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艺潇  赵社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6):1008-1011,1016
考虑非比例加载情况下金属材料塑性循环强化特性的本构描述,为反映由于非比例加载而引起材料的附加等向强化及异向强化效应,提出在Valanis的塑性内时响应方程中引入与加载路径几何性质有关的内结构张量,建立了新的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其中,材料强化程度采用沿路径法线方向的塑性应变分量描述.用所建模型对304不锈钢材料在一些典型非比例循环加载路径下的响应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与相关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从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弹塑性变形与热应力交互作用角度,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应变率与流动定律、粘塑性与塑性加载函数、加卸载准则,得出了一种新的高温混凝土非线性多轴热力学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弹塑性变形与热应力交互作用角度,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应变率与流动定律,粘塑性与塑性加载函数,加卸载准则,得出了一种新的高温混凝土非线性多轴热力学本的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中的边界面模型和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在350℃下对T225NG钛合金进行了单轴棘轮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带有记忆面的黏塑性本构模型.引入了能记忆最大应变的记忆面,在记忆面内和面上采用不同形式的塑性流动律,将单调拉伸响应和循环响应独立开来,简化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在背应力随动硬化演化方程中引入了等效应变门槛值,可较好地描述T225NG钛合金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屈服平台及其后的强化效应.加入黏性指数修正,可描述棘轮应变率随循环次数迅速衰减的试验现象.将模型应用于T225NG钛合金350℃单轴棘轮行为描述中,对饱和棘轮应变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晶体塑性理论框架下,建立适用于面心立方金属多晶材料的基于位错密度的循环本构模型.在各向同性硬化律中总位错密度被离散为螺位错和刃位错两部分,考虑了位错增殖、湮灭和相互作用的演化机制,同时采用了修正的非线性随动硬化律,建立单晶的循环本构模型,通过显式尺度过渡准则,把该模型拓展到多晶尺度.应用该模型模拟了典型面心立方结构材料多晶铜的棘轮行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从多晶尺度模拟材料的棘轮行为和循环硬化特征,还可以从单晶尺度预测不同晶向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棘轮行为.  相似文献   

7.
对屈服面方程由应力分量表达的土力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关口-太田模型为例推导出轴对称情况时不同加载方向下的土体屈服面所满足的表达式方程,进而在p-q空间中绘制出加载角度变化时的一系列关口-太田模型屈服面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应变空间表述的混凝土疲劳塑性/损伤双面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混凝土具有塑性和脆性相结合的复杂性质,运用损伤和塑性理论在应变空间分别建立了一个能描述混凝土应变和刚度变化的损伤面和塑性面,应用有效应力和弹塑性耦合的概念分析了混凝土的本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凝土在单轴及多轴单调加载和疲劳加载下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评述了土体本构模型中的弹性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及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认为:目前的土体本构模型,便于计算的,过于简化而不实用,而符合实际的,参数较难测定且复杂,难于推广;当前,还没有一种能全面、正确地表述任何加载条件下的各类土体本构特征的本构模型,有必要进一步发展准确实用的土体本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经典塑性力学用于岩土类材料的问题,它采用了3个不符合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假设。从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将经典塑性力学改造为更一般的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采用了塑性力学中的分量理论,能反映应力路径转折的影响,并避免了采用正交流动法则所引起的过大剪胀等不合理现象,也不会产生当前非关联流动法则中任意假定塑性势面引起的误差。给出了广义塑性力学的屈服面理论、硬化定律和应力-应变关系,并建立了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屈服条件是状态参数,也是试验参数,只能由试验给出。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回收处理废塑料的意义,介绍了可降解塑料及其降解机理、优缺点和推广应用情况,论述了可降解塑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核电站及化学工厂中的一些管道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强动载荷的作用,本文基于理想刚塑性模型,分析了在跨度中点受刚性质量块横向撞击作用的甩动管理论模型,即一端铰支,一端自由的廻转梁的塑性动力行为。给出了描述廻转梁早期响应历程的完全解,详细讨论了质量比等有关参数对结构变形和塑性能量耗散的影响以及初始输入能量的分配。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比参数对梁结构的动力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在能量耗散方面,输入的能量并不全部转化为塑性耗散能,至少有一部分输入能量要转化为动能。  相似文献   

13.
新型建材塑料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塑料的特性,论述了塑料管、塑料门窗、塑料地板、塑料墙纸、塑料住房、塑料屋顶、工程塑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并给建筑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种类、特性及应用,分析了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可能带来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国家法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把食品安全放在生产第一位。此外消费者也要学会辨别、正确使用塑料包装用品。只有层层把关、减少可能带来的污染,才能保证塑料包装的食品安全,使消费者购买的放心、食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刚塑性假设,对环形悬臂梁在自由端受一刚性质量径向冲击时的塑性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采用正则摄动法,求出了由有限项初等函数所构成的渐近解。通过解析分析,还给出了响应速度V的级数形式的精确解,并由此发现了环形梁塑性动力响应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16.
Generalized Plastic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plasticity is reviewed and some problems of applying the classical plastic mechanics (CPM) to geomaterials are analyzed, and then CPM' s three hypotheses not fitted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geomaterials are pointed out. By giving up the three hypotheses, a generalized plastic potential theory can be obtained from solid mechanics directly, and then the traditional plastic mechanics can be changed to a more generalized plastic mechanics, namely generalized plastic mechanics (GPM). The GPM adopts the component theory as theoretical base, so it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ransition of stress path. The unreasonable phenomena such as excessive dilatancy caused by adopting the normality-flow law can be avoided, and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arbitrary assumption of plastic potential surfaces cannot be produced. The yield surface theory, hardening laws and stress-strain relations of GPM are given, and a GPM including the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is also establish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yield condition is a state parameter as well as a test parameter, and it can only be given by test. Aft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GPM cannot only be applied to the modeling theory of geomaterials but also to other fields of geomechanics such as limit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加载频率对材料缺口塑性区及残余应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载频率对材料缺口塑性区及残余应力影响的研究表明:40Cr钢调质和正火态随加载频率的提高,塑性变形传播速度减小,导致缺口根部塑性区尺寸度减少,塑性区尺寸的减小使得应变集中程度和应变梯度增加,使其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加;而1Cr18Ni9Ti钢固溶处理态随加载频率的提高未见有塑性区尺寸和表面残余应力发生变化.表明40Cr钢调质和正火态缺口塑性区及残余应力存在加载频率效应,而1Cr18Ni9Ti钢固溶处理未见有加载频率效应出现.显然,这与各材料状态所具备动态应力应变响应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塑料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于汽车制造业中的塑料种类和性能,阐述了塑料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现状,预测了塑料在未来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完成了地基、基础与上部框架的有限元耦合。在考虑联合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弯矩调幅系数ζA(框架上部调幅系数)、ζB(框架下部调幅系数)对框困产生塑性铰的影响,探讨了弯矩调幅系数与框困极限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弯矩调幅系数ζA和ζB的值,可改变塑性铰的位置及出铰荷载,并可寻求一组最优的ζA和ζB,使框架的极限荷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刚塑性模型分析自由梁在两端点受到集中阶跃载荷作用时的小变形动力响应,给出了不同载荷组合下梁的变形模式,构造了其动力响应完全解,并讨论了塑性耗散在输入结构的能量中所占的比例.与自由梁单点受强动荷载作用不同,梁的变形模式取决于两端点阶跃载荷的某组合函数的值.结果结果表明:只要存在塑性耗散,耗散的能量就占外载输入能量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