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2016年第14号强台风"莫兰蒂"携风裹雨以近中心风力15级(48m/s)的强度正面登陆厦门翔安,厦门岛内局部地区出现17级以上阵风。台风登陆后,厦门全市大面积停电断水、多处房屋倒塌损毁或屋顶被掀翻、许多门窗玻璃爆裂或直接被风刮走、多部电梯浸水至电气短路停机、35万棵行道树倒伏、90%树木遭到不同程度损伤,全城随处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景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在风灾面前,厦门市民以乐观宽容的心  相似文献   

2.
基于ECMWF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最佳路径数据集,对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mulanti)在形成与移动过程中的内部流场结构特征,以及外部高压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急剧增强和急剧减弱时刻的机制进行研究,初步探讨"莫兰蒂"台风在中国近海急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台风急剧增强时刻,台风中心附近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流层高层辐散增强、对流层中低层正涡度增大和正涡度柱向对流层中上层发展;而在减弱时刻主要表现为对流层中层辐散和正涡度柱的消散.对外部高压演变研究表明:"莫兰蒂"台风在急剧加强和急剧减弱时,均与100 hPa位势高度南亚高压、500 hPa位势高度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反向变化关系.对其急剧变化时的机制探究发现:在急剧增强前12 h,对流层高层的辐散作用促使大气上升运动的发展,低空扰动得以加强,为台风的增强提供充足的能量;环流形势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正相对涡度的增加,进一步为台风急剧增强提供了动力机制;环境风较低的垂直切变使得积云对流所产生的凝结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气柱,有利于暖心结构的维持和发展.此外,"莫兰蒂"台风在急剧增强前具有明显特征.以上分析可为提前预测台风强度急剧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章品 《科技资讯》2007,(17):31-31
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于8月12日晚8时30分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登陆(与乐清市接壤)后,乐清市普降特大暴雨,损失惨重.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水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抗击台风与灾后重建工作中去,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大部分修复水毁工程恢复生产,受到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作为亲历抗台抢险第一线的工作者,回顾0414号台风(云娜)登陆的前前后后,将留给我们是很多很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614号台风“莫兰蒂”以17级风力登陆福建省厦门市,强风和暴雨给受到台风正面袭击的厦门市造成了高达百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基于灾后即时开展的应急灾害普查结果,总结此次台风造成的玻璃幕墙破坏形式、 规模及类型等. 对调查结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通过结构试验和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幕墙破坏原因及规律,分析环境、 设计、 施工、 材料等因素对玻璃幕墙抗风能力的影响,建议临海建筑幕墙设计应根据实际风场的风参数选取合理的结构设计参数,提高抗风防灾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为例,采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WRF)耦合加利福利亚气象模型(CALMET)的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台风条件下的CALMET运动学效应改进方案(KETT)。结果表明,KETT方案可以成功消除CALMET原有运动学效应带来的风场模拟系统性误差,并且10 m高度风速和风向模拟误差比原有方案分别降低10.8%和5.4%。在石蛇山区域,与不采用运动学效应相比,KETT方案10 m高度风速和风向的模拟误差均降低12%以上,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局地地形对台风近地面精细化风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严重影响我国的2005年15号登陆台风Khanun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对其登陆前强度迅速加强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强度增强与低空持续加强的水汽输送、高空流出气流的强辐散、台风移向垂直切变小值区和暖洋面密切相关;然后就登陆时强度,将Khanun与2004年14号台风Rananim从水平流场、暖心结构、稳定度和涡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Khanun在上述几方面略弱于Rananim,这一结论为登陆台风强度判定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所谓秋季台风,我们是指秋分(九月下旬初)以后在我省登陆或对我省有严重影响的台风,就农业生产来说,从秋分到小雪,正是我省晚稻抽穗扬花和成熟收获,以及甘蔗等经济作物快要成熟的季节,此时如有“秋台”侵袭,将造成较大损失,根据生产部门反映,我省解放后一些年份晚造减产,大多和秋台有关系,以1975年某粮产区为例,10月初晚造长势特别良好,但由于10月上旬第13号台风登陆带来暴雨,使晚稻田水浸面积达到44%,紧接着又有14号台风登陆,10月下旬复有15号台风登陆,连续三个秋台,使该地区晚稻的中迟熟种结实率比正常年份降低10—15%,千粒重也比正常年份减少7—15%。因此,作好秋台的长期预报对我省的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台风天气过程及环流背景1.1台风形成发展实况2008年第八号热带风暴"凤凰"于7月25日14时在菲律宾东部洋面上生成,如图1所示,7月26日0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6日17时加强为台风。台风"凤凰"的特点是:强  相似文献   

9.
今年第1号台风"珍珠"登陆后,福建省龙海市遭受了60年一遇的强降雨,对我市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针对福建省龙海市的防抗台风的状况,浅析了一些存在问题及对策,对今后防台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华南西部登陆台风的大尺度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每6 h一次的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对9615号和0103号两个典型台风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层出现"北槽南涡"的环流形势场有利于登陆台风的维持; 源于南海南部和孟加拉湾的热带低空急流汇成的台风南侧的西南风急流是台风登陆后得以维持和引发暴雨增幅的重要系统.进一步分析表明,主要影响系统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台风在垂直风切变和涡度的垂直分布上存在极大的差异, 较弱的垂直风切变及较强的涡旋环流是0103台风比9615号台风在登陆后维持得更长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NOAA热带风暴风场分析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莫兰蒂"台风近海加强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小、高的暖核高度、越赤道气流输送的暖湿水汽、弱冷空气从西北面渗漏至气旋中心外围等因素引发"莫兰蒂"近海加强,弱的环境风垂直风切和高的暖核高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综合新闻     
正与近年同级别台风相比,强度最大损失最小应急管理新机制助力台风"山竹"应对截至9月19日11时,受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及其外围云系影响,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云南6省(区)328.9万人受灾,6人死亡,13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但与路径相似、强度相近的2008年"黑格比"、2015年  相似文献   

13.
为从较长时间上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灾害的发生情况,基于灾害影响县次,对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大台风灾害年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696年台风灾害影响范围为38县次,在300a中仅此一年;1724年和1781年的台风灾害属100~300a一遇;50~100a一遇的台风灾害分别发生在1732年、1747年和1877年.1696年和1732年的受灾区域大都分布在长江口附近,1724年、1747年和1781年分布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而1877年主要集中在长江南部和杭州湾北部地区.1696年的两次台风均是由上海附近登陆,第1次的暴雨和风暴潮及第2次的风暴潮都造成洪涝灾害;1724年台风登陆地点位于上海奉贤附近,暴雨和风暴潮同时成灾;1781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嘉善县附近,主要为风暴潮致灾;1732年台风登陆地点为长江口南上海地区,台风暴雨和风暴潮同时造成洪涝灾害;174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宝山、崇明附近,主要是台风带来的风暴潮致灾;187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太仓、宝山、嘉定县附近,主要是大风及暴雨致灾.  相似文献   

14.
1307号台风"苏力"和1513号台风"苏迪罗"路径相似,登陆位置相近,登陆之前均达到了超强台风级别,造成的强降水落区却大有不同。该文从高低空环流配置、水汽、垂直运动和冷暖平流等方面对二者降水落区成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南亚高压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垂直配置造成"苏力"南侧强降水,而副热带西风急流入口区和低空东南风急流的垂直配置造成"苏迪罗"北侧强降水;副热带高压的相对位置可能对台风东北侧的垂直运动有重要影响。台风"苏力"的水汽来源于南海,台风"苏迪罗"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苏力"北侧偏南风急流形成辐散区,南侧东北气流和南风气流形成辐合区,而"苏迪罗"北侧为强盛的东南气流,形成强辐合区,南侧辐合偏弱,整层水汽辐合的象限不同是造成强降水落区南北差异的必要条件。两个台风垂直运动的非对称性分布是形成台风单侧强降水的重要条件。台风登陆前后中低层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造成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进而触发对流,对强降水落区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苏迪罗"登陆过程中冷空气南下,形成了北侧强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以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为例,它是2013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台风,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西北太平洋上登陆的最强的台风——强度强,移动速快,路径曲折,恣意施虐,所经之处无不深受其害。以菲律宾为例,据该国国家减  相似文献   

16.
以2013年8月22日途经江西的台风"潭美"为研究背景,利用江西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获取的GPS数据反演高精度TEC,对台风"潭美"登陆前后多天电离层的TEC进行了分析,发现:8月22日电离层TEC变化存在异常,且在台风登陆前TEC变化在逐渐增大,台风过境后TEC变化值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对台风登陆前后一段时间的TEC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后,认为8月22日电离层TEC的扰动很可能与台风有关;对台风当天即8月22日各站点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强度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台风路径越远,TEC的扰动强度越小。进一步确认8月22日的电离层异常与台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12,(10):89-90
1.8月22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国家防总防台风异地视频会商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防汛防台风工作,研判第14号台风”天秤”和第15号台风“布拉万”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进一步安排部署各项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0~2006年的台风资料,对这17年登陆及影响福建沿海的台风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年际分布、年内月际分布、台风登陆点统计分析、台风强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台风的频率是下降的,登陆的台风集中发生在6~8月,提前了1个月,登陆台风的气压和风速成反比.对福建沿海崇武、东山、厦门、沙埕及梅花5个站点的实测潮位进行了调和分析和潮位预报,得出6个台风在各个站点引起的增水,对风暴增水分析表明,大风区范围越大则台风引起的增水越大,大风区覆盖台湾海峡的南部比覆盖北部更有利于增水,台风强度越大或台风与站点距离越近则台风引起的增水越大,位于台风右侧的站点比左侧的站点增水要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1884-1996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中国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进行了分析,得出:西北太平洋台风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各月活动中心的位置不同,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月的降水量和风速最大;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登陆台风异常多和异常少的年份,台风的最大降水量和最大风速都无显著差异,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有30年和15年的周期变化,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有较强的15和3-4年的周期变化。一般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台风次数减少,拉尼娜期间次数增加;从气候学角度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中有副高脊线位置与华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8-9月登陆台风次  相似文献   

20.
小袁 《科技智囊》2012,(10):88-94
时事·民政部1.8月22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针对今年第14号台风"天秤"和第1 5号台风"布拉万"紧急启动救灾预警响应,向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民政部门以及中央救灾物资天津、沈阳、合肥、福州、郑州、武汉、长沙,南宁储备库发出紧急通知,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2.8月27日.民政部召开动员培训会.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实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