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覆盖,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文鹏 《科技信息》2012,(6):261-261
家庭基站是为解决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问题而提出的新技术,其能以较低功率为用户提供高速率宽带服务,是新一代固定移动网络融合(FMC)手段。本文介绍了家庭基站的概念,提出了家庭基站对互联网和移动核心网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家庭基站的频率干扰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移动网络容量不断提升,网络优化成为网络发展的核心.以辽西地区移动通信系统的实践为例,通过对掉话率及接通率的具体分析,从网络优化角度提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观点和看法,以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20日是江苏移动电话网开通十周年之日。自1992年12月江苏建设开通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以来,江苏移动保持与世界同步发展努力提供多种业务应用,始终追踪客户满意服务,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苏移动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丰富、服务一流的全国第二大移动通信省网,并与五大洲93个国家的184个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  相似文献   

5.
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动通信将向宽带化.数据化、多应用化发展,移动通信和网络互联技术将融合在一起,移动互联市场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且用户潜力巨大。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所进行的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一种重要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吴迪 《科技信息》2007,(17):57-57
1.引言移动通信网络在中国经历了10年的发展时间,网络性能已基本完善,但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加,对移动网络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基站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利益和运营者的服务水平。一个移动基站,由于站址环境的变化、用户数的增加,运行状态往往达不到网络的设计指标,通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TD—SCDMA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并在此无线传输技术的基础上与国外合作、完成的3G通信标准,这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到了世界领先之列。现代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金属及混凝土,这对无线信号的覆盖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屏蔽无线信号。运营商为了解决室内覆盖的诸多问题、实现网络优化,如扫除室内盲区、改善通话质量、吸收话务量以及高端客户密集区的信号覆盖等,就势必要建设室内分布系统。  相似文献   

8.
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室内覆盖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类型及特点,介绍了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建设流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新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尤其是室内通信网络的建设更加复杂和重要.针对目前室内3G网络覆盖和建设成本问题,设计了一种宽频带室内全向天线,采用不对称双锥结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双锥天线结构进行了改进,应用商业高频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天线工作频率为800-2 500 MHz,不附加匹配网络,频带内电压驻波比满足1.4: 1,低频段增益在2 dBi以上,高频段增益在5 dBi以上,可以满足2G和3G移动通信室内网络覆盖要求,覆盖范围与现有室内全向天线相比有较大提高,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成本,提高和扩充整个网络的质量和容量.  相似文献   

10.
景辉 《科技信息》2007,(12):242-243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日益临近,对现有的二代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如何在已有的室内覆盖系统中引入3G信号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已有2G室内覆盖的场馆中引入3G信号的干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客户感知度的移动网络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昱 《科技信息》2009,(22):I0176-I0176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网络质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全面衡量网络质量水平,及时从客户角度感知网络运行的变化情况,有必要完善移动网络质量管理,挖掘并扩充新的网络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维护与优化工作,保持网络质量上的领先优势。基于此进行的网络指标深入研究旨在建立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质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度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开始逐渐的代替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并不断得到推广和使用。随着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不断地增加,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各个新型的业务不断的被推出,极大的丰富了移动通信市场,但是也使得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日益复杂化。移动网络由于先天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是使用过程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才能够确保其性能。通过数据挖掘能够有效的提升移动网络的性能,确保其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郑婵娟 《科技信息》2011,(23):I0102-I0104
移动IP技术研究互联网承载移动通信的问题。目前,IETF已经颁布了IPv4网络承载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RFC3344)和IPv6网络承载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RFC3775)。但是,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过渡期,互联网是IPv4/v6混合网络。因此研究移动IPv4/v6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要阐述了移动IP的产生背景,介绍了移动IPv4、移动IPv6和NAT-PT技术,然后提出了移动IPv4/v6转换网关,接着介绍了移动IPv4/v6转换网关的解决方案,最后对该方案和基于双栈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由此证明本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尤劲 《科技资讯》2009,(28):24-24
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移动网络成为黑客关注的目标。无线信道的开放性使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本文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讨论了移动通信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机制,并探讨了3G的安全机制和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苏南科技开发》2004,(8):50-51
中国的通讯信息业发展到今天,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已经远远不够,更多比拼的是通讯网络质量、人性化服务和诚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正是洞察到这一决胜要机,江苏移动通信苏州分公司在和同行业竞争的过程中推出了多项独具特色的优惠活动,全心体贴、尽力满足广大移动客户的点滴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进行通信过程中,出现的容易掉话、语音质量差、乒乓效应等问题,都与移动信号的室内覆盖有关。解决这方面问题不仅能大大减少室内信号盲区现象而且能提高话音质量和网络质量,提高信号接通率,提高通信网络性能,扩大覆盖,减少通信断线。  相似文献   

17.
军用PCS系统中移动基站的位置登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基站技术是军用PCS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未来的战争中,基站根据需要可以自由移动,并有可能带大量用户共同移动,基站移动到新地方后能够快速和网络恢复连接,建立通信。基站的可移动性带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网络中对移动基站进行拓扑更新和对用户群的位置进行快速有效登记。简要介绍了移动基站技术的概念后,以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为基础,对移动基站的拓扑更新和用户群的成组位置登记提出了新的策略,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的协议,使得新的协议能够适应基站移动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在网络通信实际使用时,数据延时存在于数据传输中,很难有效地减少传输数据并准确通信.本论述结合互联网移动的现况来介绍网络的未来发展,以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为目标,并提出了“T网络”的概念,使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同时,对通信网络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借助于互联网的网络结构,提高了通信和线性结构的通信质量.最后,提出了网络“T网络”的构想,并以此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传输质量,优化传统的数据传输模式,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军用PCS系统中移动基站的位置登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基站技术是军用PCS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未来的战争中,通信基站根据需要可以自由移动,并有可能带大量用户共同移动,基站移动到新地方后能够快速和网络恢复连接,建立通信。基站的可移动性带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网络中对移动基站进行拓扑更新和对用户群的位置进行快速有效登记。简要介绍了移动基站技术的概念后,以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为基础,对移动基站的拓扑更新和用户群的成组位置登记提出了新的策略,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的协议,使得新的协议更能够适应基站移动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中多重建筑物的遮挡损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Uniform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UTD)分析了等高度等间距的建筑物对移动通信中移动台接收信号的影响,给出了易于计算的UTD拟合表达式,计算表明,此时Hata模型、COST231模型的计算结果和UTD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接近的,但要精确地比较各场点的传播损耗只能用UTD按照实际的不等高度,不等间距的建筑物分布来计算,结果表明,当移动台前一幢建筑物的直接路径被阻挡时,UTD方法能较确定的反映此时的传播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