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广州地区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 fasciatus自然种群每年有2个密度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月到5月,最高密度在3月到5月中,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1月到12月。本文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大气压等物理环境因素对各早态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结果,上述各因素对种群动态起综合性影响,但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强度也有差异。在1月到4月,各种态的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5月以后,随着温度增加下下降,以1月到6月收集的种群动态的资料与温度进行相关分析,有的年份呈正关,有的年份呈负相关,在7月到12月,种群的密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收集的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差异。降雨量对幼虫、蛹的密度有明显影响,呈负相关,降雨对成虫数量呈负相关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降雨对卵块数量影响不明显,成虫的数量与大气压成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是一种新入侵森林害虫。在广东,每年有4~5代,以4代为主。种群增长指数越冬代最大,Iδ=5 16,第3代次之,Iδ=1 67,第1、2代较低,分别为0 98和0 74。每年5-7月自然种群密度最大,8月中下旬后,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9、10月密度最低,11、12月密度逐渐回升。温度、降雨和针叶营养成份N、K质量分数对自然种群密度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22~28 5℃范围内,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中、高龄若虫的存活率都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 9590,-0 9920,-0 9660,-0 9970,-0 9980(P0 05=0 9500,P0 01=0 9900)。连续降雨24h雨量20mm以上,能大幅度降低中、低龄若虫的存活量,降雨前后中低龄若虫数量变化极显著(F值为8 92,P<0 01)。但对已固定的雌成虫和高龄若虫影响不明显。种群密度大小与针叶中N、K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N质量分数的相关极显著,平均每梢雌虫密度为23~137头时,r=0 8630(P0 01=0 8343),平均每梢雌虫2~45头时,r=0 9620。受害松针中N、K质量分数和未受害松针中的N、K质量分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t检验,N的t值为3 6978(P0 05=2 776),K的t值为3 2407。温度、降雨和针叶养分(N)的变化综合作用,对湿地松粉蚧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若虫的存活率有极明显影响,是造  相似文献   

3.
天津塘沽盐场卤虫种群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2016年塘沽盐场盐田卤水理化性质和卤虫种群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定点取样方式,以盐度30为梯度,选择9个不同盐度的盐池,于2016年5—11月每月进行取样调查.现场测得卤水盐度、温度和溶氧(DO),在实验室测定卤水pH,卤水经过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定其溶解有机碳(D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卤虫种群密度和组成、成虫雌雄比和雌性成虫卵胎生比等.结果表明,盐田卤水pH和DO随盐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分别在7.6~8.9和1.9~4.5 mg/L范围.卤水DOC、TN和TP含量随盐度升高而增加,分别在11.45~90.10 mg/L、2.74~14.29 mg/L和0.07~0.63 mg/L之间.根据卤虫成虫的高雌雄比值1.5~9.0,初步判断塘沽盐场卤虫为孤雌生殖卤虫和两性生殖卤虫的混合种群.卤虫种群密度、组成和生殖方式等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较为明显.春季(5月)卤虫种群密度小,孤雌生殖卤虫种群占优势,卤虫以胎生为主;夏季(6—8月)卤虫种群密度高、孤雌生殖卤虫种群占优势,卤虫以胎生为主;秋季(9—11月)卤虫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孤雌生殖卤虫种群优势降低,卤虫以卵生为主.在盐度80~180范围内,卤虫密度高,孤雌生殖卤虫占优势,以胎生为主;在盐度190~250范围内,卤虫密度低,两性生殖卤虫占优势,以卵生为主.本调查为研究渤海湾盐田卤水及卤虫种群状况、进行盐田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翅雏蝗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小翅雏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虫每年 6月上、中旬蝗蝻开始孵化 ,6月下旬达到高峰 ;7月是 1~ 4龄蝗蝻混合发生时期 ;8月为蝗蝻与成虫的过渡时期 ,此期蝗蝻占总量的 5 4 .6 1% ,成虫占 4 5 .39% ;9月中旬后全部羽化为成虫 .小翅雏蝗在草地是以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分 ,个体群间的分布属聚集分布 ,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聚集表现主要是由草地的环境因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天童常绿阔叶林树干径流中硝态氮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天童常绿阔叶林2007年8月份降雨和树干径流中硝态氮含量,分析8月份全部降水过程树干径流中硝态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树干径流中硝态氮含量与大气降水中硝态氮含量密切相关,二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在一段时间的晴朗天气后,均会呈现较高的水平,而随着连续降雨天数的增加,二者均逐渐下降.干流量是影响干流中硝态氮含量的主要因子,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R=0.475,p=2.13×10-12.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干流量对干流中硝态氮含量产生间接的影响.树冠面积作为主要的生物因子,与干流中的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这是由于树冠面积对植物的吸附能力和干流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干流中的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靖远松叶蜂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1998年,成虫有2个明显的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的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2±2.3 ℃,自然变温下有效积温为81.93±33.3 d·℃;幼雌虫共有7个虫龄;低虫口密度下,幼虫群团为聚集分布;雌蛹历期显著长于雄蛹;各虫态天敌种类较多,以幼虫期NPV病毒控制靖远松叶蜂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气象因子对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成虫繁殖的影响,2017—2021年5年间,统计并记录蝙蝠蛾的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利用Paerson相关分析对不同气象因子与蝙蝠蛾羽化数量、产卵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讨环境因子变量组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产卵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日照时数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高气温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8.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弥河流域的降雨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基于流域15个气象站1976—2020年的逐日降雨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反距离插值和重标极差(R/S)分析法,研究不同等级降雨量与降雨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不同等级降雨对年降雨的影响以及流域未来降雨结构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弥河流域年降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除大雨外,其他等级降雨量呈增长态势,降雨时间总体呈减少趋势,仅中雨、暴雨时间呈增加态势;流域年降雨量从上游向下游呈递减趋势,与大雨、暴雨空间变化一致,年降雨时间与小雨时间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中雨对年降雨量的贡献率最高,为27.99%,小雨的发生率最高,为72.07%;相关性分析显示,流域年降雨量与降雨时间分别受暴雨降雨量、小雨时间的影响最大;流域暴雨降雨量、暴雨时间与年降雨量都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相一致,降雨等级存在向暴雨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影响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甜菜夜蛾连年在昆明地区爆发,危害严重,成为昆明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调查收集了2000~2003年4 a间昆明市呈贡县甜菜夜蛾的诱虫数据和气象实况,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季节间对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动态影响最大的是月平均温度,年度间影响最大的是总降雨量.为甜菜夜蛾成虫田间种群动态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提供了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化螟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重要水稻害虫.研究于2001—2011年每年1—8月在勐海进行,采用黑光灯诱杀技术,对三化螟成虫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从2001年以来,三化螟种群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三化螟种群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其在8月主要高峰期记录到成虫198 480头/hm2.三化螟种群每年有2次高峰期,2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在每年的5—8月.主高峰期与次高峰期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出现的月份因年而异.对三化螟种群数量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降雨量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苗根结线虫的季节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uita)虫口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和在不同深度根系中的分布,以及茶圃杂草作为其保虫寄主的感染情况。感染率10~12月最高,8月最低,平均感染强度10月最高,7月最低;从上到下在第10~15 cm处雌虫最多,第20~25 cm侵袭期幼虫最多;10种杂草感染该虫种。虫口密度随月积温的上升而上升,而雄性比则随月总雨量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区76个站点5月份降水场与其前期(12~4月)和同期(5月份)热带海温距平场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资料选用了1961~2001年共41 a的数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与热带海温距平场以同期相关为最好,而前期热带海温距平场除12月、3月和4月外,其它月份即1月、2月均有很好的相关.通过对热带海温距平场及降水场典型特征向量的分布作分析,太平洋暖池区热带海温与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有正相关关系,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有负相关关系.当太平洋Walker环流增强时,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增多;当Walker环流减弱时,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5.
对分月扇舟蛾在上海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1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严重。该虫在上海地区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分月扇舟蛾发生与气象因子、环境因子关系密切:与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林分郁闭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被物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鲻长尾吸虫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鲻鱼肠道内的鲻长尾吸虫(Elonginurus muiglus Lu,1995),随着宿主体长的生长,其感染的变动范围在28.89%-31.93%之间,而感染强度和种群工呈现有规则的变动;体长在40-160mm范围内,种群平均拥挤度,扩散性指标则随着体长的生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负二项参数则逐渐降低,在不同的月份中,吸虫在宿主体内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种群平均密度呈不稳定的波动,吸虫群在不同体长组和  相似文献   

17.
Lipid rafts are cholesterol-enriched microdomains and implicated in many essential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the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function of rafts in the plasma membranes, wherea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ormation of such microdomains in subcellular compartments especially synaptic vesicles (SVs). In the well-studied plasma membranes, several protein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raft markers, which are used to label or trace rafts. But the raft marker protein on SVs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yet. Although some SV proteins, including VAMP and CPE, have been found in raft fractions, they cannot be used as markers due to their low abundance in rafts. In this work, we designed several chimera proteins and test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for using as SV raft makers. First, we detected whether they located in SVs, and then the chimeras exhibiting the better localization in SVs were further examined for their enrichment in raft using detergent treatment and gradient density floatation analysi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e of the chimeric proteins is primarily located in SVs and distributed in raft microdomains, which strongly suggests that it could be served as a raft marker for SVs.  相似文献   

18.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清市周围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林间种群消长有4个明显的波峰,4月中旬的波峰最突出.全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松突圆蚧的高发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松突圆蚧自然种群序列和气候序列之间的关系.在福清地区,各个气候主要因子的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各主要因子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总的虫口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相关性不显著.性比与旬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性比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林间虫口密度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对初孵若虫的死亡率呈极显著相关,是影响初孵若虫种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与亚洲季风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相关分析和EOF方法,研究了云南5月大雨、暴雨日数与亚洲季风这一大尺度气候环流背景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与南亚季风强度指数相关较好,其中同期5月,相关系数为0.493,前期4月,相关系数为0.447,均超过了99%的显著性水平;其次是前期1月,相关系数为0.312,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而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仅与前期4月南海季风强度指数相关较好,相关系数为0.415,通过了98%的显著性检验,与其他月份相关不显著.同时11a滑动相关系数也清楚地反映了南亚季风对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的影响大于南海季风.另外,利用EOF方法,获得了云南5月大雨、暴雨日数3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全省一致型(除昭通市)、西部和东部、南部相反型以及东部和西部、南部相反型.第1类型与亚洲季风强度指数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与南亚季风;第2类型主要与南海季风相关较好,第3类型受亚洲季风强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于1986年4月至1987年8月间研究了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cuchaeta Giesbrecht)的生殖率,结果表明,在充足饵料条件下,相对产卵率与产卵雌体体长无关,与温度成正相关,与实验温度的关系有季节性的变化,分析10个月海区温度接近于实验温度的资料得到产卵率(F,卵/?/d)与温度(T,℃)和雌体碳重(Wc,μg C)的关系式:F=0.0637(T-7)~(0.7445)·Wc,总产卵量与体长成正相关,但与温度关系较复杂,在海区温度范围孵化率与温度无关,终年处于较高水平(58~94%,平均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