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爷爷的菜园     
正爷爷的菜园不大,种的蔬菜可不少。有穿着紫袍的茄子,它们戴着绿帽子,像是参加晚会的贵妇人一样。玉米的长势最好,一株株像小士兵一样,昂首挺胸地站在田边,神气十足。要是有不认识的人靠近它,它会举起红缨枪,瞄准入侵者。西红柿挂满枝头,像一盏盏红灯笼,照亮了整个菜园。豇豆最文静,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一阵风吹来,摆动纤细的身体,翩翩起舞,很是好看。辣椒最威风,它们有的穿着碧绿的外套,有的穿着大红袍,很是耀眼,生怕别人看不到它们美丽的衣裳。朝天椒虽然不太显眼,但可爱炫耀自己了,像骄傲的公主。  相似文献   

2.
 上周上课时,课间给学生们谈点乱弹琴,提到梁漱溟的一段话,是关于欲望与志气的关系的,这段话虽然说在几十年之前,放在今天,尤其是各种五颜六色的选择很多的时候,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梁漱溟在《朝话:人生的省悟》一书中是这么说的: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是干什么?甚或会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会自己搪塞自己。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个样子,这样不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辩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张横渠先生颇反对欲望,谓民胞物与之心,时刻不能离的。自西洋风气进来,反对欲望的话没人讲,不似从前的严格,殊不知正在这些地方,是自己骗自己害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校园是我成长和学习的地方,它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尤其是校园西边的小花坛,更是我最爱的乐园。校园西边小花坛的边上,有一棵龙眼树。龙眼树像一把撑开的大绿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它的树干大多都是弯弯的,就一条条在空中腾云驾雾的威龙。春天来了,大地复苏,龙眼树上长满了绿叶,青翠欲滴。龙眼树的花是淡黄色的,闻起来异常芳香。浓郁的花香引来一群群蜜蜂,一群群蝴蝶,蜜蜂前来采蜜,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花坛里的鲜花也不甘寂寞,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瞧,牡丹红似火,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     
正蒲公英是一种野生植物,田野、路旁到处都有。春天的时候,蒲公英贴着地长起来。它的茎很短,叶子是绿色的,边缘像齿轮。过一段时间后,绿色的茎慢慢长高,长长。在茎的顶端开出一朵朵很不起眼的黄色小花。初夏到了,蒲公英的花朵开始凋谢了,花蒂处长出像冬天的滑雪帽上的绒球样的东西,有白色、粉色,真的很美。这时,如果有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绒球就开始飘出一把把"小伞儿","小伞儿"下面是一个个黑色的种子,到处漫游。蒲公英随风而动,落地生根,随遇而安。  相似文献   

5.
    
正佳作展示台节选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相似文献   

6.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一句接上一句"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几个短句环环相扣,逻辑紧密。识解这一句的时候,首先引我发问的是"仪"字,古人为何用两仪而非两端或两类、两处?查要看"仪"的本义,《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度也。度,法制也。毛传曰。仪,善也。又曰。仪,宜也。又曰。仪,匹也。其义相引伸。古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古书为谊。按如文王传曰义,善也。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仪通义,是法度的意思,也作适宜、  相似文献   

7.
那日,骑着自行车在街上慢悠悠地晃着,从小城的这头到那头,不远的距离。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抬头看天,竟然明晃晃地刺眼,赶紧低头,不经意间,视线扫过地上一堆落叶。枯萎的黄色叶子,一片一片,在风中凌乱。已是秋残。自从那年看了额济纳的胡杨林,几乎把这尘世间最美的秋色沉沉地装在了心里,一想起秋,便是那满心满眼的灿黄,燃烧着生命的极致绚烂。而眼前地上那几片枯叶,看似蔫黄,却是染了愁绪的萧瑟。同是秋景,各有况味。脚尖踮地停下车,拿出手机,对着一地落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离不开能源。人类对能源的基本要求:① 总量应该足够多。储量很少不能称之为能源,太阳能,煤,天然气,风等等都满足这一要求。② 价格应该让人们可以接受。价格包括本身价格,设备价格等。③ 能量密度应该有一定范围的数值,太低了不行。化石燃料、核能的能量密度都较高,满足这一要求。④ 可持续。至少在长周期内持续,可再生更好。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可持续还包含环保要求。⑤ 稳定供应,容易储存,满足召之即来。目前太阳能、风能对此尚未能完全满足。⑥ 可控性。火山爆发,地震,闪电都是能源,但目前不可控,尚没法应用。核裂变已可控,所以变成可用能源。⑦ 运输方便。能源的运输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目前为供应能源所需的各种消耗还很多。  相似文献   

9.
不该有的瘾     
字典上说,瘾是一种特别深的嗜好。但有些瘾是不健康的,比如赌瘾、烟瘾、酒瘾等。而鲁武呢,他的瘾却是车瘾。鲁武家住郊区,家境在村里属中等偏上。他在镇上的建筑公司上班,是施工队里的大组长。这几年到处搞建设,工程特别多,鲁武也挣了一点钱。鲁武好车,而且有瘾,工地上的拖拉机、翻斗车,他一有空就去摆弄,时间久了,竟练成了个半吊子司机。因为有钱,也为了上下班方便,更因为喜好,鲁武很想自己买车。要买车,自然就得先把驾驶执照考出来。于是,鲁武到驾校报了个名儿,但自恃有点开车的  相似文献   

10.
拂袖间的沉思,茶是青的,水是清的。耳边萦绕的,是那早已远去的歌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此悠远,又这般迫近,仿佛绽雪的梅瓣,淡淡的,却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藏族神话资料入手,依照文化发生学角度分类阐释分析了藏族的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生产劳动神话和造神神话的各自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古人膜拜天体自然,并演绎了不少神话传说,对月亮的崇拜也是如此。古代月神话与月崇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人月神观念产生的原因,认为月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早期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社会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种月神形象:月母常羲,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等;月神话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花婆被仫佬人民认为是掌管人间生育及平安的女神。花婆神话中隐含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仫佬人民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平安的祈求与渴望。花婆神话还规范了仫佬人民的道德言行,增强了他们的伦理观念,培养了他们善良、刚正、仁爱的品质,具有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音乐事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交流、音乐研究、音乐教育以及藏族通俗音乐的产生,西藏电声乐队的兴起,区外作者参与西藏音乐体裁、题材的创作及研究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论研究,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音乐事业的发展概貌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关于古希腊神话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剖析了古希腊神话的起源及谱系。认为古希腊神话具有海洋型神话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崇尚力量、推崇自由与个性价值,同时又流露出浓厚的宿命观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借鉴神话学的相关理论,解析了"侠"的内涵及人们对于"侠"的观念的流转与演变:侠的创造具有相当的虚构性和变数。侠走出历史后,就被不断地"发明"、"创造"成为维护正义的斗士和人间的浪漫英雄。侠神话的创造涉及对存在的认识、对道德的需求和对政治公道的盼望。侠神话建构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不断地解构,在港台新武侠小说对侠的现代阐释中,这种神话最终被打破。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同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而人类思维的演化过程必然伴随着时空观的时空变换。本文力图对神话传说中所隐含的时空观进行提炼,并且以时空观为切入点,对神话思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世本》一书的《帝系篇》等部分在神话学研究领域有很大价值,其所载发明创作神话、英雄传说、氏族起源神话等上古神话传说值得研究。《作篇》所载神话承载历史神话化的思维,《氏姓篇》所载廪君传说可视为英雄传说的典范,《帝系篇》所载神话谱系可成为探析中国早期谱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智慧型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对于中国来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国洪水神话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价值,提出了中国洪水神话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唐代文学对洞庭湖的描写,有很多涉及到洞庭湖的一些神话传说,或者是把这些神话传说融入到诗歌的咏唱之中,或是直接以神话传说为创作题材,从而表现出洞庭湖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神话传说,是形成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用历史的眼光透视洞庭湖文化,探究洞庭湖神话传说故事的源流,对我们理解洞庭湖这个地域文化主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