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千年来人们按照华夏族的史书为正统教材,一直把蚩尤看作‘暴虐’、‘作乱’……这显然是对蚩尤的丑化和对历史的歪曲。现在我们用‘三祖文化’的观点审视历史,自然就否定了几千年来对蚩尤的不公正评价,推翻了加在蚩尤头上的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2.
梦,是一种与人俱生而又永远相伴的生理与精神现象,有关梦的记载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是其最伟大的业绩之一。传说蚩尤是南方九黎族的首领,有兄弟81人,个个凶猛善战,连炎帝神农氏都破他打败。黄帝在战前曾担忧蚩尤凶悍难克,愀然而睡,  相似文献   

3.
在《轩辕剑》系列游戏里曾经出现过两大最让人心有余悸的魔头,一个是西方世界的撒旦大魔王,另一个则是中国上古时代的魔头蚩尤。蚩尤的存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与黄帝和轩辕剑有天生的命脉联系,传说中这个青面獠牙的魔头在游戏中会是什么样,在不久的将来就将见分晓。不过如果你对那一段文化了解的话,那么你应该已经可以猜到随蚩尤的出现,轩辕网络世界里将同时出现哪些强劲的敌人。那些与蚩尤曾经共同对抗黄帝的怪物种族们都将是本次蚩尤的到来带给玩家们的恐怖大礼。目前所得到的情报是,蚩尤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主要舞蹈之一,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日常生活中的劳作内容都成了他们的舞蹈题材和主要动作来源。“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而芦笙舞则是“花山节”中不可缺少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苗族传统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5.
<正>壮语PYALAIZ,音为岜莱,意即绘有画纹的山,意译为花山。花山岩画狭义上是指广西宁明花山的岩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州、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岩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岩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在上述各地岩画中最具代表性,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岩画统称为花山岩画。岩画整幅画面长达172米,高约50米,面积8800多平方米,也是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是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创作始于春秋时期,延至于后汉,迄今已有2500-28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6.
流传在苗族民间口述史中的蚩尤神活及其由此神话建构起来的传统文化通常从一些习俗仪式中就可找到相应的印证。本文通过蚩尤神话中流传在苗族民间的一些民俗仪式现象说明这些民俗文化在展演口述史中的社会记忆时,也透视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炎黄二帝社会经济生活史料的考证,认定炎帝是神农氏,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代;黄帝轩辕氏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二帝相距一千多年。炎、黄两个部落三战阪泉之野,并结成联盟,战败蚩尤,应是炎帝的后代子孙姜姓部落,而不是炎帝本人。  相似文献   

8.
云南苗族的踩花山已有悠久的历史。踩花山的起源有“战争说”、“求子说”等说法。踩花山既体现了苗族同胞对祖先的缅怀,也反映了苗族同胞对生殖繁衍的追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踩花山已从最初的祭奠祖先或男女交游演变为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共同欢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甘肃拥有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魅力独具。甘肃知识分子阶层对本省拥有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具有很高的认可度,也有较强的参与积极性。当前,随着网民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网络普及率的逐节攀升,以及网民对各种网络应用使用的不断深入,网络与文化发展必将深度融合,这为发掘甘肃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带来不容忽视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从左江花山壁画看壮族的审美追求与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是左江壁画的代表作,是我国崖壁画的奇葩,是壮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花山崖壁画的画面色彩、艺术手法、内容性质和作画途径进行剖析,我们将可以领略到壮民族富有民族个性的审美追求及其相关的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春节视觉符号是春节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承载着人们辞旧迎新、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是民族凝聚力、意志力、号召力的象征符号。挖掘春节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对春节视觉符号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索春节视觉符号新时代的表现形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火把节影响广泛,历久不衰,家喻户晓。它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月街"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功能,探讨其成因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认同价值、人本关怀价值以及文化承载的功能所蕴含的意义,对白族节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具体个案,分析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民歌与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关系,认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和条件下,民歌这种农业文明的文化现象通过与都市大众文化以某种方式结合,发展成为一种当代文化景观,其中复杂的价值含义和社会作用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有+Vp"结构作为新兴语法现象已经在口语中大量使用,其整体结构主要充当谓语成分。"Vp"是陈述性宾语,"有"具有[+完成态][+肯定式]语义特征。该格式在语体色彩和信息焦点方面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其文化背景促使该构式得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仪式、游戏、艺术的集合体的方式,重构了南宁以壮族文化为灵魂的、视野开阔的、既古老又时尚的现代民族城市文化。民歌节不只是帮南宁找回歌唱的传统,更准确地说,民歌节是帮南宁找回了艺术的传统,并由此恢复和证明了艺术在人的生活中、在一个城市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上举行的广西宾阳县炮龙节文化发展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仍存在产业化市场意识不强、专项法律规章缺少、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应挖掘舞炮龙文化的经济价值,着力打造舞炮龙狂欢节,形成地方文化品牌与产业链,产生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黄山国际山地车节、国际登山大会、黄山论剑和国际健走节等地方体育品牌赛事个案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黄山市体育品牌赛事主要形成路径:本土资源与国际赛事相促发展路径;区域文化与民族体育相溶发展路径;群众体育的世代沿袭和兴趣培养相交发展路径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提升广西的“文化力”,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广西的文化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如何提升广西的“文化力”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要加强广西的文化建设、提升广西的“文化力”必须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变迁,体现出一种文化的自觉;必须处理好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文化体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