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的大国关系,是冷战后大国关系基本持点的进一步发展和调整,没有发生什么特大变化,显得有些平稳。这是因为:第一,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已在逐渐形成,走向定位。第二,各国的国内问题突出,矛盾加剧,都忙于整顿内部,更加内向。例如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的大选,都主要是内政之事。第三,几年调整初见成效。例如在作为相互间主要矛盾的经济问题上,就没发生重大摩擦和冲突。美日间也是用申请世  相似文献   

2.
绯闻占据了主要舞台,总统行使职权的能力受到伤害;公众的主流思潮明显趋于中间化,未来的领导人纷纷向中间路线靠拢。基本特点1998年的美国政局演变可谓一波三折。这一年美国政治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克林顿总统的绯闻案,二是中期选举。从时间上讲,绯闻案这出政治肥皂剧从年初一直闹到年终,还占了大部分场景。与此相对应,1998年美国政局的基本特点也可以归纳为两个:首先,总统的个人生活问题在国家政治中占据如此突出的地位,克林顿最终还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遭到众院正式弹劾的总统,这在美国政治史上是头一次。其次,中期选举的结果告诉人们,与绯闻案中的激烈竞争不同,公众的主流思潮呈现出明显的中间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将国内政治中的“合法性”理论引入国际政治分析,理性审视国际社会霸权合法性问题,通过对冷战后美国霸权合法化路径的系统梳理,借此对中国外交提供有益的镜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的充分发展导致了冷战的爆发。文化的全球化使美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冲突;政治全球化使美国和苏联在社会制度上尖锐对立;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和苏联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正是全球化所引起的这几对矛盾促成了美苏之间冷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正我曾在《世界知识》发文,认为东亚政治安全格局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进入"冷战"新阶段还是维持目前政治安全平衡的选择。自冷战结束后在东亚形成的政治安全的平衡格局,近年来遭受到来自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强烈冲击,东亚政治安全格局出现"冷战化危险"。但我认为东亚并没有再现"中俄朝vs美日韩"的"冷战新格局"。中美在各领域的冲突虽呈上升趋势,但两国均对双方关系非常重  相似文献   

6.
冷战之后,美国继续争夺关键地缘要地。美国利用9.11后的反恐形势将美国的影响扩大到了中亚地区,在东欧形成了同俄罗斯的争夺之势,并在太空部署全方位的导弹防御系统。这说明,地缘政治依然是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代,印度与美国在政治关系走向融洽,同时高层交往不断、经济合作得到发展、军事交流恢复与加强,使印美关系得到改善与发展。美国与印度在后冷战时代都把对方看成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对象,这就是在后冷战时代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不断改善与升温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22,(3):12-13
<正>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第46任美国总统。经过冷战后30年美国对外战略的不断犯错、国内两党政治极化的日趋尖锐以及特朗普执政四年的剧烈折腾,拜登政府面临着三项主要任务:缓和党派对立、"治愈"政治创伤,克服新冠疫情、恢复美国经济,重整联盟体系、遏制霸权衰落。时间过得飞快,拜登执政已满一年,他的政府在这一年间干得怎样,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美国步入了信息化社会,美国企业也进入了大变革时代,大公司、大企业都进行重新构建,使美国不仅占据了21世纪产业国际竞争起跑线上的有利位置,而且促进了国内企业的结构调整。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科学技术从注意军用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变。自从“冷战”局面结束后,美国坚持实施务实政策,将工业技术置于重要位置,大量属于军事领域的高科技全面向民用工业部门转移。由于政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由于时代特点、各国实力对比、美国国内政治思潮,以及国际政治自身的特点,美国积极谋划单极战略,并逐渐付诸实施。中俄提出多极战略以反对美国单极战略并形成相持局面。  相似文献   

11.
“冷战”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作为起点,到1989年12月美苏首脑马尔地会晤标志其结束,经历约半个世纪.“冷战”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方针,是美苏两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进行一系列对抗的独特形式,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东西方矛盾冲突的一个主要表现.它历人是国内外国际关系史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冷战结束了,世界正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迈进,占据世界外交舞台40年的“冷战”是怎么发生的呢?最近,克林顿政府决定延长我国最惠国待遇,但“不会改变对华遏制政策和演变政策。”“从长远来看两国仍然…  相似文献   

12.
布什总统的亚太四国之行: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收获 1991年12月30日至1992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澳大利亚、新加坡、南朝鲜和日本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这是“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总统对亚太地区的首次访问。布什此行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粮荒时,美国决策者是如何权衡人道主义和冷战政治这两种似乎难以兼容的因素的。当约翰·F.肯尼迪1961年1月20日就任美国第35届总统之时,美国的对华政策正面临考验。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1959年至1961年。  相似文献   

14.
同前几年相比,1996年美国与各大国关系出现了较为稳定的趋向,开始向定型和定性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更多的不是通过多少轰轰烈烈的事变实现的,而是更多地通过深入、细腻的探索和调整实现的。主要表现在:美日关系已较为彻底地改变了冷战后头几年“经贸第一、政治安全关系其次”的模式。双方领导人不再多谈两国贸易逆差,在经贸纠纷问题上威胁制裁等等,而更多地强调双方共同的安全利益和安全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来,美国国内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后超级大国的定义和作用等问题有不少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不是多极的,而是单极的,美国处于这个世界权力中心。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已不是超级大国。今年第一期的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威廉姆·帕夫撰写的文章,题为《给世界大国重下定义》,以下是该文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欧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特点就是欧洲对美国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要求进一步加强。这一点在冷战结束以来的1996年表现得尤其突出,从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为了维护其一超独霸的世界地位,通过北约东扩来遏制俄罗斯,防止俄东山再起,以利于其实现全球战略。北约成员国谋求扩大北约,控制中东欧,巩固冷战成果,加强北约国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为了在军事上寻求安全保障,防止俄罗斯再次进行控制,也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冷战后,北约进行了两次东扩,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横跨欧亚大陆的半岛国家-俄罗斯及中亚重要的陆权国家-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了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韩克敌 《世界知识》2014,(24):25-27
<正>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超过了2001年的9.11事件。和持续十几年的反恐战争不同,这是一场传统而经典的大国政治博弈。此次危机在美国社会激起巨大反响,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其广度和深度为近年罕见。在美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中,乌克兰危机最具挑战性。这是因为,乌克兰不同于叙利亚、不同于"伊斯兰国",也不同于朝鲜、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个地区牵扯更广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实施的朝鲜细菌战迄今已经60年,在前30年,世界处于"自由世界"与"共产世界"强力对抗的冷战铁幕之下,双方只有政治"宣传战",而没有历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30年里,随着冷战的渐趋消弥,美国和西方出现了对朝鲜细菌战的求实研究,尽管也有残余的冷战暗流干扰,但已不能阻止研究的良性发展。我国对美国实施的朝鲜细菌战研究长期以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某些方面仍需深化。  相似文献   

20.
析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改其过去所持的中立立场,开始积极介入南海问题,以从政治、军事上遏制中国,并掠夺南海的石油资源,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无疑会增加争端解决的难度,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于恶并改变亚太地区原有的战略均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