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开展了观测认为,银河系中央的伽马射线爆发可能是脉冲星的产物。脉冲星体积比太阳大30倍,是坍缩后的远古恒星残留的密度极高、快速旋转的内核部分。科学家曾猜测,这一信号或为暗物质存在的迹象,但此次的发现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调整。暗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占宇宙中全部物质的85%,目前还未被探测到。包括斯坦福大学SLAF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内的世界各地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研究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首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已.意大利航天局伽屿射线轻型探测器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的伽马射线强度自2010年9月19日起突然提高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DAMPE)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的核心使命是在宇宙射线电子和伽马射线辐射中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并进行天体物理研究。它是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  相似文献   

4.
<正>韦布望远镜有望探测到宇宙最早形成时的第一批星系发出的亮光,甚至还能帮助人类追寻外星球上的生命,而它未来的发现,很可能将再度改写教科书。美国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颗恒星的照片,图像背景中璀璨的古老星系令科学家激动不已。不过,这次发布的恒星照片是在望远镜调试过程中拍摄的测试照片,并非正式观测照片。  相似文献   

5.
正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显示,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已有近600万年不曾"进食"了。该黑洞在上次"用餐"时吞下了大量气体,结果打了一个大大的"嗝",吐出了相当于200万颗太阳质量的巨大"气泡"。从此就再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美餐",只是时不时来点"零食"塞牙缝。但从上次大餐后,黑洞中的物质仍在不断外涌,在银河系中央上下翻腾涌动,其中还包含以每小时320万千米的时速在气泡间劲吹的"冷气"。NASA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于2010  相似文献   

6.
欧洲空间局(ESA)通过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太空望远镜发现,在距我们4700万光年远的NGC4845星系中,一个此前一直都很安静的黑洞正从"沉睡"中醒来,"吞吃"误经它身边的低质量星体——褐矮星或巨行星。研究人员在用Integral研究不同的星系时,发现广域视场中爆发了一个明亮的X射线闪耀。ESA的XMM-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雨燕"(Swift)X射线望远镜和日本的"马西"X-射线监视器都观察到了同样现象。"雨燕"和"马西"观察发现,在2011年1月时该星系发出  相似文献   

7.
暗物质的本质是当前物理学和天文学面临的最重大的前沿问题之一,探测暗物质粒子也是世界各国竞争异常激烈的科技热点。我国发射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其主要科学目标即通过精确观测高能宇宙射线电子和伽马射线来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并且开展天体物理研究。利用"悟空"号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对宇宙射线电子和质子能谱的最为精确的测量,揭示出一些之前未曾发现或者明确的能谱新结构,为限制暗物质粒子属性和理解宇宙射线起源提供了重要数据。本文综述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设计、运行和数据分析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其对电子和质子能谱的测量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最近报道,美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观测到了距地球130亿光年处恒星爆炸发出的伽马射线。这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远也是最古老的恒星爆炸现象。“雨燕”是美宇航局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今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酋‘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己。  相似文献   

10.
<正>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强大观测能力,两个科学家小组在5颗遥远的系外行星大气中检测到水的微弱信号。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报告称在部分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大气中检测到水汽信号。但这是首次获得对这种信号的可靠测量并对不同系外行星大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研制一架具有革命性的太空望远镜,能够提供清晰度达到哈勃太空望远镜1000倍的宇宙图像。这一设想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玻尔得分校的科学家提出,由一架在轨太空望远镜以及置于望远镜前方的一个不透光盘形装置构成。科罗拉多大学玻尔得分校的天体物理学与空间天文学中心教授韦伯斯特·卡什表示,这个观测设备由一架在轨太空望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自然》杂志2017年6月19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该所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突破传统分类的新型费米子——三重简并费米子,为固体材料中电子拓扑态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该发现从理论预言、样品制备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均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费米子是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的基本粒子,遵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一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界限     
距离银河系中心1万光年的范围内,因为频繁的伽马射线爆发,都很难有生命存在,因此生命更有可能出现在星系的边缘(地球就位于银河系的边缘,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有2.7万光年的距离).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1950年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问题,后来被人们称为“费米悖论”,问题的大意是,考虑到宇宙惊人的年龄(大约为137亿年)和数目众多的星系,宇宙中早就应该遍布着生命现象,那么为什么人类至今也没有发现在地球之外的任何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2,(21):34-3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令人惊叹的菲力可斯星云爆发新细节,这颗垂死恒星正在"大发雷霆"。它布满灰尘的外层分散到空中,在炙热恒星核喷出的强紫外线的照射下,看起来像夜空中的一只巨眼。这张激动人心的合成图是由美国国家  相似文献   

15.
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宇宙引力透镜效应,科学家们日前成功地获取迄今为止最精确的一个巨型星系团中暗物质分布图。 暗物质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不可见物质,它几乎占据了宇宙1/4的物质和能量,但是除了引力作用之外,它们和“常规”物质不发生任何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人们分辨黑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黑洞的中心处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太空释放出一道道狭长而连续的物质流。而日前,美国国家宇航局的斯必泽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这些喷射出的物质流中有一股围绕在一颗恒星尸体,即中子星的周围。  相似文献   

17.
屋主可能不得不担心洪水、地震和龙卷风会摧毁他们的房屋。但根据NASA哈勃望远镜最近的发现,他们至少可以在天灾名单上剔除长伽马射线暴(GRBs)。  相似文献   

18.
正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正相互绕转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就像一对舞者。随后天文学家们在利用"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以及设在智利境内的南双子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中,又揭示了  相似文献   

19.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24):69-70
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都市导航,还是山区寻路,都需要用到GPS装置.但如今对物理学家来说,全球定位系统也可能成为直接探测暗物质的工具.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安德雷·德雷维安科和来自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和理论物理学周边研究所的马西姆·波斯彼洛夫提出了一个探测暗物质的方法,利用GPS卫星和其他原子钟网络来寻找受暗物质影响的线索.德雷维安科说,“尽管已经有了扎实的观测证据,但暗物质依然是一个谜,一些粒子物理学的研究项目假设,暗物质可能由较重的粒子组成.这一假说还没得到验证,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其他替代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4,(11):34-35
正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到现在已经24岁了。一款空间望远镜能服役超过20年应该算是非常古老的玩意,但哈勃空间望远镜仍然在为我们呈现更加惊人的宇宙深空照片,并展开各种宇宙观测的研究。而今,天文学家们采用了一种名为"空间扫描"的新技术,其可以极大地提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