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富有色彩的语言形式,它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谚语同中国谚语一样,既有脱胎于文学作品的,也有传承于民间口语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谚语中有不少是汉语谚语的复制品,但是大量的还是日本民族本身特有的谚语。日本谚语具有大和民族的特色,体现着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文化要素的传达方面对日本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祎 《科技信息》2009,(21):199-200
谚语是一种结构简洁,并富有生活哲理性的语句。谚语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因而有广泛的感染力,谚语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简而言之,谚语就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及生活环境,基于此,谚语同时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空缺的由来,然后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谚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地理、历史、宗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俗语和谚语来自民间,其中,也有反映旧时期择偶标准的,这些择偶标准的俗语和谚语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谚语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精炼而富哲理的固定语言表达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英汉谚语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差异.本文就一些中英常用的谚语进行比较,从这些比较中,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同与异.了解这些文化,对学习、翻译、正确使用英语谚语以及了解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俗语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熟语的一种,它们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英汉俗语和谚语的研究入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体会俗语和谚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各民族经验、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语言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习俗、自然地理环境等方方面面。认识英语谚语的民族性能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和运用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俗语和谚语来自民间 ,其中 ,也有反映旧时期择偶标准的 ,这些择偶标准的俗语和谚语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下列五种译法: 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加注释.论文讨论了这五种译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集体创造的,通俗易懂的固定语句。谚语从民众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教训性的语言,语句简短且顺口。例如:欲速则不达。中国的谚语大多数都产生于古代的思想家的话题以及故事并逐渐演变为对人性的培养起到“启迪”和“指导”作用的谚语。日本谚语受同根同源的中国文化的影响较大,日本的教育界和出版界对含有“警示”“教训”“经验”的谚语非常重视,通过普及谚语来培养日本人的谦逊、自身修养的道德感觉,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培养,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魏彦莉 《科技信息》2010,(9):255-255
谚语是人类文化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现之一。它在言语中的应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语言认知能力。谚语所表现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反映的文化内容远远超出了语言本身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口口相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形象、凝练的语言特征,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类智慧的结品。谚语扎根于生活实践之上,自然也能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和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日语谚语中与人生观联系紧密的诸多表达,旨在揭示日本人的传统人生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俗语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熟语的一种,它们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英汉俗语和谚语的研究入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体会俗语和谚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谚语作为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熟语,反映着文化.本文通过对比汉英谚语中来分析其体现出来的汉英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新  柴志敏 《科技信息》2012,(13):171-171
谚语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人们的认知对谚语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认知。本文从跨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共同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观,有利于读者打破固有的认为中国是集体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的传统中西方文化观念,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了解认知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用概念隐喻作为理论框架对英汉时间谚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英汉时间谚语都能被归入"金钱""人""实体"及"动体"这四个隐喻概念且呈系统性。英汉时间谚语的不同表达反映出英汉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同,因而体现出文化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虽然中日两国的谚语是不同民族的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有相通性。同时由于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各民族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这些差别从谚语中便可发现。日本谚语既有超越语言文化差异的普遍特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因此我们通过对谚语的翻译,不仅能了解日本的国民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思维方式等,同时也可进一步了解日本国民的人生观、处世观和道德观,更重要的是认识中日两国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对我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指出日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日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色彩,在汉译的过程中,要兼顾或再现谚语本身的文化寓意和比喻修辞的特殊性。对使用比喻修辞的日本谚语汉译,应把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群众劳动和生活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谚语本身的含义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法在英语谚语汉译中的有效应用,通过分析英语谚语的文化特征,英语谚语翻译的文化保留,寻找出行之有效的英语谚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周红燕 《科技信息》2008,(7):194-194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蒂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三种译丢。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就各种语言的谚语而言,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和语言自身的质量均为其它语言现象望尘莫及。仅就英语而言,其谚语不但是英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踪迹,也是对英美文化和英美人思维习惯与模式的真实写照。英语谚语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含有否定词的谚语就不胜枚举。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观察,积累了一些含否定词的谚语。现将它们列举如下:1.No cross,no crown.不吃苦中苦,就没有甜中甜。2.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3.No sooner said than done.说到做到,说干就干。4.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一事成功,万事顺。5.No man i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