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7年2月官方发文称,全球抑郁症患者数已达3.22亿,全球范围内约有4.3%的人患抑郁症,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在全球疾病致残率和疾病负担的排名中位居第二~([1]).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身心疾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甚至家人平日的工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因抑郁症而死的人不计其数。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情绪感冒",我们该如何应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每年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约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而这还只是保守估计。世卫组织预测,作为目前世界第三大负担疾病,抑郁症将在2020年取代冠心病,上升至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目前,公司白领、媒体工作人员、科研人员等从事大量脑力劳动的人群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肌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他们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一般轻体力劳动人群的2倍,大约占到总发病人数的13% ̄14%。而且,这类人群的发病年龄也已提前到了40岁。据了解,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呈流行趋势。去年,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并仍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另据统计,2000年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0%。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和死于糖尿病的人数十分惊人。以2011年为例,9000万中国人身患糖尿病,死亡人数达130万;而卡塔尔有23%的成年人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正成为一种世界性流行病,现在我们用图表说明该疾病的蔓延程度,以及它给国民及政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癌症,已成为当代社会人类的噩梦,因此关于抗癌药物的发现则是科学界全力以赴的研究领域.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抗癌药物中约50%源自大自然的馈赠——天然产物.海洋天然产物由于其独特的产生环境,具有独特的活性药效,成为科学家筛选新药的一大宝库.为了应对全球日益激增的癌症患病人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从1955年就开始了一项计划.该计划旨在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或者先导化合物并以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世界科学》2005,(5):11-1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具有自杀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肥胖症(体重超过相应年龄及身高正常体重的20%),肥胖人数每5年就增加1倍。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儿童已悄然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和/或功能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后者占患者群体的90%以上.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成人发病率高达11.6%,相当于1.139亿人口;高风险人群率为50.1%,对应于4.934亿人口.这种局面给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 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肥胖症(体重超过相应年龄及身高正常体重的20%),肥胖人数每5年就增加1倍.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儿童已悄然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0.
肺癌的预防、治疗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雷 《世界科学》2014,(4):42-44
<正>近50年来,许多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根据中国现有的数据,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预测,在未来的30年,中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或将高达1 800万,这意味着肺癌已成为对生命健康威胁的最大的杀手之一。肺癌是指肺部组织内细胞生长失去控制的疾病。这种生长失控的细胞可进一步转移,侵入相邻的组织或渗透到肺部以外。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均占第二位。目前,肺癌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每年全球因肺癌死亡的人数高达130万,占癌症死亡数的19.4%,第二位肝癌的死亡率占9.1%,第三位胃癌的死亡率占8.8%。  相似文献   

11.
<正>与癌症研究一路高歌相比,抑郁症研究目前举步维艰。随着欧美大脑研究计划的推进,借助神经元分离技术和激活特定大脑回路技术等新工具,抑郁症诊治亦或可以找到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平衡终将会被打破。如果人类所患疾病哪些应该获得更多的医疗关注,抑郁症肯定名列前茅。世界上目前有超过3.5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其己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抑郁症同时也是致残的最大诱因,多达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意念。尽管抑郁症如此普遍,它还是经常被人们忽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研究的发展和趋势——从菌-肠-脑轴看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该病不仅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经济文化和医疗资源等因素限制,目前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并没有进行过任何治疗,已有疗法效果的有限性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内分泌、免疫和肠脑功能都出现异常,脑-肠轴功能失常可能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机制.以往的抑郁症治疗主要针对大脑,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而忽视了患者的其他症状.近年来,全世界范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抑郁症患病率也随之升高的现象提示,食品添加剂、药物、环境压力及不良饮食等均可为肠道菌群异常的直接诱因,而肠道菌群改变导致菌-肠-脑轴功能异常更可能促进抑郁症发生;通过益生菌、益生元、健康饮食以及粪便菌群移植等方式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菌-肠-脑轴功能则能减轻甚至治疗抑郁.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改变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已成为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热点,维护良好的肠道菌群可能是未来抑郁症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从45岁身患黑素瘤皮肤癌和55岁身患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体内提取癌变细胞,然后利用基因测序仪分别解读患者的癌变细胞和健康组织的完整基因组。通过比对病变和健康细胞的遗传构造,科学家在建立仅在癌变组织中发现的所有分类目录后,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8月11日上午,美国加州警方正式宣布罗宾·威廉姆斯在家中逝世。这位以喜剧角色而蜚声全球的伟大演员,竟然被抑郁症偷走了快乐,甚至带走了生命。也许几年前,抑郁症对你我来说还像是春天的柳絮,虚无缥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人物坦诚遭受到抑郁症的侵袭,它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其实,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如果你觉得抑郁,那你并不孤独,全世界大概有12%~25%的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抑郁的问题。当然,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并不相同,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从专业角度上看,抑郁心境或者情绪障碍非常普遍,但只有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展为抑郁症。如果要给抑郁症冠以一个形容词,那么它一定是"多"。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正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施虐全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新冠肺炎全球确诊病例已超1635万例,死亡人数超65万,是近百年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威胁之一.这次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感染病人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大脑植入技术的发展,通过大脑电击植入治疗抑郁症,让患者重新拥有好心情的技术正越来越接近现实。而现实情况是,在1620万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美国成年人中,传统的抑郁症治疗法对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都不起作用。大批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可能既没有得到充分的诊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一位44岁女子的大脑外层布满了数百个微型电极,这些植入到  相似文献   

17.
14种致命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易家康编译攻克癌症一直是医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报道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已逾660万之众。目前举世瞩目掀动人心的癌症治疗研究工作有何进展呢?纵观全球可谓喜忧参半──前景不容乐观。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8.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然而,由于疫情持续中的数据不断变化,对于疫情的治愈率和病死率尚无较为科学的计算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估计COVID-19治愈率和病死率的方法,以给定日累计出院人数与给定日累计出院人数和j日前累计死亡人数之和的比值来估计治愈率,此外,病死亡率也可以据此估计.当j=9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的治愈率估计值为95.8%左右,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的病死率估计值为4.2%左右,这比2003年SARS疫情中国大陆的病死率6.6%低;武汉市的治愈率估计值为94.5%左右,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市的病死率估计值则在5.5%左右.这种估计治愈率的方法可用于评价不同医疗方案和不同地区的治疗效果,对疫情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文献证据显示,神经心理学损害已被确立为抑郁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关于抑郁症患者具体的神经心理学损害尚未总结出公认的模型.本研究采用自我面孔识别(self-face recognition,SFR)这一经典的神经心理学范式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我是否受损.本实验招募了18例抑郁症患者和20例健康被试进行SFR测试.实验中采用面孔合成技术测量了与控制组被试相比,抑郁症患者在不同面孔识别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面孔识别加工偏向性大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被试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36)=7.388,P=0.01).随后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在自我-名人和自我-陌生人任务上分别表现出来的自我偏向(t=2.636,P=0.012)和自我识别偏向(t=2.190,P=0.03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我加工和自我识别加工的损害,表明抑郁症个体确实存在自我异常水平.以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的病因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前所长、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院教务长史蒂芬·海曼(Stever Hyman)说,为了揭示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迄今他已收集了超过十万人的基因组数据。长达50年的药物研究,还没有使人们轻易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虽然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能帮助一些抑郁症患者成功缓解症状,但同时也有很多治疗是无效的。在临床研究中,一种常见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