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阿波罗"首次登月45年后,美国国内对月球在未来人类太空探索中的地位仍存在争议。从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首次登月到1972年"阿波罗"计划被取消,又有10位美国宇航员跟随他们的脚步登上了月球。此后就再无人类登月。最近一次重返月球的计划因缺少经费于2010  相似文献   

2.
在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新太空探索计划的阐述是:截至2025年,希望能制造出承担深层次太空探索任务的新型航天器——即月球以外的太空;而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希望能将人类送上火星运行轨道并安全返回地球;之后,再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伟大梦想。为支撑这项新太空计划,当时决定将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注入60亿美元的资金。尽管奥巴马放弃月球剑指火星的太空计划承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NASA的技术研发倾向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一份新的太空计划近日被外媒披露。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团在政府文件中写道:希望在3年内将人类送往月球轨道,NASA未来的工作中心则是增强人类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活动能力,而不是冒险前往更遥远的太阳系深处。这引起了外界猜测:美国是否会重启“星座计划”?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2):12-19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站.千百年来,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步入21世纪,随着航天科技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探月俱乐部",人类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 数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观察月球,它的清幽与美丽给人无限遐想.在古老传说和文学描写中,月球是吸引人类的殿堂和迷宫.  相似文献   

5.
<正>穿越太空,跨过2018年,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6,(18):70-73
“智能1号”2003年9月27日发射升空,次年11月进入月球重力场,并开始以螺旋式运动接近月球椭圆形极地轨道。2005年1月,“智能1号”进入工作轨道,即近月300公里、远月3000公里的运行轨道。从发射到撞击,近3年时间中,“智能1号”为人们探索太空、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在微重力影响下,打闹嬉戏,似乎非常好玩。尽管有许多日常事务要做,而且日程安排得非常紧,但宇航员总能够在地球轨道上找到个人的娱乐时间,抽时间玩一玩,以助于缓解沉重的工作压力。1971年的“阿波罗14号”月球漫步者就是这样。埃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表面上投掷“标枪”,而艾伦·谢泼德则在遍布陨石坑的月球表面玩高尔夫球。随着太空旅行日益向大众走来,太空运动也将成为可能。果真如此,轨道体育场还会远吗?美国佛罗里达州达尼亚滩的太空娱乐与旅游公司——零重力公司(Zero-Gravity Corp.)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类上次登陆月球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如今,全球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索浪潮,与上次的大国探月竞赛不同,这次的月球探索竞赛参与者多了许多商业公司和私营机构,而且,大家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登陆月球,而是要进一步开发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探月已进入2.0时代。第二代月球探索已经开始月球探索之前一直都是国家行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私营机构和商业公司正在寻求未来探索月球。尽管距离1969年人类宇航员踏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3,(23):33-34
美国宇航局打算捕获一颗小行星送到月球的轨道周围。该局已经缩小符合这种条件的小行星的搜索范围。美国宇航局表示,已经发现3颗符合条件的小行星,并希望可以借助遥控太空套索,把其中一颗送人月球轨道。但最早也要等2021年宇航员才能利用“猎户座”飞船前去探访这个太空岩石。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的会议上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均在7到10米,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试验,才能确定它们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1.
提到43年前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11号"任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句名言,他与另一位宇航员插美国国旗时的画面以及月球上的荒凉景色,很少有人会想到负责将宇航员安全送回家的4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1969年7月24日,"阿波罗11号"太空舱从太空返航,最后在距离夏威夷海岸大约1600公里的太平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1,(2):70-73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历经10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号携带来自风暴洋吕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这是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带回100多克月球样本以来,人类再一次得到来自月球的" 土". 嫦娥五号采回的相对年轻的地体样本,有望帮助科学家推进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揭开月球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13.
台文 《科学大观园》2010,(17):62-63
科学家梦想打造“太空电梯”,乘电梯遨游太空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太空旅游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自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登上太空后,50年来,到太空“旅游”过的人类不超过1000人.而在月球上行走过的人类不超过20人。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曾提出了雄心壮志计划,声称本世纪30年代将派遣人类在火星和月球上建立人类基地,然而各种的危险因素对人类栖息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不仅要考虑到太空碎片的危害,还要考虑到太空辐射造成的身体损伤。而近期,拉脱维亚研究人员在欧洲行星科学大会,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人类在月  相似文献   

15.
月球核电站     
这第一座太空核电站,考虑要生产电力供应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上的载人或无人基地,这座核电站看起来真的像是来自外太空,这是这一项目的领导说的,是在美国化学协会第242次全国会议暨博览会上讲的。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24日凌晨,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从南海之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 这是在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后,时隔近两年后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也是持续不断的人类探月活动中,40多年来首次去月球挖取"岩石土壤".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的"日食"席卷美国数百万人,人们从地球角度观看时,月球完全遮挡了太阳,于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研制了一套系统设备——可以使用轨道运行太空飞船制造出"人造日食"。"人造日食"采用的是种叫做"恒星阴影"的设备,它可以直接观测太阳系之外的行星,通常情况下,太阳系外行星通常比主恒星的亮度昏暗100亿倍,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18.
苏联人虽然率先将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卫星)送入太空,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在与苏联人展开的太空竞赛中,美国率先将人类送上月球,除美国外,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上,苏联也制定了登月计划,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一种令人感到疯狂的火箭——N1火箭。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发射成功,作为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常进想:如果不出科研成果,这还是一颗失败的卫星。在500公里外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来自中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浩渺的太空中遨游,每天,它以绕地球15圈的速度行进60万公里,并努力为人类拨开暗物质的迷雾。常进是江办泰兴一位普通农家子弟,1992年从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来到  相似文献   

20.
耗资25亿美元之后,NASA终于把太空史上最大的火星车"好奇号"送到了目的地。在预算受限的情况下,"好奇号"所取得的非凡成功掩盖了一个关于太空探索的重大真相:它需要狂热的信仰和对失败的超高容忍度。就在"好奇号"登陆火星前的几分钟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任务控制中心的人们吃掉了一堆花生。在喷气推进实验室,每当有航天器准备登陆,花生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个习惯始于1964年7月31日,当时"徘徊者7号"无人探测器正在准备登陆月球。"徘徊者号"探测器的任务很简单:撞击月球表面,在撞毁前拍摄几千张图片传回地球。纵使这样,在它之前的六颗"徘徊者号"探测器都未能成功完成任务,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们知道他们快要没机会了。"徘徊者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