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对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4年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程度进行了测算、分解,其结果表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2.12%的速度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74%与0.37%。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累积增长率上小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与资源代价过高;但也有部分城市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规制之间的有效协调。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存在中部东部西部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在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的贡献最高,而中、西部则相对较多地依赖技术效率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年~2015年数据,利用Tapio弹性脱钩模型和生态足迹、碳排放模型实证研究了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脱钩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脱钩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2000年~2015年资源消耗量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二者的关系呈现出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态势.资源环境压力受制于经济规模扩张、人口数量增长,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其中经济规模的扩张是制约经济与资源环境脱钩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2003—201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以及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呈"U"型,在跨过拐点之后,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增长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在适当的范围内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利用环境规制与政府干预的良好互动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体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4.
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2003—201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以及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呈"U"型,在跨过拐点之后,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增长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在适当的范围内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利用环境规制与政府干预的良好互动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体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5.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换、生产、配置三个层面。政府对交换效率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交换效率以及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但有时其后果与初衷会出现偏差。政府对生产效率的干预,可以使产业中各种要素的收益接近其边际产量值,避免要素之间收益率的过分拉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有时对真正的生产效率起到相反的作用。政府对配置效率的干预,可以保持产业间平衡,避免局部产业供需失衡造成的产能过剩,但这种干预会受到各种政治力量以及利益集团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熵值法对资源要素组合综合指数进行了测算;基于Romer经济"增长阻尼"模型及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间半对数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就资源要素组合对经济与城镇化"增长阻尼"进行了测度;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资源要素综合指数由1997年的0.138 8提升至2012年的0.869 0;2资源要素组合对经济与城镇化年均"增长阻尼"分别为0.000 246 0,0.002 851;32015年、2020年资源要素组合对城镇化的"增长阻尼"将分别达0.004 487,0.005 675.基于研究结果,从依靠科技创新、增强技术要素对资源环境的替代性等6方面,提出了减缓资源要素对城镇化演进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效率指标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尝试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生态效率指标,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度量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然后应用构建的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我国1990~2005年生态效率的历史趋势,发现我国1990~2005年各种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都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的速度都仅仅使自然输入要素与经济产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弱脱钩。根据生态效率的历史趋势预测2020年我国可能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发现如果维持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尽管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但是同期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都将超过翻一番,能源消耗量甚至接近翻两番,而废水排放量也几乎翻一番。  相似文献   

8.
2000-2005年中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对2000~2005年中国及各省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05年,我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平均每年下降2.7%。(2)我国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由东到西梯次分布。东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依次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3)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经济增长自发地去实现,而是要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强化管理等措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负面效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开放经济环境下企业兼并引起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开放经济下的企业兼并有许多封闭经济下所没有的特征.通过一个两阶段动态对策模型,研究了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内外企业和政府如何用企业兼并作为策略变量,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研究表明:①当资产规模比较大时,企业和政府都倾向于企业兼并;②政府对企业兼并的愿望弱于企业自身,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和政府会在兼并问题上发生利益冲突;③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Prisoner'sDilemma问题,即虽然每个政府都从本国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但实际上不干预反而比干预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这种情形是开放经济环境下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地区34个地级城市单元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ArcGIS的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法分析了东北地区14个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等级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尤以哈长及辽中南地区城市竞争力较强,且这种等级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改变;(2)从资源型城市角度出发,资源型城市的竞争力得分有所下降,但资源的支撑仍使这些城市具有一定的经济势能扩散影响.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性较强,吉林省次之,而作为资源大省的黑龙江省内资源优势弱化.大庆虽然自身竞争等级较高,但竞争力降幅明显,且对区域其他资源城市的带动性弱,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不均衡性显著.最后,基于R/S分析方法,以区域经济增长的变异系数为原始序列,测度未来15a内东北城市经济增长态势.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整体呈现波动减小的趋势,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