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后,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基质,探索ASBR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以及最大负荷特性,并通过处理实际淀粉废水和啤酒废水验证葡萄糖模拟废水阶段所达到最大容积负荷。研究表明:在恒温(37.5℃)条件下,通过调节碱度促进该反应器建立稳态。经过26天的反应,葡萄糖模拟废水容积负荷可由3kgCOD·m-3·d-1提升至高达8kgCOD·m-3·d-1,并且在短的水力停留时间(1d)条件下,保持COD去除率在80%以上。同时电镜扫描结果显示,不同负荷下的颗粒污泥形态差异比较大。负荷越高,颗粒污泥粒径越大,越密实。同时基于模拟葡萄糖废水试验数据,使用ASBR反应器对淀粉废水和啤酒废水进行处理。同样展现出非常好的去除特性,为ASBR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厌氧反应器的布水系统容易产生短流,在反应器内造成死区,从而减少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缺点,研究开发了外循环厌氧(EC)反应器并进行处理啤酒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循环厌氧(EC)反应器采用旋流配水装置,布水均匀,存在明显的颗粒污泥区和污泥悬浮区,稳定运行时COD的容积负荷可达10~12 kg/m~3,COD去除率75%~80%左右,并具有启动速度快,颗粒污泥容易形成,耐冲击性负荷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制药厂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自主设计的膜-厌氧反应器进行厌氧消化和膜过滤实验,观察制药废水COD去除效果和COD容积负荷,实验结果表明,膜-厌氧反应运行稳定,产气量高,出水水质较好,COD去除率最高达99.4%,COD容积负荷最高达到25 kg/m~3·d,底部污泥浓度达到30.1 g/L,采用此工艺可以取消添加絮凝剂预处理工序,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为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被证明是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手段。为此,以一系列不同渗滤液浓度的模拟废水作为进水,对逐步启动UASB反应器进行了动态小试,得出了UASB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较快速启动方法。结果显示:接种普通厌氧污泥,逐步增加反应器负荷,经过95 d的运行,完成启动。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 250 mg/L,COD去除率为85%,容积COD负荷达8.4 kg/(m3.d),容积产气率为5.0 m3/(m3.d),反应器底部形成少量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5.
采用ASBR处理高浓度甲醇废水,考察了甲醇的厌氧抑制性,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及不同负荷下甲醇代谢途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浓度在3000~30000mg·L(-1)内对ASBR系统无厌氧抑制性;系统的最佳COD容积负荷为4.6~9.1㎏·m(-3)·d(-1).甲醇的代谢途径对COD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内循环UASB处理高浓度丙烯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丙烯酸废水的可行性.试验过程中在pH、温度正常稳定基础上,以不同方式提高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直至最大值.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丙烯酸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为13.1~13.5 kg/(m3·d).在容积负荷13.1 kg/(m3·d)、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15.234g/L下反应器可稳定运行,对COD的去除效果良好,挥发性脂肪酸(VFA)为3.5 mmol/L,出水COD为0.614 mg/L,COD去除率达87.9%.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厌氧处理低温((15±1)℃)低浓度(COD400~600mg·L-1)模拟生活污水试验规模UASB反应器的工作状况及污泥特性。以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的模拟生活污水作为试验用水,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的UASB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0L,试验历时174个运行日。反应器最高容积负荷达到3.0kg·m-3d-1,COD去除率为30%~50%。在试验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的污泥实现了颗粒化,且沉降性能稳定良好。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污泥中丝状菌和杆状菌是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组成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8.
用试验方法研究厌氧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在接种悬浮固体浓度为25.33 g/L、化学需氧量(COD)有机容积负荷为11 kg/(m3.d)的条件下启动中温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当第10 d完成启动时,有机负荷达到13 kg/(m3.d),COD去除率为95%。启动当天,内循环已经连续。这种"高容积负荷+较高的接种颗粒污泥浓度"的启动策略启动时间短,适用于接种颗粒泥活性较好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35±1)℃下运行102天处理低浓度废水,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絮凝剂或阳离子PAM(聚丙烯酰胺)对厌氧污泥颗粒化具有促进作用;连续投加微生物絮凝剂的反应器1(R1)运行43天后,容积负荷达3.8 g/(L.d)(以单位容积反应器每天的化学需氧量负荷计),而投加阳离子PAM的反应器2(R2)和对照反应器3(R3)达到同样的容积负荷分别需要44和98天;R1中的颗粒污泥在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方面优于R2中的颗粒污泥;实验结束时,R1,R2和R3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4.5%,91.7%和84.0%.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南宁市明阳淀粉厂的木薯淀粉废水。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处理COD浓度低于8000mg/L的淀粉废水时,COD去除率为70%~80%,容积负荷能达到每天11kgCOD/(m3·d)。UASB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是无能耗、基建投资少的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以生产性黄原胶废水UASB(1200m3)反应器中温厌氧消化反应的启动过程为对象, 研究考察:接种污泥、进水方式、进水pH值、容积负荷等因素对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淀粉废水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污泥层高度1.5m,进水pH7.5~8.0,进水温度38℃时,控制容积负荷,使挥发性有机酸(VFA)小于850mg·L-1的条件下,可使反应器在28d内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12.
应用2m~3新型厌氧消化器处理维生素 C 高浓度有机废水。反应器底部为厌氧污泥床层,上部为填料过滤层。采用此法,容积负荷可以达到10kgCOD/m~3·d 以上,COD 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厌氧环境(厌氧颗粒污泥)处理双酚A生产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颗粒污泥和BPA废水的锥形瓶接触实验中,9 h的接触时间即可以使原水的COD去除率约51.2%,其中COD污泥负荷高达37.21 kg/(kg.d);反应器的实际运行实验表明,在低污泥质量浓度的反应器中,9 h的停留时间也可以使COD去除率达到50%.结果显示,颗粒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能够较好地适应杂酚废水的毒害抑制,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厌氧反应器处理涤纶聚酯废水的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厌氧反应器(UASB)处理涤纶聚酯废水,在UASB反应器流态分布模型的基础上,假设UASB反应器分为下部完全混合的厌氧污泥床系统,中部完全混合的污泥悬浮层系统和上部推流式三相分离区系统,在运行中的COD降解规律符合Monod方程,推导出UASB反应器的动力学方程式.试验结果证明,UASB反应器内存在明显的颗粒污泥区和污泥悬浮区,稳定运行COD的容积负荷可达6~9.5 kg/m3,COD去除率75%~80%左右,并具有启动速度快,颗粒污泥容易形成,耐冲击性负荷强等特点.图1,参9.  相似文献   

15.
采用载体吸附法的固定化方式培养了高活性的厌氧生物膜颗粒,并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工艺特性及污泥特性等规律,探索用生物膜颗粒取代厌氧颗粒污泥的可行性,以缓解国内颗粒污泥供应不足的问题.实验装置采用厌氧附着膜膨胀床,投加人工配水,裸载体为陶粒(湿视密度1310kg·m-3,平均粒径0.32mm).实验分初次启动、二次启动及稳定运行两个阶段进行,反应器仅需24 d就可完成启动,COD容积负荷最高达到18kg·m-3·d-1,相应的COD去除率在70%~80%之间.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颗粒污泥接种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草浆造纸中段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8000-10000mg/L,CODcr容积负荷在5-7kg/m3·d的范围时,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可稳定地保持在76%~80%,对厌氧出水再进行普通活性污泥法好氧后处理,出水CODcr可达到300mg/L以下,稳定地达到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研究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过程及其机制.UASB在污泥负荷(SLR)0.25kg(COD)/(kg(VSS)·d)和水力负荷(HLR)0.1m3/(m2·h)的条件下启动后,通过分阶段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逐步将SLR和HLR提高到0.52kg(COD)/(kg(VSS)·d)和0.3m3/m2·h,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成功培育出了厌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期、微生物聚集体形成期、初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次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成熟颗粒污泥形成期5个时期.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机制整体上符合二次核学说,其中初生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黏液学说,而次生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与目前已报道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不同,其内核是由初生颗粒污泥破碎后的碎片组成,产甲烷丝状菌和其他细菌通过插入碎片中或者附着于碎片表面的方式形成聚集体,并逐渐发展成为次生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8.
两相UASB反应器相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糖为基质 ,采用连续进水的方式 ,研究两相 UASB反应器的相分离 .结果表明 ,控制酸化相 p H值为 5 .5 0~ 6.0 0 ,可得到满意的相分离效果 .运行 80 d后 ,酸化相颗粒污泥直径为 2~ 8mm ,污泥浓度为 73.61kg.m-3,COD去除 的产气率 74 0 .0 m L .g-1,COD容积负荷为 116.0 6kg.(m3.d) -1;产甲烷相颗粒污泥直径为 1~ 3mm,污泥浓度为 5 3.73kg.m-3,COD去除 的产气率 614 .4 m L .g-1,COD的容积负荷为 19.91kg.(m3.d) -1.两相 UASB反应器的 COD总去除率达 93.3%,COD容积负荷为 2 0 .82 kg.(m3.d) -1.  相似文献   

19.
刘建飞 《江西科学》2007,25(6):775-776,780
用旧厌氧罐改造成高度只有13.6 m的IC厌氧反应器,用于处理酒精废水,在颗粒污泥条件下运行,容积有机负荷达到15.2 kgCODm-3d-1,COD去除率为86.5%.  相似文献   

20.
针对微生物烟气脱硫工艺的工业应用问题,设计了容积为96L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并用于烟气预处理废水的生物还原.用硫酸盐溶液模拟废水,葡萄糖作为硫酸盐还原菌的碳源,在pH=6.0的条件下启动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形成成熟颗粒污泥的基础上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负荷波动和设备应急停运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污泥30 d即成功启动反应器,在加入厌氧污泥后获得了成熟的颗粒污泥;适宜停留时间为12 h;反应器停运20 d,经7 d再次启动成功.该工艺可满足生产中进水浓度波动或间歇性的处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