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态势和形成机理,提出生态减灾的对策,强化流域生态减灾意识,适度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建立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耐溃农业模式体系、发展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湖区洪涝灾害形成机理与生态减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江汉平原湖区由于长江干、支流中上游水流失与湖泊沙瘀积,过度围湖景殖,堤防财团及高水位地段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其洪涝灾丰发生次数增多损失加重,通过分析该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理,提出生态减灾的对策;强化流域生态减灾意识;适度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建立适应 生规律的耐溃农业模式体系,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综合减灾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衡东县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水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基于灾害系统论观点,综合分析得出,复杂的孕灾环境是衡东县洪涝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暴雨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是洪涝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则放大洪涝灾情。为此从人类行为角度入手,提出了工程减灾与非工程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昌吉市城市概况、洪涝灾害成因特点、对昌吉城区带来洪涝灾害的三条大河、城市防洪现状、城市防洪减灾对策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新时期防洪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洪涝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也呈现上升趋势;(2)在空间上,东南亚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最多,南亚和东亚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东亚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最大;(3)亚太地区41个典型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较多,但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高的国家为朝鲜,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尼泊尔;(4)近年来,亚太地区在防洪减灾能力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但南亚地区和朝鲜、尼泊尔、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仍需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以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长江、黄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可公度性分析及灾害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区域.在对长江、黄河流域洪涝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信息预测理论的可公度性,分别对长江、黄河流域未来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长江流域2008,2013年,黄河流域2012年,洪涝灾害的信息较强,极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涝灾害.希望能为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国洪涝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受灾最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分析了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述了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龙海市的洪涝灾害状况,当前影响防汛安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防洪减灾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洪涝灾害是我国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频率高,范围广,损失大的显著特征,笔者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入手对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洪减灾的对应办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连市日降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GIS技术,从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入手,选取18个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来看,大连市具有东北部、西南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较低的特点;北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较低,而南部区域较高;西南部、中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较高,东北部、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以中风险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41.3%,从大连市的东北到西南方向呈片状分布;其次是低风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93%,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的西北部和瓦房店市;高风险区域面积小,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72%,集中分布在沙河口区和长海县。沙河口区和长海县作为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已成为防洪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武汉市洪水致灾的原因,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火灾系统的复杂性与可持续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灾系统即火灾和它的影响因素构成的整体,它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介绍了火灾系统复杂性的研究。森林火灾的分布满足较好的幂律分布,并且具有尺度不变性和时间不变性,实际的火灾数据与自组织临界性森林火灾模型的计算和 分析结果相互符合,这表明森林火灾系统是一个自组织临界性系统。当考虑降水、森林尺度等更多火灾影响因素时,森林火灾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符合得更好。对实际火灾数据的分析表明,城市火灾的分布同样满足具有时间不变性和尺度不变性的稳定的幂律分布。稳定的幂律分布对于火灾防治具有实际意义,当获得了足够多的火灾历史数据时,可以预测未来的火灾发生情况,可以利用小火灾的发生情况预测大火灾的发生概率,利用自组织临界性森林火灾模型,可以评估火灾防治措施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回顾了国际上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研究的基本成果,重点讨论了我国旱灾、暴雨洪灾,高温热浪、霜冻、低温冷害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指出:在过去50多年气候明显变暖的背景下,华南,西北东部和东北东部随着降水量的减少,降水日数也显著减少,干旱化倾向十分明显;长江流域的强降水过程明显趋于增多,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也趋于增加。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无霜期显著增加。虽然在过去50多年中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和范围总体趋于减少,但由于持续干旱的影响,使得1998年以来又出现沙尘暴增加的势头。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资源枯竭城市灾害主要为地下、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灾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成因及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与控制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渍涝灾害防治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暴雨、地势低洼是形成武汉市渍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其防治的战略措施是:强化综合防灾的意识,开展渍涝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加强防治渍涝灾害的综合管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排水减灾工程建设的投入,强化综合减灾的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16.
旅游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灾害学的角度分析了旅游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中要表现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旅游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指出:应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加强管理,健全法制,促进旅游业健康地发展。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巨灾是各类灾害中灾变强度最大和致灾程度最高,发生时间隔较长的一类灾害和一般自然灾害相比,自然巨灾虽然有自然的特性,但其发生仍受自然规律的控制。自然巨灾的致灾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因而防减巨灾不但是一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滨海地区属自然灾害多发区.本文分析论述了滨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分布及作用特点,提出了保障滨海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天津地震灾害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受到活动断裂及软盖层构造的直接影响,一些地震高裂度区和破坏敏感区仍是未来震害的热点部位。应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并加强城市震灾防治的综合研究,确保天津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详灾的资料描述了我国沿海热带风暴灾害概况;并根据海南省热带风暴活动规律,分析了全岛热带风暴成灾的统计事实和灾害危险度的分布;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