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综合运用UG、HyperMesh和Dynaform建立了某高强钢板汽车安装座件的13工位级进冲压全工序数值模拟排样条料模型,采用多工位多工序级进冲压法对冲压成形全工序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对关键的第三、四工位的正、反拉深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毛坯及凸包形状进行修正后重新建模获得了理想的模拟结果,据此设计制造出了该零件的13工位级进冲模,成功冲制出了左右对称的一套两件的某汽车安装座零件,成形质量经过检具检测满足使用要求,现该级进模已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冲孔、翻孔两类板材冲压成形工艺方法的主要特点,设计了两类成形件的特征识别规则.根据形状特征与冲压加工特征间存在着单映射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模型中的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来识别零件的特征.因板材零件的厚度与整个零件尺寸比较是小的,可以假设零件厚度为常数.在消除厚度边和厚度边组成的面后,其余边和面分成上、下两组.两组的几何边界和拓扑结构是相同的,上、下两面的法向矢量方向相反.通过对读入的IGES三维线框文件进行预处理,使之满足特征识别的需要,采用基于几何推理的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冲压件主型面特征、冲孔特征、翻孔特征的识别与提取,从而为后期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建立彩电零件多工位级进模CAD/CAM系统,研究开发了板料零件的特征构型、条料排样、模具结构设计和NC编程软件.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运行流程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级进模又称连续模、跳步模,是指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几个不同位置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冲模。设计的冲压件为某压力容器密封垫,通常情况下垫圈类零件多采用复合模生产,但受零件尺寸的限制,拟采用级进模加工生产,并对垫圈的排样方案进行了重点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的冲压产品与工艺集成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当前智能设计技术的发展,研究了面向工艺设计的冲压特征建模方法,建立了单特征定义与冲压工艺性评价模型、工艺规则的集成机制;分析了工步排样中的知识集成策略,给出了集成工步排样总体事例模型和工序间关系分析模型的设计方法;总结了集成知识模型的几何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CAD平台进行几何处理的基本原理。应用结果表明,集成知识模型能有效提高冲压工艺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单工序模、级进模和复合模的生产特点 ,说明级进模适合于生产尺寸较小、形状复杂、内外形尺寸相差很小且具有较高精度要求的冲压件的生产 通过对接线片的形状、尺寸及精度的分析 ,说明对接线片使用级进模 ,在提高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冲压自动化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同时介绍了接线片的排样 ,接线片级进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微电机盖板在单工序模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高成本、低精度和低生产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工位级进模冲压方案。在分析微电机盖板的冲压工艺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条料排样、模具结构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处理方案。模具选用滚动式精密模架,其运作平稳无偏斜。设计了弹压卸料装置以提高凸模导向精度,同时可保护细小凸模。为了保证送料的精度和平稳性,进一步采用了自动送料机构作粗定位、导正销作精定位及浮料装置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实践表明,该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零件大批量、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复杂构形的车身结构件级进冲压成形排样设计提供参考,以全载体形式车身结构件为例,首先提出排样存在的主要设计问题,明确了设计任务;然后分析了制件的级进冲压成形工艺,设计了制件的排样图;最后通过实冲试验验证了排样工艺的合理性。试验所获产品零件无开裂、起皱等成形性问题,且关键成形部位达到了零件图的形位精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轨道车辆S形截面结构件冲压成形容易产生回弹变形,回弹变形又会带来制件上的孔洞和局部形状的二次形位误差。以轨道车辆S形截面结构件为对象,参照坯料的排样设计流程,通过制件工艺分析、CAE仿真分析,初步设计了坯料的十工序排样;从成形工艺、模具概要设计角度详细分析了坯料排样各工序的设计目的;依据所设计的坯料排样完成了级进模设计,并在所设计、制造、调试好的级进模上做了实冲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十工序排样图适用于轨道车辆S形截面结构件的冲压加工。对该坯料排样设计方法与方案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IT制件高速冲压精密级进模具的智能化设计技术和模具断裂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模糊处理、模糊聚类、属性集约简方法使冲压模具设计隐形知识显性化,实现了对精密级进模设计的知识挖掘;然后采用金相试验对模具断口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断口处WC晶粒大小不均匀,降低了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Co元素含量明显比原始硬质合金材料含量少,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从而导致了模具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1.
由模具压力中心的定义导出所需的通用计算公式,通过AutoCAD的选择集函数取得冷冲模排样图上图元的对象属性列表,计算压力中心和冲裁轮廓总长。提供把它编成AutoLISP程序所需的程序框图和嵌入到AutoCAD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智能拉深件工艺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特征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基于特征的智能拉深类零件工艺设计系统框架,研究并实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由于拉深成形中工艺中零件形成的特征方法,面向拉深的特征以复杂的曲面特征为主,讨论了拉深类零件中几何特征向工艺特征的转换,提出了模糊决策表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了方盒件理想毛坯外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基于特征的工艺设计知识库,使特征技术能应用于拉深类零件的工艺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和模具有关参数的计算,设计了冲孔,落料,预弯连续模,并介绍了部分模具零件的设计思路及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款汽车接插件的L形插针制件头、尾部材料厚度不一致的特点,在分析其成形工艺基础上,制定了3种结构方案。经对比分析,确定采用27个工位级进模成形制件,通过4次连续拍打的方法实现厚料局部变薄,并确定了排样方案。实际生产试验表明,L形插针多工位级进模结构设计合理,在技术上,解决了插头尾部材料厚度连续渐变的难题,可满足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覆盖件拉延模型面的特征组装配建模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型面设计是一项在覆盖件产品三维模型基础上进行边界条件设计的创造性工作,本文采用特征技术进行工艺补充面、压料面、拉延筋、凹模圆角的设计,并根据设计特点和功能类型形成特征组,由于特征影响区域和特征映射现象的存在,通过将各特征组有机动态装配从而形成一个优化整体,提高了拉延模工艺型面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并很好地解决了几何模型向有限元模型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卡罗拉汽车连接件的工艺性,介绍了零件的排样设计方案、模具结构、工作过程、模具关键零件的设计与制造工艺及成形特点。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可靠,能保证产品质量,对此类零件的连续模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连续冲裁模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连续冲裁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连续模条料排样的设计准则以及应用人工智能知识与图论自动进行条料排样的原理与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