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福建省顺昌县林地为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构建顺昌县林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实现对顺昌县林地生态脆弱性的定量评价,进而分析其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坡度、土壤K因子、年均降雨量、NDVI和人口密度5个因子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5 5,0.140 9,0.119 2,0.302 1,0.242 3;研究区微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和重度脆弱区的面积分别占15.83%,40.92%,24.50%,13.25%和5.50%,整体处于轻度脆弱水平;顺昌县脆弱等级强度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坡度、低海拔、低植被盖度、人为干扰强度大的区域,是预防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州市主城区2000-2014年土地覆盖数据,采用VSD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潜力获取生态脆弱性,探讨土地覆盖变化与城市生态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生态脆弱性水平差异显著,林地以微度和轻度脆弱为主,耕地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以中度、中强度和强度为主,区域差异明显且脆弱性水平逐期向强度脆弱转化,未利用地以中强度和强度为主;林地和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造成的生态脆弱性变化最为显著,生态脆弱性程度加深,且盆地地区比山地丘陵地区变化更为明显,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林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其生态脆弱性降低;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程度增强,且整体上造成城市生态脆弱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脆弱性成因入手,利用遥感技术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青海湖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在评价各个影响因素的具体权重时,采用遥感技术采集的数据表达并评价,并以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与重度脆弱4个等级来进行程度区分,为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环境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影响下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近30年来广东沿海地区18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以及近6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结合前人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海表温度关系研究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研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50年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淹没范围进行了预测,并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构建风暴潮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完善了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指标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2050年该地区风暴潮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对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绘制了该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运用"源-路径-受体-影响"(SPRC)模型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影响机理,从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4个方面综合构建了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评价指标间冗余信息,结合RBF神经网络方法,对沿海各个地区在海平面上升情景下发展脆弱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脆弱性等级较高于华北、东北沿海地区,而各区域内部脆弱性等级差异较小;从时间演变分析,2006-2016年,中国沿海地区整体脆弱性等级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7.
引入极端气候因子(表征气候变化)、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因子(GDP和人口密度)构建了南岭生态功能区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3年南岭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属于轻中度脆弱,并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 2000—2013年,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小,而中、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3)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岭生态功能区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精准修复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沿海地区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区域 ,但地势低平 ,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 ,是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而区域性地面沉降更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区域性地面沉降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大、中城市云集在沿海地区。我国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 ,沿海地区有广阔的滨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 ,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我国约65 %的工业总产值、55%的国民生产总值及70%的大中城市均分布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念脆弱区.生态退化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继而评价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严重脆弱区、比较脆弱区、一般脆弱区和轻微脆弱区的面积分别为18.96%、29....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及其开发治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贵州碳酸盐分布广,喀斯特强烈发育,人类赖以生存的喀斯特环境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本文根据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人地矛盾分析原则和区域完整性原则,从组成生态环境系统的因素入手,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通过指标筛选及权重的确定,求得以县(市)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脆弱度。经综合评判,将全省划分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等三大类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最后,针对各类型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今后开发治理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笔者拓展了协调发展的评价因子,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为试验区,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各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一科技教育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来看,黄河三角洲试验区各地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差异显著,该地区耦合协调度无优质协调的地区,属于初级协调以上等级的地区占整个圈域城市总数一半以上,突出说明黄河三角洲试验区的系统整体协调水平较高,但是还有博兴县等三个县濒危协调、寒亭、昌邑、庆云县、寿光市、乐陵市五个县区域协调度属于失调或严重失调,这说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均衡,县域差异性明显.评价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翠翠  王世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390-12397
黄河流域兰州段,由于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带来的流域生态问题凸显。研究黄河流域兰州段土壤侵蚀敏感性问题,有助于解决该区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选取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6个因子,采用改进的加权土壤侵蚀(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LSE)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和遥感技术评价该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兰州段土壤侵蚀极敏感区和重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42.73%,中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45.60%,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11.67%。其中,最敏感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兰州段合理规划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管控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特色,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指标均是促进各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提高的重要因素,而绿色指标在部分年份对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是负的;11个沿海省市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缓慢的波动上涨趋势,其中上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河北和广西表现相对较差;从四大沿海经济区角度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高,且珠三角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环渤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体较为稳定,而环北部湾经济区质量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4.
 海岸侵蚀是一种渐进式或突发式的特殊海洋地质灾害。山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分布有粉砂淤泥质海岸、砂质海岸、基岩海岸、黄土台地海岸等类型的海岸。近几十年来,山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海岸受河流改道与入海河流输沙量减少、海面上升、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及在河流上游建设水库拦蓄泥沙、沿岸挖沙及海滩采沙、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建设、海岸湿地植被和防护林破坏、不合理的滨海旅游项目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发生了普遍而严重的海岸侵蚀。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强海岸带开发管理,严禁海岸带非法采沙,人工海滩补沙,建海堤、丁坝和离岸堤,实施岬控工程和恢复、重建退化海岸盐沼湿地等防治海岸侵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为县域环境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北京市密云县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料两方面的12种栅格数据为基础数据,建立栅格大小为30 m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自然分界法将生境脆弱度划分5个等级,评价了北京市密云县生态环境脆弱性,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野外调查的植被覆盖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2003—2013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都呈现“北部山区优于南部平原、高海拔林区优于低海拔耕作区”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区域2003年中度脆弱区的面积比例最大,微度脆弱区次之,面积比例分别为40.43%和37.00%; 2013年研究区微度脆弱区和低度脆弱区的面积比例之和达到76.52%,呈绝对的好转趋势。【结论】经过10 a的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推行,区域环境生态质量改善效果显著。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构建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对省级、地市级及县级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The Beiqian site located in Jimo city,Qingdao,a few kilometers from the modern coastline was excavated in 2007,2009 and 2011.A large number of human bones from the early Dawenkou period were unearthed.Through C and N stable isotopic analysis,the food structure of the "Beiqian" ancestors was reconstruc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errestrial and marine resources on their lifestyle was discussed.Based on the δ13C and δ15N stable isotopic values of human bone collagen,the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a ternary mixed model reveal that the food sources of the Beiqian ancestors included about 44.1% marine species(probably shellfish and fish),34.1% C4 plants(possibly millet),and 21.8% land animal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y lived mainly from fishing and farming,supplemented by hunting or poultry raising.Compared with other sites in the same period,the stable isotope results show that 5000-6000 years ago,the lifestyles of ancestor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Yellow River basin,Northern coastal area and inland area were very different.The ancestor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ocused on rice farming and fishing,whereas the ancestor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armed millet and raised animals.Those in coastal areas relied mostly on farming and marine fishing.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碱蓬种群变化及扩散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卫星遥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物种群扩散模型相结合,利用1996、2006、2016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3期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景观转移矩阵、景观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互花米草和碱蓬动态变化,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6年的演变趋势开展预测模拟.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 a来互花米草总面积由1996年的3.45 km2增长到2016年的25.14 km2,碱蓬总面积呈大幅度下降;在空间上,互花米草发生了连通阻断,其重心由胜利油田边缘向河口方向移动,碱蓬重心向陆源方向有一个小幅度后退.2)模拟预测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为26.67 km2,碱蓬面积为26.15 km2.3)2种植被在2006—2016年转移变化剧烈,20 a来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呈增加的趋势.从预测结果分析看,20 a间黄河三角洲河口受重大人工改道、初期的断流、风暴潮等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影响,互花米草、碱蓬等滨海湿地植被数量造成短时序变化,导致模拟精度不高.如果不对互花米草加以人为控制,到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的激增将对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9年逐月Sentinel-2遥感影像,采用基于图论的景观连通度指数,分析了黄河口湿地水文连通的年内动态变化及水文连通频率变化,计算了不同湿地斑块的重要性指数,评估了水文连通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河口湿地水文连通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汛期和生态补水期的水文连通整体增加;湿地斑块的重要性指数分布特征与水文连通频率分布特征较为一致,水文连通性较高;连通频率高的斑块主要分布在黄河南岸恢复区、近海潮滩与主潮沟,这些区域对整个研究区的水文连通起到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物在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沿岸流作用下输移至远岸沙脊群海向区域。在苏北沿岸流作用下,老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输入对近岸沙脊群及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有影响;相反,诸如现代黄河口、济州岛和韩国河流等地沉积物输入对江苏沿海沙脊群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