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西部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是西部地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然而,在西部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中,西部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滞后,信息匮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形势下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倩  温斌 《当代地方科技》2011,(12):113-11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的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筹资方式已不能满足西部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筹资方式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西部地区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来实现新的经济跨越。本文就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及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等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任务最艰巨,也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最大难题.建设西部新农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的政治问题.因此,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如何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共同繁荣,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就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意义、面临的困难、建设的主要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对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大开发中图书馆具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一是提高西部地区全民的文明素质;二是搜集和保存西部地区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三是更新西部地区落后的文化意识,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西部城镇化进程 ,尤其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简要介绍了西部地区图书馆发展现状,阐述了图书馆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提出了如何加强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未来 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 ,而这必然离不开幅员辽阔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 ,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其中城镇化的滞后在许多方面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社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部地区社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社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对如何加强西部地区社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部署;阐述了西部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并结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开展信息服务的举措;探讨了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职能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自然观立足于实践,以辩证法为方法论,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所阐发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对劳动在人与自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详细考察、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精辟论述和对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途径的系统阐释。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认清当代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表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处理好人和人之间在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关系,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环境保护双重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动物为病源的SARS的暴发和流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尤其是近30年来新出现的各种传染病的自然宿主几乎都是野生动物,新的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出现。迫切地要求我们如何避免和对待这种疾病的再度发生,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之问的关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应该认识自身的位置,尊重自然和其它生物。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措施,保障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安全接触.人类要懂得,只要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才能真正维护人类自身的继康.  相似文献   

14.
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与事物的完美状态,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孜孜以求。我国现行《物权法》旨在定纷止争,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共处;平等保护物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关系之和谐;注重环境保护,意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都表明了《物权法》对和谐道德理念的自觉追求。《物权法》的终极价值,就在于限制过度膨胀的种种人欲,以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特征社会主义的扬弃.社会主义本质关系是分层次的,其作用各不相同.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又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本文对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这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更好地把握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湖南是当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湖南当代乡土小说家,将社会矛盾家庭化,政治冲突伦理化,民风民俗人情化,自然风物人性化,在作品中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风俗画面和人道主义情怀,在全国和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对湖南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康德哲学的巨大历史课题。自然合目的论作为康德哲学——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独特的理解。康德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目的论自然观,在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给予了深刻反思,具有当代和谐自然观的意蕴,对当代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存信仰和人性的孤独,一直是困扰电影大师伯格曼的两大哲学问题。他所思考的问题也是哲学思考的母题:人与上帝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是一连串的反思与怀疑,否定和批判已经成为其电影的基本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0.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里程碑。《共产党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剖析,揭示了道德的阶级性,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历史发展并没有证明"两个必然"的失败和过时,只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方式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