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国古典哲学是起于康德而终于费尔巴哈的,不过费尔巴哈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中介。列宁在谈到哲学上的“圆圈”时就说过:“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正因为费尔巴哈是中介,所以对于德国的古典哲学的终结就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费尔巴啥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是黑格尔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但不管怎样,由于费尔巴哈是中介,所以形成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对此,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先验的唯心主义”,“形式的唯心主义力”,“批判的唯心主义弦,而列宁却认为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列宁深刻地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  相似文献   

2.
从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看人类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概念,并利用认识的主客二重性构筑了一条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通道,再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弱化了康德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淡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3.
"我思"范畴无论是在笛卡尔哲学还是在康德哲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通过对"我思"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诸多差异。笛卡尔热情讴歌理性,康德则主张对理性进行正确审视;笛卡尔的"我在"是实体性存在,康德的"我在"是现象的存在;在知识的问题上,笛卡尔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康德则是企图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调和;笛卡尔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容易的且能认识人的本质,康德则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的自我而不能认识自在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 德国古典哲学在扬弃前辈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客体观。德国古典哲学继承了唯理论关于实体的思想,或者说力图从经验论者(如休谟)的摧毁性驳论中把实体拯救出来,重新赋予它以合法性,承认宇宙中确乎有自固自足的存在者。这种具有实体性的存在者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如康德的“自在之物”,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娟  王成光 《科技信息》2009,(6):351-352
以往旧唯物主义学者声称唯心主义是纯粹的“胡说”。那么为什么诸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还要坚持唯心主义学说呢?可以肯定的是,旧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唯心主义在认识论根源上出了问题,它理直气壮的混淆了“逻辑先在性”和“时间先在性”两个概念。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旧唯物主义一直以来只是致力于对某一永不变更的物质实体的研究,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研究。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唯心主义反而也有着它进步的一面。辨证唯物主义却通过实践这个桥梁,将主体和客体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弥补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缺陷,也为我们今后处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逻辑优先性是西方哲学的思堆原则。在古希腊哲学中,它起源于对万物本源的追寻,并随着本体论的形成而确立;在近代哲学中,划以主题性原则的确立为基础,体现在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上的优先地位。逻辑优先性原则对当代科学和社会发展都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它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客体对象在主体头脑中的反映是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取得的。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认识就内容来说是客观的,而客观的内容所以能够在主体头脑中得到反映,特别是正确的反映则依赖于实践。就认识得以产生的意义上说,实践是基础,离开实践的认识便是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唯物主义集大成者,然而,在社会历史观上,他没能跳出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传统,其社会历史现仍然是唯心的,并且显得混乱和充满矛盾。直观主义方法论和人本主义方法论是其哲学理论的两个根本方法,它们在费尔巴哈哲学体系中性质归属为形而上学,其导向是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审美对象存在方式的具体含义可以逻辑地表述为:“自在-自为-为我们”的“准主体”。与此相应,纯粹知觉主体则是一个“自为-自在-为对象”的“准客体”。在审美对象与知觉主体“自在-自为”的整体层面上,两者互为主体,互为客体。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两者之间的可逆性的辩证关系实则是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十九世纪初叶,一直到现在一百多年中间,黑格尔的哲学,差不多兜了一个大圈子。 在一八三一年黑格尔去世的时候,他的哲学刚到了全盛时代。他是第一个哲学家,把从康德以後,德国的理想主义,造成严密的系统;他调和了康德遗留下来连费希忒薜陵都还不能调和的二元论。他是第一个哲学家,把各种科学智识,综合起来,给它们一种新的意义,这一种新的意义,对各种科学又发生极大的影响。在那个时候,德国的思想界,谁都觉得黑格尔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除了少数像叔本华那样专门闹意气的哲学家,无论赞成他或者反对他的人,对他的哲学;都不能不承认它的精深博大,…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哲学的发展史上,费尔巴哈的最大功绩就在于他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结束了自康德以来的哲学革命,从而为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他在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思维与存在同一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论的基本命题:人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基础和主体。本文分析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合理性及人本主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以及现象学的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又批判了它们对主体性原则的过分强调。伽达默尔从客体或对象出发理解主客体的关系,客体或对象不断发展变化,吸纳主体对它的解释,在解释活动中主客体融为一体,由此消除了传统上主客体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有效性问题是批判哲学的起点之一.本文从康德对这个问题的哲学论证出发,探讨了数学有效性在客体和主体方面的根据,并结合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康德证明的缺陷,说明数学的有效性只能在实践中,在科学的无限发展中才能证实.  相似文献   

15.
康德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康德以科学来论证哲学,为哲学争得合法性的同时,为实证主义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使知识论取代了认识论,认识论的衰弱标志着哲学危机的出现.哈贝马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点,他以兴趣为导向,重新考察认识论问题,力图克服哲学发展出现的危机.在这个意义上,康德先验逻辑的批判反思,对我们充分认识产生认识论的衰微和哲学的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柯利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2-15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康德认识论的总问题,也是康德认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康德在寻求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时,既不是从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上想办法,也不是从外部经验方面来找出路,而是从主体的先天条件着手,他认为这对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康德在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找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不同认识能力本身固有的先天知识形式和知识原理,从而确定人类认识能力在某一范围内可以构成科学知识,超出这一范围便会产生假知识、伪科学,进而表明“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命题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地位及意义。对康德这一总问题的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康德哲学。  相似文献   

17.
唯心论说世界在我心中,唯物论说世界是客观存在。他们认为认识只是一种主观回忆,或是一种客观反映。其实,认识过程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就没有认识。任何认识都应当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离开了客体的主观认识与离开了主体的客观认识都不是真正的认识,因为它们都是不能证实的哲学抽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笛卡尔主体主义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和所面对的问题域的剖析,深入挖掘了笛卡尔主体主义的思想意蕴。同时该思想有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困境——先验性、无法弥合的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运思理路。休谟、康德和胡塞尔的质疑逐步消解了笛卡尔的主体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7,(4):72-76
"物自体"概念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石,物自体的预设使康德哲学产生了矛盾。要想厘清康德哲学的发展脉络,就必须弄清楚康德物自体的含义。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表现为物自体的不可知论。康德的批判哲学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德国市民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哲学,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却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为:它一方面构成了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