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缅甸C Y油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新地层统层划分对比结果为基础,充分利用已有井及新钻井、测井资料、取芯资料、二维地震资料等,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对缅甸C Y油田浅层至深层地层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包括:断裂特征、构造样式分析、构造格局及构造带分布、圈闭类型及特征分析研究等,总结了构造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关系,指出了未来勘探重点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开展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确立研究区发育潮坪和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在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油气成藏的要素进行分析,确立沿断输导它源成藏模式。CI油组本身烃源岩不发育,油气主要来源于下覆奥陶和寒武统烃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SQ1及SQ2的海侵体系域。油气从烃源岩中沿着大断裂向上运移到CI油组成藏,发育有岩性、断层-岩性及微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CY油田深层的勘探潜力,利用地震、岩心和探井资料,对沙林凹陷构造、沉积储层和烃源岩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凹陷在上新世构造定型,形成大量与断层相关的背斜圈闭;断层是凹陷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蓬当组和姚河组烃源岩为较好—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在埋深超过2 000 m后,进入生油窗;主要砂岩储层为渐新统巴当组、鄂霍明当组和中新统标贝组;岩心实测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在储层埋深超过2 000 m的深层依然发育孔隙度超过20%的储层;凹陷中部的烃源灶能为CY油田深层始新统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考虑到距离烃源灶较远的X区块在始新统富集油气,距离烃源灶较近的CY油田深层始新统背斜圈闭应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推测凹陷其他油田深层始新统也具有一定的滚动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应用地层分析、构造体系分析和沉积体系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内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进行了研究。在阐述地层特征、构造体系类型与展布、火山岩岩相及沉积体系分布和演化基础上,总结出五种构造岩相带,指出构造岩相带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各构造岩相带的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条件,取决于其中发育的圈闭因素与储集层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由石油大学(华东)石油资源系王永刚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吉林油田地质调查处合作完成的“岔路河断陷构造层序地震学研究”,目前通过广吉林油田组织的验收、评审.“岔路河断陷构造层序地震学研究”是一项涉及地质、应用地球物理、计算技术等学科的综合研究课题.该课题应用了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测井约束反演、构造层序分析、地质过程模拟等新技术,对岔路河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下第三系的层序地层框架,绘制7四个亚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图.科研人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的含油气综合评价及…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渤南油田是胜利油田高含硫化氢油气田,硫化氢含量最高达8%,严重威胁井场操作人员及生产设备安全.该文从渤南沙四段含硫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特征入手,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就:分析渤南油田油气成藏期和油气运移路径;分析压力场、地层水与硫化氢形成、聚集的关系;分析硫化氢的形成和保存条件与油气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建立硫化氢运聚模式等,并给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题名作者期次页码●地质与勘探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研究高岗等1 1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付广等1 8排烃门限理论在大杨树盆地的应用王雅春等1 13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管晓燕等1 17埕岛油田微幅度构造研究李健等1 23沉积盆地侵入岩区的异常“温度场、压力场和地球化学场”与油气的关系———以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为例万丛礼等1 26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王宝清等2 1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含浊沸石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油层改造建议杨晓萍等2 6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宝饶复式油气藏复杂的构造及油气水分布规律 ,开展了该油气藏沉积、构造、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关系等研究 ,认为宝饶构造带沉积储层与油气运移、构造圈闭匹配关系良好 ,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 ,是吉尔嘎郎图凹陷油气富集最为有利的构造带 ,其中 K1bt2 是油气最富集的层位 ;进一步探讨了宝饶复式油气藏油气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油气藏类型 ,认识到其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断层封挡作用的影响 ,构造及岩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油气藏的多样性。据此指导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 ,实现了宝饶构造带含油连片 ,确保了油田高的滚动勘探开发综合效益 ,并为油田进一步滚动评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古近纪平湖组普遍发育异常压力,探讨地层高压发育的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旨在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以声波时差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地质、地化及油气测试资料,利用Bowers法计算单井地层压力,恢复平湖构造带单井压力剖面,以实测地层压力结果为约束,分析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认为该构造带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埋藏较深的平湖组,随深度增加,高压幅度呈阶梯状增大;平湖构造带不同构造单元高压顶界面的深度具有明显差异,从平中区向平北区高压异常顶界面有变深的趋势,其中平中区为3.3km,平北区为3.7km。压力场的纵向叠置决定了油气的分布,高压发育与油气层分布的耦合关系分为4种类型:双封闭高压型、双封闭压力过渡型、单封闭压力过渡型、单封闭常压型,其中以双封闭压力过渡型和单封闭常压型为主。单封闭常压带、双封闭压力过渡带和双封闭高压带的顶部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0.
应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综合分析了枣园油田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特征,指出孔一段油藏以次生油藏为主,进一步阐明了油气的形成条件。对于预测有利含油气地区、寻找富集区块、开拓黄骅坳陷南区及类同地区找油领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综合分析了枣园油田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特征,指出孔一段油藏以次生油藏为主,进一步阐明了油气的形成条件。对于预测有利含油气地区、寻找富集区块、开拓黄骅坳陷南区及类同地区找油领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纯梁油田东部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的漫长的地质过程.油气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储、盖、运、圈、保、异常压力等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决定油气的最终分布.在分析了纯粱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分布的规律和成藏模式,应用管理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提出了"短板"控油的说法.结合工区实际情况认为:①圈闭条件是决定研究区油气分布的"短板";②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岩性、地层等隐蔽性圈闭以及通过精细构造研究寻找小型构造圈闭是加长"短板"、勘探沙二段油气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A-1大中型油田为例,通过剖析其成藏要素和作用,探讨文昌组大中型油田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油气主要分布在文昌组下段,为构造—地层型油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原油为轻质油、油品好,成熟度Ro适中(Ro=0.73%);深层文昌组油水关系复杂,总体处于正常温压系统;断陷盆地斜坡区的构造背景控制了大面积储盖组合的形成,长期继承性的隆起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良好的生烃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中型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广泛分布的"甜点"优质储层与断裂结合形成大面积构造-地层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场所;稳定的区域盖层保证油气在圈闭范围内大规模成藏,并在后期构造活动中不被破坏,有利于大面积原生轻质油藏保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英买2~3构造侏罗系至志留系的测井储层与油气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价,描述了该构造上侏罗系至志留系各地层的基本电性特征;进行了构造上及周边井重要层系地层的构造倾角和古水流研究。通过岩心物性分析和油气描述,结合地层对比和地层倾角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英买2~3井区侏罗系地层从北西向南东逐渐抬升;横向上,古水流方向是南东东—北西西,物性特征是北西往南东逐渐变好,标识物源方向与古水流方向一致;纵向上,底部物性较中上部好,说明了沉积时底部较中上部水动力强的特点;英买3井油气显示好于其它各井,可望在英买3井南部高点地区获得新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了辽东湾坳陷油田水的水型、矿化度和化学系数的纵、横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油田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油田水以NaHCO3型为主;矿化度随埋深先增大后减小,垂向上分为三个带:近地表蒸发浓缩带、越流压滤浓缩带、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常规离子组成中Na++K+和Cl-占绝对优势。在地层压实排水离心流过程中,地层水明显受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的影响,矿化度较低;地层水在离心流运移过程中不断越流浓缩,矿化度逐渐增大,油气垂向上沿油源断层向上运移,在低凸起、断裂带、砂体等近地表蒸发浓缩带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6.
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邮凹陷许庄、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化学垂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地层水成因及油田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许庄油田大气水间断性下渗,下渗深度可能达到2.5~3.0 km;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成因主要为沉积埋藏水,但越流模式不同;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场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大气水下渗淋滤淡化区、汇合越流浓缩区和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研究区南部真武大断裂长期活动,大气水下渗淡化地层水,矿化度较低,油气成藏-保存条件较差,而北部地层水明显受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的影响,矿化度较低;地层水在离心流运移过程中不断越流浓缩,矿化度逐渐增大,部分油气随地层水二次运移途中遇到合适的圈闭逐渐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中部汇合越流浓缩区为北部泥岩压实排出水和南部下渗大气水的共同指向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且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地层压力的有效预测,对于研究油气运聚与成藏,以及储集层评价等方面至关重要.在地层压力分析的诸多方法中,以测井资料为主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详细讨论了构造、裂缝、流体性质对声波时差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是综合地震、测井、基础地质等资料,首先进行构造分析、岩性分析、流体性质分析和裂缝分析,然后进行孔隙度反演并建立孔隙度与深度压实曲线,并进一步结合测试资料和构造变动史和古地温史研究,进行地层压力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靖边油田沙子湾油区位于靖边油田西南部,长6油层为本区主力油层,以构造一岩性油藏为主,油气富集程度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展布和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本区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及储层分布特征的研究,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不仅对本区油气开发具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靖边油田长6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夕平等 相干体技术的算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金 强等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操应长等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陈中红等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朱莜敏等 辽河油田笔架岭地区油藏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车小花等 确定井旁裂缝几何性质的实验研究史文东等 沾化凹陷孤北油田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杜殿发等 注汽后火烧油层开发的敏感性研究姚约东等 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规律的研究孙孟茹等 水油接触过程对原油粘度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伊朗SA油田Kazhidumi砂岩油藏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油水边界、油藏性质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运用取芯、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及新钻井资料,对其油藏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地层划分为4个旋回,研究各旋回内砂体发育特征。运用地震层拉平技术对研究区不同地质时期古构造进行恢复,重现构造演化史;明确了油藏古构造圈闭形成于古近纪初期,为北高南低的单一背斜,新近纪扎格罗斯造山运动使得圈闭形态发生巨大改变,原古背斜圈闭面积缩小,高点向东部转移,南部地层大幅度上升隆起,形成新的构造高点,演变为现今南北两构造高点的格局。圈闭形态变化打破了古油藏平衡,使其发生了二次调整运移,北部构造高点(古圈闭)内油气发生自西向东运移,形成"缩小版"原地滞留油藏,部分油气自北向南运移,形成次生油藏。现今北部高点"上水下油"的现象,为油藏调整之后,底部K2-c旋回内连通性较差储层形成的滞留透镜状油、水层。油藏性质为构造控制为主,岩性控制为辅的层状边水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