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计算、分析表明,在粘度法测定聚乙烯醇分子量实验中,在温度为(25.00±0.02)℃条件下,采用乌氏粘度计,以100 mL中含0.25~0.30 mL正丁醇的水溶液作溶剂,其消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重庆方言的词缀"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庆(指重庆市区)方言中,词缀“头”可作名词词缀(记作头1)、方位词词缀(记作头2)和形容词词缀(记作头3)。其中“动词词根 头”构成名词,表示说话者认为是否有做某动作的价值,词缀“头”(记作头B)具有不同于词缀“头”的其它用法(记作头A)的显著特点,但头B仍为词缀而非语尾。词缀“头”的语法作用有二:构词语素(转变词性,改变词义)和构形语素(词义不变,增加音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A与CTAB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异常的粘度行为,显示出一定的电粘效应,并导致其混合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未观察到PVA的加入对CTAB溶液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在各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体系,探讨了添加SDS后PVA溶液粘度行为的变化。(1)加入SDS使PVA溶液粘度增大,最初SDS浓度较小时粘度增幅较小,接着粘度增幅变大,最后粘度增幅变小至粘度基本不变。(2)PVA/SDS溶液的ηsp/C-C基本呈线性关系,但在低浓度区却偏离线性,而且PVA/SDS溶液比PVA溶液线性偏离程度更大些。(3)加入SDS使PVA溶液特性粘数增大,PVA分子尺寸增大,均方末端距最多约大1.50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乌式粘度计对聚乙烯醇(PVA)水溶液的粘度进行了测定,发现如果以比浓粘度η sp/C对浓度作图,在极稀浓度区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出现正的偏离.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乌式粘度计结构上的限制,目前广泛被采用的体积稀释法将不能用来确定极稀高分子溶液的粘度.文章在对极稀浓度区聚乙烯醇水溶液反常的粘度行为进行了合理解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极稀高分子溶液粘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考察了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修正并验证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聚合物相互作用模型,认为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除了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关以外,还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电离程度有关,并提出了粘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电离度之间的相关公式,所提出的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的相符。  相似文献   

7.
以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抗菌性能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无纺布,测定了共混无纺布的力学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选出了载药量较大、力学性能较好(壳聚糖/聚乙烯醇质量比为7,氧氟沙星质量分数为4%)的共混无纺布,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对其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的无纺布纤维直径均匀,平均为200nm。聚乙烯醇可以改善氧氟沙星/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无纺布的力学性能;氧氟沙星在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中有良好的相容性;氧氟沙星在pH为7.40的缓冲溶液中达到释放平衡时需要6h。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聚乙烯醇(PVA)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获得了聚乙烯醇的一些重要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通过分析体系的键长分布、键角分布、二面角分布及全局取向有序参数考察聚乙烯醇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关系与Ellis关系式吻合较好。在给定温度下,体系链越长,分子迁移率越小,黏度越大。另外,温度在Tg以上黏度值基本保持常数,而温度在Tg以下,无定形体系的黏度值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该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PVA)形成缩醛化聚乙烯醇膜,再将肝素键合到聚乙烯醇上形成肝素化聚乙烯醇膜(H—PVA),生物相容性测试表明,涂层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血液凝固实验中导管凝血时间可达到3h,而空白组(医用聚氯乙烯)凝血时间在lh以内;活性部分凝血时间(APTT)试验表明接枝肝素后的缩醛化聚乙烯醇中没有肝素游离到血液中;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试验表明细胞生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烯醇(PVA)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乙烯醇缩甲醛(PVF)胶粘剂。研究了PVA与甲醛溶液的质量比(MpvA/M甲醛)、缩合反应时间、缩合温度及pH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PVF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通过加入改性剂,在提高粘结强度和耐水性的同时,降低了游离甲醛含量,制得了环保且性能优良的PVF胶粘剂。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厌氧微生物处理含五氯酚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厌氧条件下,分别以海藻酸钙(CA)和聚乙烯醇(PVA)为固定化微生物包埋剂,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其适宜的包埋条件,对形成的两种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进行了比较,其中CA球的机械强度及吸附性能不及PVA球,但传质性能强于PVA球,在低负荷下CA球的PCP去除率高于PVA球,在高负荷下,则反这,固定化微生物对废水中PCP处理效率均优于未包埋的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12.
用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压制长白山臭冷杉胶合板,通过检测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分析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质量分数、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胶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为TDI质量分数PVA质量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当PVA质量分数为10%、TDI质量分数为5%、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0%时,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的胶合性能最好,胶合强度达到了0.79 MPa.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态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由4-乙酰氧基苯甲酸(ABA)、6-乙酰氧基-2-萘甲酸(ANA)、对苯二甲酸(TA)和1,4-二乙酰氧基苯撑(HQA)合成的全芳族热致液晶共聚酯.通过偏光显微镜(PLM)研究了共聚酯的织态.测定了产物的熔点和比浓对数粘度.研究了固态聚合的实验条件,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氮气流量及粒子大小对共聚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经固态聚合的液晶共聚酯样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向列相条带织构.熔点和比浓对数粘度测量的结果表明,固态聚合过程中共聚酯相对分子质量大大提高.还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固态聚合的反应机理和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4.
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速生杨以提高其尺寸稳定性及某些力学性质.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甲醛与苯酚物质的量比、加入Na OH量和PVA量3个因素下所制备的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速生杨,并压制层积材测定其胶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改性速生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甲醛)∶n(苯酚)为2.4,n(Na OH)∶n(苯酚)为0.05,PVA质量占苯酚质量的3%,在该条件下速生杨试件的各项性能都得到了提高,能够满足室外木结构用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复合凝胶的强度与界面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物理交联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强度,制备了PVA无纺布复合水凝胶. 当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为10%、无纺布体积分数为15%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为5.90MPa;随着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和无纺布体积分数的提高,复合凝胶的强度提高;当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为15%、无纺布体积分数为25%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为10.90MPa. 利用A系数研究了不同PVA质量分数以及无纺布体积分数的复合水凝胶中基体与无纺布的界面作用,在无纺布体积分数相同时,界面强度随PVA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大;在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相同时,无纺布体积分数较低的复合凝胶的界面强度较大. 复合水凝胶的结晶度低于纯水凝胶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6.
以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对大豆油在酯交换反应下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为获得最优制备工艺参数,考查了n(醇)∶n(油)(3∶1~8∶1)、催化剂质量分数(0.4%~1.4%)、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时间(40~140min)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柴油产率和原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醇)∶n(油)、催化剂用量可显著地影响生物柴油的产率和原料转化率.同时甲醇与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反应时间之间存在对抗效应,而甲醇与反应时间、催化剂与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之间则存在协同作用.利用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n(醇)∶n(油)=6∶1;催化剂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0min.经液相色谱仪测定,生物柴油产率高达97.6%.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粘度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聚乙烯醇(PV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无机盐NaCl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VA可与SDS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典型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而NaCl对体系粘度性质的影响与无机盐对聚电解质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