  张艳  康泽宁 《河南科学》2013,(10):1698-1703
南当厂银铅锌矿床位于超大型矿床都龙锡锌多金属成矿带最南端,是一以银矿为主的银铅锌矿床.经研究认为,矿床(体)赋存于区域变质绿片岩相带的中寒武统田蓬组第二段第二亚段(E2t2-2)上部的碳酸盐岩中,呈沿层展布的陡倾斜似层状矿体;经工程揭露和控制,揭露大小矿体共八个,其中③为主要矿体,规模最大.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矿源层一区域变质热液改造一岩浆热液叠加等三个互相联系又继承发展的长期演化过程.碳质白云石大理岩中的层间断裂破碎带,是银铅锌矿床最有利的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大量包裹体研究表明,五圩多金属矿田属中─低温热液成因,热液来自局部动热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热液和部分岩浆热液的混合。矿床分带性明显,并具多阶段矿化特征。空间上自矿化中心向外,时间上从早至晚,不仅包裹体特点有变化,而且温度、压力、含盐度、成分、氧逸度、CO2逸度等方面也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CO2包裹体大量出现和高比值CO2/H2O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沸腾焙烧综合回收工艺对呷村复杂银铜精矿难浸出问题进行实验,以沸腾焙烧脱硫、脱砷→硫酸浸出铜、锌→氯盐浸出锑、银→NaClO3氧化浸金→碳铵转化铅的工艺进行处理,实现铜、锌、银、锑、铅、金、砷和硫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在硫酸化沸腾焙烧过程中控制1·1倍空气过剩系数、0·25~0·35m·s-1的工况炉膛线速度以及600~630℃的焙烧温度,可以避免高铅复杂银铜精矿的烧结,脱硫率为49·68%,烟气中SO体积分数为5·5%可满足制酸要求.  相似文献   

18.
粤东地区中生代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大量系统和深入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粤东地区锡、钨、铜、银、金多金属矿床(点)区域成矿作用特征,着重探讨了在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浆作用的背景下,成矿元素的富集过程及成矿物质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认为,成矿物质的富集经历了地壳岩石的选择性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流体-熔体分馏和流体与流经岩石相互反应(水-岩作用)4个阶段.由于作为热源的岩浆熔体的存在及不同成因断裂裂隙构造的产生,富含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流体上升,并与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热液混合,形成热液对流体系.在长期的热液对流循环中,随着构造脉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沉淀出不同阶段的矿石,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和围岩中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