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解决农民非农化问题,既迎合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又顺应亿万农民世世代代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在中国,农民人口仍然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民非农化进程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为了研究中国的农民非农化障碍及其对策,首先就要了解农民非农化的定义、中国农民非农化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1.农民非农化的现实基础从目前农民的收入构成上看,虽然家庭经营性收入依然占农民收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国家的富强,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文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最大的突破口选择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9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4.
余野 《科技信息》2013,(24):492-492
<正>宁夏海原县供电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等决定精神,针对农村用电管理混乱、农民用电负担较重等问题,从改革体制入手,在我县地方电网开展了以"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建设改革农村电网、改革电价形成体制"为主题的农电管理改革,改造后,海原县农村电网线路结构将得到极大改善,供电保障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可有效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强供电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农村改革使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为了避免这些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国家出台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政策.虽然这个政策的实质并不是为了改革传统的户籍迁移制度,但是它首次触动了这个"禁区",开启了农民走出农村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陈珍 《甘肃科技》2010,26(9):88-89,139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保障的新一轮改革,为中国农村保险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保监会提出要让保险惠及8亿农民,充分发挥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为政府分忧、为"三农"服务的行业责任,是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艰辛复杂的历程,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农民实践中的创造性和中央政策指导共同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二、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由尝试性的局部调整、改革到根本性的全局变革,是一步步地向前推进的。三、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始终是沿着地权问题和农民利益问题这两条主线展开的。四、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始终与中国全面的改革和全方位的开放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徐燕 《科技信息》2013,(8):362-36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据了70%的庞大比重。在农村中学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在缺少财政实力、缺乏生存空间、缺乏优秀的人才、缺乏良好的助力等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发展举步维艰。针对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的途径和思路:(一)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制定农村教育新目标。(二)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养,提升其教育理念。(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设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四)"以人为本",联系学生实际,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改革。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的农村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不同发展区位和发展条件下的中国农村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模式?备受国人关注的农民、农业、农村在三十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邹平县三种不同发展类型的部分农村的实地调查,真实地展示了中国部分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撮要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所取得的实际经验与成就。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在农村改革中的创造精神因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对待,使我国农村改革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为了充分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改革中一定要尊重农民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惟有如此,农村改革才会取得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在农村改革中的创造精神因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对待,使我国农村改革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为了充分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改革中一定要尊重农民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惟有如此,农村改革才会取得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现状出发,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并据此提出了现今的工作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18~19日,由农业部经管司和经管总站、国际劳工组织(ILO)、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浙江省农业厅、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改革30年: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学术负责人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现状出发,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并据此提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4,(5):15-17
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全国唯一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为全面了解潍坊市农村社会经济状况,调研小组对潍坊全市6市(县级)、2县、4区的农村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潍坊市农村收入较高,主要收入源于非农收入;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显著,城乡差距在缩小;农民进城意愿不高,并呈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的发展作出全盘规划.对沂蒙山区部分地区的普通农村家庭收支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在当前农村经济整体情况有所改善的条件下,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在家庭收支、农民增收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探索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乡镇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中国下一步的乡镇改革总体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惠及9亿农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高整个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SWOT分析的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农村发展在自然资源、区位、人力资源、市场广阔潜力大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农民素质不高、农民经济权益难保障、金融供需不平衡、科技支撑不足和农村经济体制不健全上的劣势,党和政府的支持、金融改革、劳动力"回流"趋势、新型城镇化推进和"互联网+农业"发展方面提供的机遇,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和国际市场的威胁方面造成的威胁。然后利用SWOT矩阵分析结果提出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