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苏联拥有一支庞大的核武装。据西方公布的材料,苏联有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约2万枚,总当量近100亿吨(梯恩梯)。战略核力量由陆基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组成,共有运载工具近2,500件,核弹头8,000多枚,总当量50多亿吨,是苏联核力量的主体。苏联的五个军种——战略火箭军、海军、空军、陆军和防空军都装备有核武器,战略核武器分  相似文献   

2.
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鲁晓夫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定为苏联对政策的总路线。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对缓和冷战时期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改善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奠定了苏联后来奉行的“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为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苏联军事战略思想在战后初期尚未掌握核武器时,是以强大的常规军备对付西方,同时加紧研究原子武器;赫鲁晓夫时期只重视发展火箭核武器,否认常规战争的重要性;勃列日涅夫及其后时期既准备打核战争,又准备打常规战争。与军事战略思想这一演变相适应,苏联的核力量和常规力量都有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4月11日苏联致美、英、法备忘录,建议在莫斯科就筹备外长会晤交换意见。 4月12日我外交部就中美大使级会谈长期陷于停顿事发表声明,公布美国破坏会谈的经过。塔斯社报道:赫鲁晓夫函法国总理盖伊阿,要求支持苏联的从1958年3月31日起停止试验任何种类的原子武器和氢武器的倡议。捷、波和民主德国三国外长在布拉格发表联合公报,指出用原子武器武装西德增加欧洲的紫张局势。朝罗两国政府在平壤发表联合声明,指出美国军队应从速撤出南朝鲜。 4月13日南汉宸致电日本国会议员促进日中贸易联盟第三团体,谴责日本政府破坏日中贸易。周恩来总理复赫鲁晓夫4月4日信,完全支持苏联停止试验核武器的决定和苏联政府就这一问题向美英两国政府的  相似文献   

5.
半月述评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於2月14日至25日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436人。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团以来宾身分列席了会议。大会自14日起,听取并讨论了赫鲁晓夫所作的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报告。赫鲁晓夫在他的报告中的论述国际形势的部分,就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结果,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同时,分析了帝  相似文献   

6.
美苏日内瓦第一轮军备控制谈判以没有解决任何一个问题而告结束。这样的结果并不使人感到意外。这次谈判的内容是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焦点是太空武器问题,即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太空武器正是美国的王牌,所以美国拚命坚持不放,苏联则坚决要反掉;而战略核武器中的陆基导弹则是苏联优势所在,所以苏联千方百计加以保护,美国则力图打掉它。  相似文献   

7.
苏联历史上第三代领导人——赫鲁晓夫1964年被解除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之后,他,连同他轰动世界的改革在苏联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从此,他过着默默无闻的“个人养老金领取者”的生活,直至1971年9月悄然病逝。对这个使苏联历史发生转折的人物,苏联国内外多有评论。西方出过不少研究赫鲁晓夫主义的书,说他代表了社会主义的新潮流,有人把他与罗马教皇约翰23世、美国第35届总统约·肯尼迪相提并论,认  相似文献   

8.
问:什么是中程核武器?它与战略核武器有何区别?答:中程核武器是介于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之间的一种战区核武器。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一般系指射程(或作战半径)在1,000至5,000公里之间的核导弹以及可以携带核弹的双重用途飞机。苏联的中程核武器主要有:SS-4和 SS-20导弹,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台海危机"是毛泽东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局势的战略反应,也是其将新的外交理论付诸实施的重大行动。由于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不断革命"外交理论以及由此越来越明显的中国外交的"激进"色彩,使得中国同苏联外交政策的分歧不断加大。第二次"台海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两难境地,不仅在中苏同盟关系上投下阴影,还加深了中苏在台湾和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同时也促使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武器和核技术。第二次"台海危机"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苏关系的走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写赫鲁晓夫在苏联掌权10年左右的历史的书。关于赫鲁晓夫这个人,年纪稍长一点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是一个打着红旗反对红旗的马列主义的敌人。毛泽东他老人家曾对他痛加批判过,并且拿他比喻过我们党内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当年之所以不放弃国后岛和择捉岛,他自另有考虑:“……在经济上,这些领土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却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损失,是预算的沉重负担。但是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威信的考量,以及事情的战略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是赫鲁晓夫的一大发明。赫鲁晓夫曾在一九六一年苏共二十二大炮制了一个“福利共产主义”。二十二大通过的“纲领”夸下海口,到一九八○年“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一九六四年四月一日,赫鲁晓夫在匈牙利发表讲话时又把他的“福利共产主义”形象化为  相似文献   

13.
里根总统1983年提出 SDI(“星球大战”计划)时,他所设想的目标是为美国建立一个能阻挡苏联大规模核攻击的防御网,从而使苏联的核武器成为“不超作用的和过时的东西”。随着形势变化,今年年初布什总统决定调整 SDI,将其重点转到建立“对付有限打击的全球防护系统(GPALS)”上。国际上一些战略专家将建立该系统的计划称之为“小型 SDI”。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赫鲁晓夫在苏联执政时期 ,对苏联原有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指出这一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这场改革是不彻底、不成功的改革。究其原因与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在思想上、理论上、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及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素养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通向双重决议的道路上 1977年夏天,在如何回答苏联扩充SS-20导弹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9月份,我花了许多时间向布热津斯基说明我国以及被分裂了的德意志民族所处的战略形势。我这次努力的结果甚微。布热津斯基表示,这一切根本与波恩无关,说这是美国的事,倘若联邦共和国在某个时候受到苏联SS-20导弹的压力,美国可以运用它的战略核武器来对付。起初,卡特赞成他  相似文献   

16.
苏联部和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赫鲁晓夫,在11月18日到达印度作友好访问。苏联国家领袖在印度受到了空前的热情款待。人所共知,苏联和印度早就建立了融洽和友好的关系。在这两个国家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敌对和争执。俄国人民在十月革命中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沙皇制度之后,苏、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从它立国的第一天起,就对各殖  相似文献   

17.
苏联在1月16日公布了苏联和美国的战略核武器数字(见下图)。苏联新闻社说,这些数字是戈尔巴乔夫总书记于去年10月12日在雷克雅未克与里根总统会晤期间交给对方的,是苏联第一次公开发表。据路透社报道,专家们说,这些数字中的远程导弹数目与西方的估计基本相符,但夸大了关国在重型轰炸机以及战略核弹头和炸弹总数方面的数字。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1986—1987年军事力量对比》手册提供的数字,美国和苏联的炸弹和导弹弹头总数分别为12846和10716个,美国的重型轰炸机为260架。西方外交官认为,苏联计算美国的炸弹和导弹弹头总数,  相似文献   

18.
1958年赫鲁晓夫匆促访华 1958年8月25日,中国海防前线部队向金门打炮,并封锁金门、马祖,美方出动海军第七、第六舰队。赫鲁晓夫着急了,他匆促决定亲自访问北京,直到临行赴机场前,才通知我去送行。赫鲁晓夫来京与我中央领导同志会谈,他提到为什么向金门打炮不事先通知苏联,我们回答说,我们通过我国防部参谋部的苏方顾问通知了苏联国防部。当时的形势是,中东伊拉克政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登陆,英国则派武装部队去约旦,联合国准备讨论中东形势。我们为打击美国的一系列对第三  相似文献   

19.
苏美两国首脑的相互访问是受到举世一致欢迎的重要事件。但是,这件事对于美国一小撮有势力的人士来说,却象是一场灾难。还在赫鲁晓夫动身访美之前,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加紧活动起来了。他们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想出多种多样的主意,作了形形色色的布置。有的人在公开场合上可耻地谩骂;有的人在报刊杂志上大做文章歪曲苏联的政策;有的人主张用军事力量来恫吓苏联,说要让赫鲁晓夫去看看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有的人连夜赶制“丧服”以便当苏联客人来时穿着侮辱他们……诸  相似文献   

20.
战后,赫鲁晓夫对当时莫斯科强求全国各地普遍种植春小麦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抵制,在作物的种植类别上坚持因地制宜。然而对乌克兰农民"包产到组"的成功创举他却采取了先是暗中支持,后(遭到莫斯科的否定后)又公开谴责的态度。同时他在农业问题上提出了对逃避集体农庄劳动者强制迁移、合并小型集体农庄、建设"集体农庄村镇"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或者被联共(布)中央接受而在全国得以实施,或者遭到联共(布)中央的批判,从而防止了日后此类意见和倾向的再度出现。赫鲁晓夫的这些作为,使他与战后时期的苏联农业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