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吃的主要是脱水、冷冻干燥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味道不敢恭维,且运送成本极为高昂,因而"肉疼"又体恤民情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尝试在太空种植蔬菜,并终于在2015年8月让宇航员首次吃到了生长在国际空间站的新鲜生菜。如今尝到"甜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又  相似文献   

2.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4):70-71
<正>美国SpaceX公司2014年5月30日发布了第二代龙飞船,这艘由私营公司首驾推出的载人飞船,计划在2017年正式开始执行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任务,在运输过程中可同运送7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根据SpaceX合作创始人伊隆·马斯克介绍,第二代龙飞船不但可以快速重复返回地球与国际空间站之间,还能"像直升机一样精确地降落在任何地面。只需要重新注入推进剂就可以再次使用……想象一下,如果每次任务结束之后,航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下午3时22分(北京时间31日凌晨3时22分),载有两名宇航员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版"龙"(Crew Dragon)飞船,搭载"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并在飞行12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奔赴国际空间站。经过近19个小时飞行后,"龙"飞船于北京时间31日22时16分与空间站自动对接。乘坐载人"龙"飞船的两名美国宇航员道格拉斯·赫尔利和罗伯特·本肯随后进入空间站,与空间站内  相似文献   

4.
<正>“性格冲动,有自杀倾向,性癖好异常,追寻刺激感。”这种描述是航天竞赛刚开始时,一些美国空军心理学家想象中的宇航员形象。这些心理学家指出,宇航员若非疯狂无畏,怎么会愿意被发射到太空中呢?然而,这些医生对太空环境不够了解,言论缺乏真凭实据。事实上,正是宇航员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的性格、熟练的技能、强大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展了六次成功的登月行动,并使阿波罗13号的三名  相似文献   

5.
东海 《科学大观园》2012,(18):73-7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测试未来行星登陆隔热系统,不仅可用于载人登陆火星任务,也可以执行其他行星登陆任务。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打造未来充气式行星登陆隔热系统,可承受重复大气层或者登陆其他行星时超音速和极端高温环境,项目测试费用达到了1700万美元,并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类准备向其他星球扩张,一些重要的问题必须予以考虑,比如:我们能在太空中酿酒吗?如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植物生产系统团队的一名科学家称,只要技术得当、耐心等候,我们或许可以在太空中栽种酿酒用的葡萄。该植物生产系统团队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种植了各种用来做沙拉的作物,供宇航员享用。人类的酿酒史已有数千年之久,迁入太空后也难以改变饮酒的习惯。虽然太空中环境严苛、地方有限,使葡萄酒酿造难上加难,但植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35-2040年,借助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到达火星。这个比美国自由女神像还高重型运载火箭具备能够将宇航员送往小行星或火星的超强动力,将成为未来人类探索宇宙深处的主要工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猎户座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规划中,设计载重量为70吨的SLS将在2018年进行第一次飞行:在飞行过程中运输无人猎户计划的太空舱绕月飞行并  相似文献   

8.
木子 《科学大观园》2012,(23):62-65
在太空中被"冻成冰棍"?被其他宇航员谋杀而死?在其他星体上"抛锚"饿死?还是被黑洞扯成"意大利细面条"?……在好莱坞科幻影片中,那些探索外太空的宇航员们面临的最可怕死法,或是被外星细菌感染,或是死于可怕的外星"异形"之口。然而,好莱坞电影中的"太空死法"往往太过于戏剧性,缺少真实的科学基础,英国太空生物学家刘易斯·达特奈尔博士以真实的太空科学为依据,盘点了10种最离奇也最可怕的"太空死法",其中包括"被其他宇航员谋杀"、"被零重力下的奇特火焰活活烧死"、"在其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人不用乘坐宇宙飞船,只要潜入海底,进入一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罐状体,就可以体验到太空生活的感受. 作为美国宇航局极限环境任务行动(NEEMO)的一部分,进行水下训练的宇航员生活在一个叫"宝瓶宫"的水下居留地,全面体验太空生活.老宇航员桑德拉·马格拉斯来到"宝瓶宫"住了下来,负责指挥其他5名宇航员为期7天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正>移民火星是个非常热的话题,无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是SpaceX,都己经推出了火星移民计划,到时,地球上的幸运儿将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火星。但我们知道火星上的重力小,而且辐射强和缺乏微生物,跟地球环境有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移民者不仅要考虑如何适应火星环境,同时,孤立隔绝的火星环境也会加速移民者后代的进化。那么,这些未来火星居民又会长成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1.
美民营公司为何能进入航天领域人们对它的关注始于2012年5月22日。这天,美国私营企业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并将"龙号"货运飞船送上340公里高度的太空轨道。"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已超过所有中国现役运载火箭,而研发它的SpaceX公司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宇航员多次成功登陆月球,并将国旗插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对此,科学家们猜想:现在这些国旗是否还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尽管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部分美国国旗仍然屹立在月球上。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6次登月之旅中,每一次宇航员都会在月球表面插上一面美国国旗作为美国成功登月标志。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最新高分辨率图像显示,随着月球围绕自己的轨道运行,这些美国国旗产生了阴影,据此科学家得出了它们还处于直立状态的结论。月球卫星项目的研究者马克·罗宾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好奇号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近日宣布了一项新的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在2020年再次发送一辆火星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顿表示,"奥巴马政府支持开展积极的火星探测计划。通过这项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将确保美国继续成为全世界火星探测领域的领导者,并向着实现2030年前后载人登陆火  相似文献   

14.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0):74-74
<正>很多人都很好奇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如何使用抽水马桶呢?美国蒙大拿州的科学家汉克一格林解释说,宇航员用一个吸入系统进行小解和大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些排泄物经过处理后,会被生活所必需的系统重新利用。格林在视频里说:"地球上我们使用的是直径30—45厘米的马桶座圈,但太空中宇航员在  相似文献   

15.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06,(20):73-75
“神舟”飞船可能被国际空间站租用吗?在探月热潮中,国际航天领域的棋局正在悄然演变。美国转向合作今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将正式访问中国。预计到2006年底,NASA将制定出具体的月球探索战略。5月25日,俄罗斯宣布:宇航员维诺格拉多夫原定6月2日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的“太空高尔夫球”表演推迟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宇航局在探索外太空的同时,一直在设想为宇航员提供暂时居所,甚至为未来的人类移居计划提供永久居住地。因而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起的3D打印外星球栖息地挑战赛也获得了新进展——两支团队在该挑战赛的第二阶段结束时拿走了美国宇航局奖励的40万美元。2015年5月,美国宇航局和他的合作伙伴专门为这项挑战赛设立了250万美元的奖金。美国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卢卡·帕米塔诺和美国宇航员克里斯·卡塞迪这两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6个月时间。这两位宇航员出舱是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一些维修和保养工作,以便为今年晚些时候与一艘新的俄罗斯宇宙飞船进行对接操作做好准备,另外还要去查看此间正在开展的舱外科学实验项目的进展。然而,帕米塔诺和卡塞迪在近日的一次例行长达6.5小时太空行走任务时,仅过了90分钟,卢卡·帕米塔诺的宇航服冷却水系统就突然发生泄漏,其冷却水进入到增压头盔内部并打湿了帕米塔诺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地面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了事态初步评估后,决定让宇航员立即结束出舱并返回空间站内。在几乎听不见声音以及看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种类似紧身衣的轻薄高科技防护服,而且这种太空服还能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改变颜色。一提到宇航员,人们脑海中的形象是一个身穿臃肿宇航服的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希望开发出上述"生物服装系统",以改变传统的宇航员形象。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建人类星际殖民地  相似文献   

20.
<正>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73秒即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完成飞行任务、在即将返回地面前16分钟空中分裂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也全部遇难。人类航天史上这两架不幸失事的航天飞机,以及与它们一起魂归宇宙的14名宇航员,让人们感到无限震惊和惋惜,直到今日,人们依然深深地怀念着他们。然而,这些航天英雄们的英灵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