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选取1999~2004年楚雄市区居住条件、城市生存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3大类共23个单项评价指标,构建楚雄市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分析1999年以来楚雄市区的城市发展对人居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楚雄市区各项人居环境评价标准总体上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发展不均衡;1999~2004年楚雄市区人居环境总得分年平均增长率为4.98%,说明楚雄市区人居环境质量在逐渐"优化",但人居环境质量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人居环境的发展暂时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建议通过树立新的城市发展观、搞好城市生态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善楚雄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相关原则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3个主成分,对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5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的综合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居环境质量最优,其次是宝鸡市,再次是咸阳市,渭南和铜川2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偏低,关中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皆不平衡.针对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差异,提出了改善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超 《科技咨询导报》2012,(15):132-13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于居住区周围的环境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以及质量控制是否能够科学化、合理化,逐渐成为城市规划设计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到位,影响了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质量水平,不利于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和规划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居住区环境质量控制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切实、有效的加强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控制,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潘殊 《科技信息》2009,(29):I0512-I0512
住宅小区是现代城市人民居住生活、甚至是工作的地方;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提高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质量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与经营的主要重点。本文从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并追溯我国古代对人居环境的一些理念和作法来论证当其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改善和设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干旱背景下的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气候因素和人文建设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影响又具有双重性.因此,针对气候因素的多变性、模糊性和人文建设的层次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巴州地区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分别对气候因素和人文建设定量评价方面效果较好.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库尔勒市人居环境最优,其次是和硕县与和静县,若羌和且末总体评价得分较低;巴州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建设皆不平衡,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普遍较低.针对巴州地区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差异提出了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商艳 《科技咨询导报》2008,(13):114-114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中的生态人居环境是人类渴望拥有的健康、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这要求人、居住环境,自然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7.
人工神经网络已广泛用于模式分类与识别等问题,而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是多因子组合的模式判别问题.采用二级 B P 网络构造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四川省 16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 B 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具有通用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取社区尺度作为研究层次,构建了城市社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济南市市区的五个区(长清区除外)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五个区的人居环境的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老年居住建筑环境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研究项目的主要框架,根据我国城市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国情,分析了城市老年居住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现状,并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了改善城市老年居住环境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美丽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阐明了建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原则,构架了由居住环境、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及交通治安5个分项、18个单项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本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主要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截取2001、2004、2007和2010年四个年份,构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得分,并对各地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排序和评价,研究安徽人居环境质量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17个地市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安徽省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省会合肥的人居环境质量优于省内其他城市,沿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较高;经济社会因素是决定人居环境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但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作用日益增强;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皖南强于皖北,皖东强于皖西",空间扩展呈现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人居环境质量对大连城市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连人居环境变化的分析,研究大连人居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城市人居环境对大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运用SPSS软件研究人居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作用,并运用数学方法构造函数、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城市人居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居住区建设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充分认识其内涵尤为重要。从居住区室内、室外环境的两方面,全面阐述了空间组织与变化、环境构成与塑造、自然因素、人工因素等对完整居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居工程倍受关注,改善居住环境已成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作为小区建设成功的先决条件,其设计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因此,如何在兼顾开发商利益、环境效益、业主需求三者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与所在地域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气候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居住,人体的气候舒适度与所处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等条件有关,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指数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生活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四城市17个居住区居民进行居住区生活与环境质量调研,在微机上开发了数据库来存储调查数据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居民对影响居住环境诸因素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安全及三废污染被列为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物理环境和商业服务业设备,第三是交通和环境卫生,第四是绿化和文教娱乐设施最后才是景观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在国内首次将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和BP 神经网络局部寻优相结合的改进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人居环境评价中,并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定,揭示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各城市在国内人居环境中的相对水平.结果表明该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理论,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3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社会、生态、居住、支撑等4个方面对武汉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人居环境在2000 2007年为缓慢而稳定发展时期,2007 2011年武汉市城市人居环境为高速发展时期,但2007 2011年期间4个子系统中的生态子系统发展相对缓慢,制约武汉市人居环境发展,说明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武汉市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1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影响人居环境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和方面对优化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