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确定氟朝向对一类单氟代三联苯液晶单体质谱碎片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NMR对6种单氟代三联苯液晶单体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氟原子朝向的差异影响特征裂解碎片的丰度,氟原子对于相同朝向的烷基断裂峰有正向作用;相反,通过H1/H2数值可以判断异构体的氟原子朝向.同时做了2组单氟代三联苯化合物及异构体的分离研究,在液相手性柱条件下,异构体得到了很好分离.该试验可以为此类液晶材料的分析及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含偶氮介晶基元的环氧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得一种新型液晶环氧树脂,合成了一种含偶氧介晶基元的环氧化合物,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示差扫描热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认了其结构,并给出了适合偶氮环氧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量测定方法。正交偏光场观察显示4,4’-二缩水甘油醚偶氮苯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固化过程出现了从各向同性到各向异性的转变,产物为液晶有序的不溶不熔的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3.
以对苯二甲酸二-(4-羧基苯)酯为液晶基元,己二醇为柔性间隔基,通过共缩聚反应合成了液晶离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FTJR)、差示扫描热分析(DSC)以及偏光显微镜(POM)对各步产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及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液晶离聚物具有液晶特征.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合成路线,合成出3种长链对正烷氧基苯偶酰及相应的双二硫代α-二酮合镍(Ⅱ)配合物,并对苯偶酰的液晶性与对应的二硫代配合物的液晶性进行了研究.初步证实了从具有双重熔化现象的有机分子出发合成具有液晶性质的配合物分子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5.
1,3-二(4'-羟基苯基)-1,3-丙二酮分别与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进行溶液缩聚,获得了一系列主链中含有β-二酮结构的全芳香族聚酯。这类聚合物在熔融状态下没有液晶性,而通过溶液共缩聚方法在上述聚合物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柔性脂肪链段后,得到了两个性能优良的主链中含有β-二酮结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  相似文献   

6.
将巯基-端烯/炔点击反应应用于制备潜在的液晶显示材料、液晶半导体材料.即在室温条件下,催化量的安息香二甲醚作为光引发剂,365 nm波长紫外光辐照正十二硫醇和端炔/烯三联苯、联苯化合物4 h即可以合成60%左右产率的目标产物.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目标化合物的介晶性经差示扫描量热法、偏光显微镜和变温X射线衍射法测试.结果显示含三联苯刚性核的化合物2呈现多个晶态和多个近晶相.  相似文献   

7.
利用毛细管色谱法研究了二氯录代苯,氯甲基苯的六种异构体在4种高分子液晶固定液中的溶解熵和溶解焓以及溶液的相转变温度,并从各溶质子分子的构形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特征的角度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合成的溶剂对已报道的合成二巯基苯-二胺二盐酸盐方法进行改进,克服了需经很长周期、耗用大量的反应试剂和重结晶溶剂、产率较低等缺点。改进的方法缩短了产物制备时间,减少了原料的成本消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偏苯三甲酸酐与1,6-己二胺制备了N,N′-忆(1,6)二烷基-双偏苯三甲酸酰亚胺,并以上二酸与4,4′-二羟基二苯酮、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经直接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共聚酯,所得聚合物经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计、广角X-射线衍射仪表征具有向列型液晶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透明、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带有侧基的柔顺性二胺单体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分别与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段酸二酐共聚,合成了可容于DMF、DMAc、NMP等强权性溶剂的可溶性聚酰亚胺,研究中发现,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有一定的透明性,通过和常规聚酰亚胺对比,也有良好的耐热性,热分解温度均在500℃以上。因而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光学补偿膜具有实际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聚乙烯醇均质膜进行了加热处理,发现膜的结晶度提高,用经过不同温度加热处理的PVA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溶液,发现膜的结晶度适度提高,使膜的分离系数提高,而透过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针状r-Fe_2O_3为基体,让其悬浮在含有不同Co~(2+)/Fe~(2+)摩尔比的强碱溶液中进行包复反应,最终得到矫顽力Hc>700Oe的包钴型r-Fe_2O_3磁粉。  相似文献   

13.
极耐热纤维素酶在纤维素生物转化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但极耐热酶缺乏对天然纤维素的分解能力。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极耐热内切葡聚糖酶Cel12B基因和同样极端嗜热菌来源的纤维素结合域(CBD)区域融合,构建重组质粒pET-20b-Cel12B-CBD,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DE3)诱导表达后,融合基因表达产物对结晶纤维素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108(pPAHD1)发酵液经离心沉淀,蔗糖高渗处理得到青霉素酰化酶粗品,再经苯乙酰胺-Sepharose4B疏水层析和DEAE-Cellulose DE-52分离纯化,得到可用于结晶的青霉素G酰化酶。在55%饱和度硫酸铵-0.05mol/LPBS,pH7.5条件下批量静置得到该酶晶体。  相似文献   

15.
对鄯善渣油(>350℃)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蜡的分子大小及蜡晶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较为缓和的温度条件下,首先发生大分子蜡的断裂,其次再进行较小分子蜡的断裂,反应物的键能起主要作用,但浓度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鄯善渣油蜡量呈双峰分布,且主要以正构烷烃为主。在一定温度下,随热作用时间的增加,蜡的片状结晶相应变小,含油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简要总结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对势和三体势的各种解析模型,进而提出能够统一描述惰性气体分子晶体的结合和卤盐离子晶体的结合的一种新模型。在此模型中,正负离子被想像为“带净电荷的惰性原子”,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被假设为净电荷之间的Coulomb势,相应的惰性原子的Lennard-Jones势和Bruch-McGee三体极化─—交换势之和,根据此模型对KCl晶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对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不同硼含量的22SiMn2TiB钢的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硼的质量分数为0.0005%~0.0035%时,采用快速加热(到温装炉)的热处理制度,就不会造成该钢中奥氏体晶粒粗大;但如果在双相区内停留时间过长将导致粗晶并伴有严重的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条件下,对纯铝进行了塑性变形再结晶实验.结果表明,再结晶核心的形成产生于晶体变形最小的区域.再结晶温度在320~450℃时,一些晶粒靠吞噬其它晶粒而长大;再结晶温度从380℃继续升高时,晶粒逐渐变小;到达450℃时的晶粒大小和550℃时几乎相等.因此,加热温度越高,晶粒越粗大的论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从偏光显微镜获得竹材细胞壁结晶区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不同生长期的毛竹茎秆横截面结晶区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竹笋到幼竹这一生长阶段,原生导管及原生筛管的细胞壁首先形成结晶,然后后生筛管细胞壁结晶,而且随时间推移结晶区面积逐渐增大;在竹笋生长后期,纤维帽逐渐形成且不断增大,薄壁细胞壁呈现结晶。  相似文献   

20.
分散体系形成过程中,颗粒生长速度与颗粒尺寸的关系是决定分散体系颗粒大小分布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均分散体系颗粒大小均一这一重要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确定均分散体系颗粒生长速度与颗粒尺寸相关性的方法,并研究了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的关系。研究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无关,符合表面反应控制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