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QQ、微信、微博、MSN、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以近年来出现的中英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了两种网络流行语共有的特点,即非独立性、形式简洁、时效性、创新性和派生性;同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被公众广泛"复制"和"模仿",并在不同场合与环境中传播和使用的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有着以物拟人、借形赋义、将错作正等诸多构成途径,具有多元的、个性的社会文化传播积极意义。但网络流行语的随意性、不规范性、易变性等传播特点,也给社会的文化、心理等带来较大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保持积极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3.
金玉花 《科技信息》2010,(19):277-278
流行语源于社会并反映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有其特殊的文化心理机制。本文通过中日两国2009年度流行语的比较找出异同点,了解两国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国民的心理状态。两国的流行语在来源,表达意思以及分类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在来源方面,中国来自普通老百姓的多,而日本来自名人的多。在表达意思方面,中国的流行语具有深刻的喻义,而日本没有。在分类方面,中国经济类流行语相对多,而日本政治类较多。  相似文献   

4.
于娜 《科技信息》2009,(21):190-190,104
本论文从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言行为理论,认知理论,普通教学法等理论中吸取有益的观点和论述.应用到俄语语法教学中去.以解决低年级中国大学生学习俄语语法的难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等多方面阐释四字格成语形成的原因。其外部原因主要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言语习惯、经济原则、记忆极限,内部原因主要是音乐性强、结构完备、言简意赅、便于运用。  相似文献   

6.
喻黎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174-174,173
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口头流行的语词,由于在口语中经常使用而影响至网络用语甚至书面语。每一种社会流行语都包含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都有其产生、流传的原因和动力。大学生的"郁闷"心理在个体的层面指的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需要改变现状,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从而感到的窒息和痛苦。  相似文献   

7.
春晚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大众年文化心理仪式的媒介表征,肩负着社会及个体认同整合的使命,伴随着中国社会不同时期断裂语境的显现,春晚在其发展历程中也做出适时的整合策略,在此对90年代后春晚应对社会现代经济高速发展所引发的一系社会危机所做的家庭伦理情感认同的整合进行分析,以期对春晚的发展得到一些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司仪芳  童悦  陆瑞丽 《科技信息》2011,(36):37-37,39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言语社团所特有的"言语标记"。语用顺应论认为,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这些语言顺应了当代社会、大学生心理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传播着强烈的时代感和变革中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流行语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大学校园流行语以其特有的个性存在着,流行着。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流行语研究进行些探索,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生成及特征;从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浅谈委婉语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 ,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本文从英语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及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由此对英美社会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语言的内在联系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题大量使用流行语的现象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借用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论对此加以分析,认为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新闻标题依附其上,其目的在于借助流行语强化其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2.
帕尔默首次使用“文化语言学”这一名称,在西方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帕尔默将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及认知语言学结合在一起形成文化语言学理论。本文旨在讨论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并在语言人类学三大传统及其弊端和认知语言学如何弥补其弊端方面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文化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有显著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表征、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从而产生不同的语用推理或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是近些年在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交叉领域出现的崭新课题,尤其是从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双重影响下探讨语言性别差异带来的交际模式和自我认同变化的研究已引起广大语言学家的重视。通过对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探讨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词汇层面、话语表达等社会交际方面的表现,试分析男女各自交际模式的不同与变化,从而验证其交际模式的变化受内在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尹聪 《科技信息》2008,(21):188-188
流行语的出现使语言更加生动,同时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每个时期的流行语有其自身特色,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流行语代表的不仅是语言本身,还反映了时代特征。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近两年来的流行语,提出了当前流行语所具备的六大特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强调了研究流行语的现实意义,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芦珊珊 《科技信息》2013,(36):261-261
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大众心理的真实写照。它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附属品,在互联网上占领着话语领域。它的产生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另一方面又折射出了中国最前沿的文化走向。因此,对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日本流行语的研究,中日两国的学者都进行了许多的探讨。但是从日本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系统分析日本流行语的研究在中国还不多见。研究可从日本近代各历史时期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通过对流行语产生的语境和语义的分析,来探讨日本近代社会变迁与流行语发展之联系。此研究能为对日本流行语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作为青年学生的时尚坐标语言,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和思想动态,反映了不同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诉求。网络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娱乐性、随意性等诸多文化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诉求和行为等存在诸多影响。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日语“世同”的深层隐含语义,发现其包括“监督、约束自己”、“与自己相对立”、“否定、消极、冷漠”等贬义内容。它的语义表现源于日本人的社会共同心理,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映射了日本人“在意别人目光”、“注重面子”、“他人本位”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范畴化、原型理论、空间结构等理论,分析和阐释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意义和启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词典释义机制是人类认知心理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认知科学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使语义的分解和表述更能够反映人们言语活动的心理表征和自然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