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艳科 《广西科学》2011,18(1):102-104
选取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5月14日间每个交易日的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高频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处理和ARCH效应检验,在满足GARCH建模条件下建立EGARCH(1,1)模型,实例检验和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  相似文献   

2.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10,(13):10-10
<正>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  相似文献   

3.
针对汇率波动的非线性特征,应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方法对2003-09-10—2011-03-25期间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的异常波动进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①2005年7月21日和2010年6月19日央行2次汇改前后NDF汇率均为高波动的异常机制,汇改后的初期存在一个升值预期压力集中释放的阶段,表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稳定预期的成效;②2007年下半年至2009初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NDF汇率出现持续的异常波动,其中,长期NDF波动受美元先贬后升趋势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投机者预期更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影响.上述结果揭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的积聚期间和不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差异,对我国央行适时干预以稳定汇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雅钦 《科技资讯》2006,(32):166-166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形成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到2006年10月底人民币已升值4.48%。作为对汇率变化最敏感的外贸企业,应如何面对人民币升值的新形势,采取相应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加大了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强了汇率弹性。由于当前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升值速度加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2008年3月14日中间价为人民币7.0882元,2008年以来第22次创新高,汇改以来累积升值幅度达12.61%。  相似文献   

6.
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前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我国输美纺织品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输美纺织品价格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而2005年7月汇改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节奏加快,我国输美纺织品价格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趋于敏感,人民币升值显著提高了我国输美纺织品当地市场价格。进而本文指出,加快纺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纺织品内在价值将是我国纺织出口企业消化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实行一篮子货币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这给以外贸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方式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企业带来影响。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本质原因进行剖析,再结合一般经济理论,发现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国际贸易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协整检验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变动与国内A股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关联效应,选取2005-07-21-2007-10-30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证综指及深证综指的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与A股市场股指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汇率与A股市场股指波动均会受到前期汇率及其自身滞后项的较大影响,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些结论对于探讨我国汇率变动与股指波动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的“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为核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以下简称人民币汇制改革)是深化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配置及业务发展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系统、准确地把握人民币汇制改革的路径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汇率风险并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汇率,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者说是两种货币折算时的比例。它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体现,又是其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综合反映。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11.
汇率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上调2.1%,并调整有10年历史的人民币紧盯美元制度,使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改盯一篮子货币.由此货币汇率波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比任何其他单一因素都要多.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在短期内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使措不及防的企业蒙受巨大的潜在亏损.汇率风险不仅是悬在外贸企业头上的利剑,而且将成为外贸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汇率风险管理对外贸企业的全球经营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12,(1):10
>>双向波动符合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2011年12月16日,在11个"跌停"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又大幅高开,市场盘中价甚至一度触及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的市场波动引发了广泛讨论。事实上,所谓的连续"跌停"只是指人民币对美元的  相似文献   

13.
苍梧 《创新科技》2005,(4):50-53
<正>2005年7月21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5]第16号公告,即《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公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招商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陆磊这样认为,“钉住”没有太大的自主权,而“参照”是有调控自主权的,这将比从前更加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被引入到金融学中,金融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外汇市场是金融市场中最变幻莫测的市场,也是发展时间最久和最受经济学家关注的市场之一.中国自从1994年首次开放人民币外汇市场,已经有长达14年时间,虽然中国的外汇市场不像国际外汇市场那样成熟,但是也已经累积了海量的数据.而中国人民银行每天公布的汇率中间价,可以认为是中国外汇市场的核心,对这些中间价数据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使用了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的研究时间序列相关性的方法:降趋脉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分析了这些汇率中间价中的主要数据,认为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3月31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中间价时间序列,具有反记忆性的特点,同时期的欧元、日元、港币的中间价时间序列,长期记忆性的特点并不明显;1994年4月1日至2005年7月20日的数据分析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中心,发现这段时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波动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在不同阶段之间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
闫树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412-5418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变量,它的变动对一国经济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基于事件研究方法,将"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制改革"作为特定的经济事件,通过构建统计计量模型和相关统计检验,就"汇改事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汇制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浮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有抑制约束效应;且随着持续升值波动,有逐渐增大的抑制约束趋势,不过在短期内影响不是很强烈。  相似文献   

16.
姜茜娅  张卫国  闫杜娟  谷任 《河南科学》2013,(10):1796-1799
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上证A股综合指数为研究对象,在流量导向理论以及股票导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VAR线性模型和EGARCH非线性模型,选取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日度数据,对中国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发现:价格溢出方面,只存在外汇市场到股票市场短期单向引导关系;波动溢出方面,股票市场对外汇市场存在非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仍处于流量导向模型的适用阶段,据此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现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上调2.1%,并调整有10年历史的人民币紧盯美元制度,使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改盯一篮子货币。由此货币汇率波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比任何其他单一因素都要多。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在短期内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使措不及防的企业蒙受巨大的潜在亏损。汇率风险不仅是悬在外贸企业头上的利剑,而且将成为外贸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汇率风险管理对外贸企业的全球经营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汇率风险是对外贸易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它极大地增加了外贸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基本目…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单边升值"和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双向波动",许多学者也开始质疑中国政策当局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本文主要从实证角度出发,运用VAR模型来分析汇改以来中国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并对中国政策当局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宣布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就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原油进口数量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原油进口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20.
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借助2005年8月~2011年11月的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寻求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之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波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比较显著.针对当前的汇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背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