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昆山市陆家镇王家厍村三年大变样,1994年村办企业变普遍亏损为创收100多万元;资产总值从18万元猛增到320万元,还投资35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学,农民生活奔小康。这个村的经济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问里得到迅速发展?该村村民会主任朱建东的介绍,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促发展。主要是:其一,改革单一集体所有制结构,发展私营企业。三年前,王家厍村十一家企业都是村办,村领导曹试图引进外资来发展村级经济,但都未能如愿。于是,他们另辟蹊径,引进私人资本,发展私营企业,来带动村级经济的繁荣。1991年,上海砂轮厂的一名退休干部,以租赁该村厂房的方式,创办了第一家私营企业——新华  相似文献   

2.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双泾村,八十年代初是一个以种田为主的经济薄弱村,1988年靠自筹资金2000元起家,办了一个村办毛巾小厂,如今已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4650万元,中外合资企业7个,其它村办企业5个。人均分配水平从1983年的362元增加到4400多元。1995年产值1.92亿元,四项效益1410万元,出口创汇136万美元,被誉为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村。双泾的变化,关键何在?关键在与村支部一级基层领导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党支部一把手、双泾村农工商实业公司总经理领导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3.
太仓市直塘镇的呢桥村座落于204国道边,村办企业职工200人,拥有总资产1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00万元。1994年职工年收入人均5000元。 呢桥村村办工业起步于80年代初,经过1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当时二家作坊企业,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毛毯设备厂、电器厂、永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1993年、1994年盈利都达到200多万元,连续二年人均创利超万元,连续5年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成为直塘镇村级经济中的“佼佼者、“首富”。纵观呢桥村发展的道路,可概括为:借才起家,靠才致富。  相似文献   

4.
吴江市入都镇的村办企业,起步于绢纺,困扰于绢坊。建丰村是城镇发展绢防的先行村,九三年、九四年绢纺生产红火,实现利润400多万元,九五年迅速跌入低谷,亏损93万元。面对市场大潮对绢纺行业的冲击,眼看着十多年来的心血正逐渐被吞噬,该村新任书记曹金根对本村二个绢纺企业进行了调查,眼睛向内,依托管理,再创佳绩。首先,加强技改投入,启动存量资产。该村申丰绢坊厂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已停产半年多,曹金根上任后,面对这家有500多万元资产的企业,他考虑到,如果简单地拆借投入流动资金,上马生产很可能会重蹈亏损巨大、被迫停产的履辙。于是,决定以技改启动存量资产,请来高级工程师投  相似文献   

5.
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的江苏省海门县富山村铜材厂,10年前还是一个由村民集资2000元,在两间小茅草屋里创起来的村办企业,如今已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25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800多万元、员工850名的颇有现代化规模的工厂。1993年实现产值11300万元,利税1000多万元,产值利税同步翻番。强化投入,确立大发展的共识"只有大投入才能有大发展"。这个判断为全厂干部群众所接受,有一个艰难过程的。1990年,该厂通过技改投入新增了一条铜管生产流水线,创了产值1214万元、利税100万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干部职工认为一个村办小厂,发展到千万元产值"老白酒吃得转,钞票用  相似文献   

6.
要塞镇革新村通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1992丰以来,该村先后创办了中日合资新产绳缆制品有限公司、中美合资江阴奔翔高压管件有限公司、中日及香港三方合资的汇丰鞋业有限公司、中意及台湾三方合资的贵群制鞋有限公司等4家合资企业,注册资金4000多万元,其中外商出资计285万美元,均为现汇投入。由于合资双方摆正利益关系,真诚合资合作,加强企业管理,实行优势互补,1995年,四家合资企业个个盈利,全村完成工业产值3.4亿元,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1060万元,实现外贸供货总值9200多万元,再次跨入了江阴市利税大户和市外贸出口先进单位行列。这个村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的主要做法是:一、摆正利益位置,多方合资合作。近年来,由于革新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先后有分布世界各地的60多家国外企业上门寻求合资合作。革新村党总支在确定了坚定走外向型发展经济的道路后,没有盲目从事,而是冷静  相似文献   

7.
俞培芬是一位年近半百的普通农妇。她担任董浜永安加弹厂厂长12年来,凭着她不懈的追求,为集体创下了一份殷实的家业,企业资产已为初创时的20多倍。去年,她领导的永安加弹厂和合资企业常熟富安服饰有限公司共创产值800多万元,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实现净利润50多万元,列全镇村办企业前茅。1984年,永安加弹厂以10万元资产起家后,在她的精心经营下,一度比较红火。不久,加弹行业一哄而上,仅常熟市范围内就先后上马了49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俞培芬意识到,已不能死守老摊子,必须开发新的行业,实现新老企业的互补。于是,她瞅准机会,吸引港商投资办起了董浜镇村办企业中第一家合资企业常熟富安服饰有限公司,实现了"服饰赚钱,加弹养人"的设想。前年2月,加弹行业普遍不景气,原料价格飞涨,而成品涨幅不大,企业亏损。职工中有人提出放长假  相似文献   

8.
吴江市八都镇23个行政村中有永联、花木、陶安渠等三个村被列为市级经济薄弱村。这三个村在1993年末固定资产都不足50万元,负债率都超过50%;村办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永联村办企业仅有一个小五金零件加工  相似文献   

9.
小李港村地处通州市西部长江边。去年实现工业产值2962万元,人均39000元,实现税利242万元,人均3176元,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565元,占总户数的38%装上了程控电话机,50%的农户住上新楼,70%的农户饮上自来水,文化、教育、交通、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村办企业曾经先后获得江苏省扶贫先进单位、南通市先进党支部、通州市明星企业、税利大户等10多个荣誉称号。昔日一穷二白的小李港村靠什么展翅腾飞的?艰苦创业是传家宝。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区的科技扶贫工作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通过搞山区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开发,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进科技人才来推动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1994年全山区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达24.18亿元,财政收人1.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86元。比1993年增加了216元。围绕支柱产业项目开发,全区立项11个,国家和省里投入扶贫资金587万元,其中三项费187万元。据统计,四县一市的蚕桑、笋竹、水禽和果茶等四大支柱产业的总产值达2.2亿元,利税近2500多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狮山村,这个昔日穷得出名的"南大荒"、"北大荒",经过短短的四个年头,走上了富裕之路。现在,狮山脚下,一幢幢别墅整齐划一,一家家工厂蒸蒸日上,一辆辆汽车穿梭往来。所有这一切,无不显示了狮山村的兴旺发达和村属醒狮工商实业公司的经济实力。去年,狮山村11家村办企业工业产值达4000万元,效益400万元,劳动力年均收入4500元。狮山村,犹如一头醒狮,跻身于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个行政村之首,令人瞩目。狮山村,原属吴县枫桥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民以种田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化工厂和纸袋厂,工业年产值仅100多万元,是枫桥镇最差的村,号称枫桥镇的"南大荒"。1988年,狮山村划归苏州郊区横塘乡,仍无大起色。1989年,村工业产值为300万元,效益40万元,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末的吴江市菀坪镇,村办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经过这几年努力,村办工业这条"短腿"已明显拉长,并且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去年实现产值2亿元,利润800多万元,目前拥有固定资产2300万元,产值、利润和固定资产分别比1989年增长22倍、44倍和13倍。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依托镇办骨干企业,以大带小,积极引导,逐步纳轨。菀坪镇利用镇办工业实力相对雄厚,特别是缝纫机生产已形成一定产业优势的有利条件,以"大哥哥"带"小弟弟",既激活了村办工业的"一池春水",又扩大了镇办企业的产业优势。具体做法是:一"联",镇办企业与村联合办企业。安湖村是全市69个经济薄弱村之一,93年经过镇牵线、市行管局扶持,与菀坪缝纫机厂联合办起了菀坪缝纫机一分厂,94年8月份正式投产,发展势头较好,二"扶",在技术、资金上扶一把。他们利  相似文献   

13.
从当年的6把电烙铁生产工具到今天的上千万元生产设备,从当年的6个职工到今天的300多员工,从当年的2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到今天的1.5万平方米厂房,从当年的600多元个人筹借款到现在的4000多万元资产,从当年的经营亏损到去年的800多万元利税,这就是昆山市晟泰实业会司的发展过程。每一位晟泰公司的员工永远也不会忘记她的创业者,现任该公司总经理顾永元。晟泰实业公司是沈湾村的村办企业,但七、八年前,沈湾是淀山湖镇数一数二的贫穷村。看着邻村的企业搞得火红火红的,看着沈湾村与人家  相似文献   

14.
江阴市月城镇的沿山村,从1988年以来,工业经济大发展,连续五年实现翻番,先后获得无锡市工业明星村,江苏省冶金厅利税大户,江苏省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今年1~8月份全村完成工业产值3.95亿元,利税36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和18.5%。全村现已拥有工业企业10家,固定资产1.52亿元,职工2500人。沿山村级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做法是:寻找靠山,加快投入1988年,在该村创业之初,正值国家宏观经济紧缩,他们在村集体资金仅有35万元的情况下,果断决策,负债经营,投资2000万元新上填补省内空白的汽车专用板材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亏损达195万元的昆山市玉山镇共青村中联第一造纸机械厂,去年完成销售收入2453万元,实现利税近200万元,今年以来,已完成销售3400多万元,实现利税450多万元。创办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中联第一造纸机械厂曾为村级经济的发展作过贡献。近年来,由于市场、机制、管理等因素,企业一度陷入困境。1995年12月,"中联"将现有厂房、土地租赁,设备以股份形式转让给个人,抽回存量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制"。改制后,企业设备质量估价比改制前净值增140多万元,使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及增值。企业还募集了个人现金股255万元。同时,"中联"又吸纳外地资金,上海高新造纸机械技术有限公司以100万元入股,加盟"中联"。  相似文献   

16.
杨舍镇城南村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促进村属企业上台阶的"开山斧",发扬"三劲"精神,破关夺隘,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建办合资企业8家,去年外贸收购额近3亿元,获得中国轻工业出口创汇优秀企业银奖。今年1-5月外贸收购额近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已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一是"钉"劲。该村早在1988年就开始攻克中外合资企业难关,在当时来说真有点非份之想。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请来了一位外商。通过实地考察,外商对该村的投资环境非常满意,但一想到村办企业就又顾虑重重。对此,该村领导一方面用事实表明自己的实力和信誉,一方面请领导  相似文献   

17.
昆山市中联第一造纸机械厂是玉山镇共青村的一家村办企业,1996年初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出现了良好的转制效应:干部职工积极性明显高涨,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新体制、新机制的运行正在使中联第一造纸机械厂愈来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柳暗"到"花明"中联第一造纸机械厂兴办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只能生产一些造纸机械的零部件,从88年开始制造造纸机械的整机。在该厂的历史上,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93年该厂创造利润近400万元。但是,从94年开始,随着造纸机械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中联第一造纸机械厂渐入困境。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讲创业、讲奉献的人少了,想自己发家致富的人多了,企业凝聚力下降,企业效益滑坡。95年财务报表帐面亏损3万元,实际亏损达1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西塘村是粤西的一个贫困村,人口2336人,有耕地7000多亩,以种植甘蔗和绿化苗木为主,特色农产品为毛薯和红米。2015年,该村集体收入仅1.8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03元。2016年5月,广东省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李志进驻该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他怀真感情,下真功夫,深入群众开展多项帮扶,通过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种养技术,积极帮助群众依靠科技致  相似文献   

19.
昆山市釜用机械密封件厂是城北镇同心村一家村办企业,1985年5月创办时只有7名职工,3000元资金和3间破厂房。8年来,该厂始终不渝地在质量上下功夫、服务上做文章,使企业一跃成为化工部唯一的定点企业。目前,全厂拥有职工138人、流动资金480万元、固定资产520万元,产品从单一的密封配件发展到13大系列100余种。去年完成销售1300多万元,连续4年居全国同行之首,产值1800万元、利润180万元,人均产值、利润居全国同行第一。产品在当年全国防腐蚀交易会上荣获金奖和最佳贸易奖,还被评为中国高新技术银奖。  相似文献   

20.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吴巷村座落在黄金水道吴淞江畔,全村以农业为主,很长一段时间里,与贫穷难解难分。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吴巷村发展成为江南水乡的文明树、富裕村。全村农副工三业兴旺,人均收入达5000元左右,318户农户中98%的农户盖起了小洋房,60%以上的农户按装了程控电话,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部分家庭提前实现小康,全村道路全部铺上了水泥石板路,还投资50多万元造起教育楼,建起了老年活动室。全村800多亩农业责任田已由6户农业大户专业承包,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村办工业已拥有针织、建材、轻纺等五个集体企业,企业自有固定资产1600万元,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元,职工人均分配高达7800元,全村分配后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