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记述了我国大陆圆胸隐翅虫属(Tachinus),圆胸隐翅虫亚属一新记录种--德国圆胸隐翅虫(Tachinus laticollis Gravenhorst)。该种采自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作者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雌雄成虫的性特征进行了描画。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圆胸隐翅虫属(Tachinus)圆胸隐翅虫亚属(Tachinus)一新记录种:卡氏圆胸隐翅虫Tachinus (Tachinus) kobakovi Veselova.该种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原始森林和小天池.对该种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描画了雌雄成虫的性特征图.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圆胸隐翅虫属Tachinus的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经鉴定共计8种,其中台湾圆胸隐翅虫Tachinus yasutoshii Ito为我国大陆首次发现,除对每个种的主要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描画外,还编制了该地区圆胸隐翅虫属已知种类检索表。此外,对双条圆胸隐翅虫Tachinus binotatus Li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我国四眼隐翅虫属Omalium一新记录种——日本四眼隐翅虫Omalium japonicum Sharp,采自上海佘山和江苏东山,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和成虫的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我国小尖腹隐翅虫属Sepedophilus的一个新记录种-黑角小尖腹隐翅虫Sepedophilus armatus (Sharp)。该种采自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作者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并描画了雄成虫的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在我国黑龙江省发现的直缝隐翅虫属OthiusStephens一新记录种:罗氏直缝隐翅虫O.rosti.该种原由BERNHAUER于1907年记载于日本.作者对该种的重要分类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并拍摄了其整体和分类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7.
记述我国云南省印度肩隐翅虫属Indoquedius 一新记录种:锡金印度肩隐翅虫Indoquedius sikkimensis.该种原由Cameron(1932)记载于印度.对该种的重要分类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拍摄了其整体和局部形态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记述四川异茎隐翅虫属一新种——南坪异茎隐翅虫Lepidophallus nanpingensis sp.nov,该种与欧洲及北非种L.herperius Erichson相似,但雄性外生殖器侧叶及内囊有别,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我国毛须隐翅虫属Ischnosoma一新记录种——波氏毛须隐翅虫Ischnosoma bergrothi(Hellén),该种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作者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雄性成虫的性特征进行了描画。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毒隐翅虫亚科,膝角毒隐翅虫属的分类研究中,发现膝角毒隐翅虫属Ochthephilum与相关属隐毒隐翅虫属Cryptobium的相互关系不太明确.为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检视了本实验室标本.结果表明膝角毒隐翅虫属为隐毒隐翅虫属首异名,即膝角毒隐翅虫属为有效名.澄清了两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齿爪盲蝽属一新种:贵州齿爪盲蝽,Deraeocoris guizhouensis sp.nov.和-中国新记录种;东亚齿爪盲蝽Deraeocoris onphoriensis Josi-fov,1992.新种模式标本存放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采自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绳蚋一新种 ,即苗岭蚋 Simulium(Gomphostilbia) miaolingense sp.nov.该新种具有雄虫后足基跗节膨胀和蛹茧无前中突等合并特征 ,且其两性尾器构造特殊 ,包括雄性生殖腹板基侧突 ,中骨短宽 ;雌性生殖板肉缘分离而外展 ,生殖义突两后臂具骨化小侧突 ,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别。模式标本存放于贵阳医学院。  相似文献   

13.
简要评述了中国枝角叶蜂族以及丛林叶蜂属 Driocampus Zhang, 厘订了枝角叶蜂属已知种, 描述了 1 个新种:短尾枝角叶蜂 Cla dius similis sp. nov. . 原放在枝角叶蜂属内的 Cladius cornicularius Zhelochovtsev 1952, C. corniger Zhelochovtsev1952 and C. nubilis Konow 1897 等 3 个种被移入拟栉叶蜂属内,建立了 3 个新组合: Priophorus cornicularius( Zhelochovtsev 1952) ,P. corniger ( Zhel. 1952) , P . nubilis ( Zhel. 1952) .三突枝角叶蜂 Cladius difformis ( Panzer) 为中国新纪录种.编制了枝角叶蜂族已知属及枝角叶蜂属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广东汕尾青干金枪鱼Thunnus tonggol鼻腔中的1种单殖吸虫——卡氏嗜鼻虫Nasicola klawei (Stunkard,1962) Yamaguti,1968.所获标本的形态结构及大小与原始描述及Yamaguti(1968)、Kohn等(2004)的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子宫结构、睾丸数目及后吸器边缘小钩的长度上略有差别.嗜鼻虫属及卡氏嗜鼻虫均为我国新记录,青干金枪鱼为宿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瓢蜡蝉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瓢蜡蝉地理分布区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瓢蜡蝉有分布记录的26个省级地理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瓢蜡蝉科昆虫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华北区系(江苏+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蒙新区系(内蒙+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区系(陕西)和南部区系(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台湾);南部区系从西到东又可聚为3个亚区,即(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亚区、(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亚区、台湾亚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系、蒙新区系和陕西区系均属古北界区系类型,南部区系基本属于东阳界区系类型。从聚类结果看,华北区系的瓢蜡蝉种类与南部区系联系较密切,显示两地间存在物种交流。各区系间气候、植被、地貌等异质性生态环境可能是我国瓢蜡蝉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记述中国拟平腹蛛科1新纪录属——赫拉蛛属Heradion( Dankittipakul & Jocqué,2004)及1新纪录种——越南赫拉蛛Heradion paradiseum( Ono,2004).依据采自云南的1雄蛛标本对其进行了重新描述及绘图.观察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