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比较普遍且复杂的语法现象。本文针对词类活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以及整体论的观点,分析词类活用现象,提出语法场理论,认为词类活用语法场的形成是不同类别的个体词在特定的语法场中置换反应的结果。词类活用语法场主要有动化语法场和名物化语法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表达一种修辞的效果.该文从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形式及产生的修辞效果两个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并且分别对几种活用情况所形成的修辞效果和存在于词类活用之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问题是在古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影响很大且迄无定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为立足点,结合词类活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探讨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古代汉语词组的活用问题,试图为词类活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作一点初步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活用类型大都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反映了语言的连续性;汉语的古今演变又使活用的类型产生了新陈代谢,折射出了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认为:从语境的角度可以寻绎出“活用”这种看似不规则语言现象的规则,活用词由于语境中相邻语法成分功能的同化而“转类”。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 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障碍。几十年来,人们对词类活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绩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取得成 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词类活用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是指某一词类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离开了这种语言环境,这种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也就会随之而失去。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语法现象,其中尤以名词、形容词的活用为最常见。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何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词类活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处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都属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范围。 要鉴别一个词是否活用了另一类性质的词,首先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来观察这个词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按照名词、形容词固有的意义去理解,整个句子就讲不通。如果把它理解成与这一名词、形容词相关的动词义,整个句子就能够讲得通,那么一般说来,这个名词、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这是从意义上去判断。例如: ①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阴侯列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人已有相当丰富的词法观念.对词类问题如词的虚与实、词类的划分,词的语法功能如实词的活用、及物与不及物及虚词的表连接、语气等作用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阅读有关论著对词类活用的讲述,每生疑惑。比如: 既说词类活用是词的临时用法、偶然用法,那为什么从所举例证和有关注释看,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似乎大量存在、相当普遍呢? “衣”、“冠”表示穿衣、戴帽,“将”、“相”表示任命为或担任将、相,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该文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三种类型,论述了名词动用后所产生的一些语义关系,并且在整句的译文中可以看到名词动用后由于词性的变化所带来的相应的语义变化。研究古代汉语名词动用的语义关系,对探求汉语词义引申规律乃至探求词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语法学领域的经典理论。本文试图从这一理论产生的历史以及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出发,对它进行理论上的厘清和使用范围的限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现代英语扬弃了绝大部性、数、格的形态变化。成为印欧语中变化最简单的一种语言。现代英语变化少这个特点使得词类转化活用现象经常出现。这不仅使英语词表达精炼准确而且结构紧凑,生动,这种以词类转化活用来精炼文字的方法与我国的古汉语颇为相似,比较这两种语言的词类活用对我们了解现代英语的词类活用本质和用现代英语翻译我国古典文字作品,保持其原作风格都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韦达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1):97-100
汉语和壮语的实饲都有活用现象,本文具体介绍它们在名调用如动调和量词、动词用如名词和量词、形容调用如名调和动词等三个方面的共同之处,为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能够通过对照、比较来加速掌握这种现象,摆脱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介绍莎士比亚作品中若干创新手法,阐述在对待词语试验性、词类活用性及句法变异性等语言现象时应该从修辞和语义的视角去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旭新 《科技信息》2012,(5):333-333
转类词(词类转换)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转类词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从一个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而名动转类词作为转类词中频率最高的互转词类对其研究更是多角度化。许多学者多从语义,语用角度对转类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从概念转喻理论角度出发对名动转类词进行分析,并阐述名动转类词与词汇教学的关系,进而阐述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16.
在词类划分标准上,张斌的语法功能是唯一的标准的观点不曾改变,但对"功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从"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就是功能",词在句中的职位只起辅助作用,到"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从质疑"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到"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连属功能",把功能的解释从句法层面拓展到语用层面;从反思"词汇语法范畴",到提出"意义是基础、功能是标准"。张斌先生的研究在经历了继承、吸收的过程后,最终在理论上、方法上和实际运用方面取得突破,推进了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理论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音节构词、词义变化、词类活用和语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运用成语这一语言材料进行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言交际中"明晰"和"省力"这两条原则会发生抵触,是互相竞争起作用的,这就是"动因竞争",它要求尽可能用简单明晰的形式表达尽可能多的意义。现代汉语中的非常规谓宾关系、词类活用这些省时省力、言简意赅的独特汉语表达形式正是在"动因竞争"原则支配下产生的独特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评析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有关名词动化的几个公式,全面分析了名词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与相邻词与词的局部关系,视为全部联系,看作唯一的语法关系,从而使学生误以为只要找到某种村专,就可以断定名词动化,给阅读实践带来困惑。  相似文献   

20.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两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些词活用后不易辨别其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辨别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依据词性进行辨别;可以根据词在句中反映的内容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来辨别;可以根据叙述者或说话者的主观愿望或心理取向辨别;可以把词所在的句子放在更大的语境中辨别;也可以结合历史事件来辨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