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吃醋”     
先河 《科学之友》2006,(10):47-47
关于吃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房玄龄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房玄龄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她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  相似文献   

2.
吃醋的禁忌     
醋是人们饮食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在下列情况下不宜吃醋: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病人,如经常吃醋,会加重溃疡病的发展。另外,服用某些药物的同时,不宜吃醋。磺胺  相似文献   

3.
陈然 《科学之友》2006,(10):34-36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爱吃醋,山西人更善制醋。山西人制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4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其中的“大麦酢法”就是山西老陈醋的前身;“河东制曲方”就是北魏以前山西的制曲方。随着人们对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山西醋商在对山西老陈醋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保健醋、药醋、功能醋以及各种醋饮料等,山西老陈醋也开始走出黄土地,香满全国,香飘海内外。在今日推崇科学,向往自然的年代里,山西的老陈醋香会飘往更多人的餐桌,山西“老醯儿”与醋的故事也将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4.
源起 《科学之友》2006,(10):46-46
山西民间百姓爱吃醋的习惯与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多数人以杂粮为主的生活条件有着直接关系。山西“水硬”,即碱性强,加上晋人以杂粮为主,如高梁、莜面等,都是不大好消化的食物,需靠醋来中和、助消化。  相似文献   

5.
清集 《科学之友》2006,(10):45-45
治骨关节脱臼: 用黍米粉、铁浆粉各半斤,葱一斤,同炒存性,研成末。用醋调服三次后,水调入再加少许醋贴之,大效。 治久痢不止: 罂粟壳醋炙为末,制成蜜丸弹子大,每次服一丸,用水一盏。  相似文献   

6.
连永宁 《科学之友》2007,(11A):42-42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又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的品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相似文献   

7.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李洪志编造的“法轮大法”,宣扬的是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其目的是蛊惑人心,猖狂地用荒唐的谬论欺骗缺乏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修养的党内外干部群众。所以,“法轮大法”是满纸荒唐言。“法轮大法”的出笼,李洪志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他用练功之名,行放毒之实。毒害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的灵魂。灵魂被李洪志夺走了,稀里糊涂跟着李洪志走。结果呢?在李洪志的组织下他们围困中南海,大闹天津一本期刊社,在一些党政机关门前静坐示威。他们想干什么?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是想破坏改革开放20年得来的稳定发展的大好局…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家干脆叫它为 “死亡之海”。然而,“刀朗人” 却奇迹般地生存在大漠深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阳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 沙漠深处的生命奇远 第一天,由乌鲁木齐乘飞机到达南疆古城喀什后,我们便转乘越野车直奔小城麦盖堤,然后从这里骑骆驼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里简直是沙的世界!一道道沙梁,一座座沙山,看到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面积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  相似文献   

9.
当病人刚刚迈进医生的诊室,他的血压便一下子窜了上来。待大夫离开房间后,患者的压力便会减轻了许多。病人说这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医生管这种现象叫“白大褂”高血压。患有“白大褂”高血压的病人,当他们面对大夫做体检时,其血压往往会突然上升。据统计,大约有10%的人口患有“白大褂”高血压。医生相信,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均代表了他们的一种趋向,是对其自身轻度紧张状态的一种夸大了的应答。例如,患有‘它大褂”高血压的病人,当他们在开车,打电话,或在其它公共场所与人谈时,其血压就会升高。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患有“白大褂…  相似文献   

10.
当病原体侵犯机体或机体发生病变时,机体便会产生防御反应。这就是“生病”了。所以“生病”也并非只有害而无益,有时“生病”也会让你更健康。比如,下面的“病”就利于机体的康健。1.流鼻血:流鼻血是鼻前部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流血看作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在中医治疗中也有主动针刺放血去火的方法。当人们饮  相似文献   

11.
吴歌 《科学之友》2006,(10):37-37
中国食醋酿造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创制了四大名醋。受中国等“谷物醋生产最早的国家”的影响,国外也创制出了四大名醋。它们是法国的葡萄酒醋、英国的麦酒醋、德国的速酿醋和日本的米醋。 法国葡萄酒醋主要原料是葡萄酒和醋。该醋的酿制,在欧美各国较为普遍,尤盛产于法国。这种醋品质优良,芳香可口,既有葡萄的美味,又有醋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在1998年间,九州大地上突然掀起一股“学习的革命”之热潮。炒作和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就连著名导演谢晋也卷了进去,免费为《学习的革命》书作广告宣传:“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孩子的一生”。果真如此吗?如果人们稍稍平静地思考一下,或者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答案就清楚了。打着“革命”的旗帜,叫喊“学习的革命”,是最容易感染父母们的,因为他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所以,此书一出,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学习的革命》在中国也成了一大奇观。那家科利华公司更是在去年年底以一亿人民币的金钱攻势,制造了又一…  相似文献   

13.
(续2001年第12期)二、“蓝皮书计划”开始执行从已解密的美国军方文件看,美国对飞碟的调查在1947年就已开始,并秘密制订、执行了追查飞碟的“号志计划”和“遗恨计划”,这一调查于1949年结束。美中央情报局的罗伯森博士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科学界讨论了“UFO现象是否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最后形成了一个“罗伯森报告”,结论是“UFO事件纯属空军的责任”。接着便由空军开始实施调查、分析美国境内UFO事件的“蓝皮书计划”,大大加强了调查的投入。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部,人的一切思维和活动,都是由大脑指挥完成的。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四十几分之一,但它却要消耗全身用氧量的四分之一、心脏供血量的五分之一,可以说大脑是人体“燃料”的最大“消费户”。尽管大脑的“胃口”如此之大,但它对“食物”却又十分挑剔,它只吸收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过氧化获得能量,以充分保持其复杂而旺盛的活力,维持人的生命。大脑细胞生性十分“娇贵”,它耐不得一点“饥饿”,必须随时供给充足的氧气,稍有怠慢,神经中枢的高级机能便会发生障碍,出现“无政府状态”,指挥部就会失灵。一旦完…  相似文献   

15.
据说,汉文帝以前,"醋"被叫做"醯","醯"成于商朝,是高粱美酒变化而成的. 相传,商朝殷纣王为给妲己治病,在都城朝歌修建"摘心(星)楼",要取忠心耿耿的亚相比干的七巧玲珑心.但食用人心需药引--一种山泉水和高粱制成的酒浆.纣王号令天下臣民进献,晋阳官员便将出产于吕梁山下汾河岸边的高粱酒进献.制酒工匠与挑夫日夜兼程赶往朝歌.不料天热路远,未出太行山,挑夫大都中暑病倒,挑的酒溢出一股异味.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通常称之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所谓“丘比特之箭”,实质上就是体内的“爱情物质”,亦称“恋爱兴奋剂”。科学研究表明,“爱情物质”有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苯乙胺、内啡呔等。其中笨乙胺最为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神秘物质”,一旦遇到所爱慕的人时,就会使体内的这种物质起作用,一种晕眩之感自然产生。同样,失恋者吃点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可以改善抑郁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战场上的“四面楚歌”,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摇滚乐”,“沙漠风暴”中的“海湾之声”与“巴格达玫瑰”等,无不堪称战场心理战运用的经典。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软性化”战争理论日渐成熟,“借声攻心”已成为兵家必备的战法之一,催生了一批批“声”武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桩近年发生的真实案例:女青年王某与男友一起去某医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时,一位较年轻的医生发现王某腹部皮肤上有类似“妊娠纹”的花纹,便问王某是否怀孕生育过,王某当即否认。这位年轻医生说:“但你肚子上有妊娠纹。”还请来一位年纪稍大的医生复检,  相似文献   

19.
你想拥有一个个性化的电脑桌面吗?我可以提供几“酷”招。一、更改背景在桌面的空白区域,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选择“属性”来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我们也可以击“开始”,指向“设置”,单击“控制面板”,然后双“显示”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切换到“背景”选卡,在“选择HTML文档或图片”下的列表中,选择其一个墙纸,便会在“显示属性”中的视图栏中显示该纸的图案。而且按照系统的默认值,该墙纸的图案是居中的方式位于桌面的正中央。如果我们以居中的显示方式来显示墙纸的位置,那桌面中的其他位置将会留空,这样看起来十分不美…  相似文献   

20.
在描写音乐的古典诗歌中,白居易的《琵琶行》恐怕是流行最广的一首。诗人写道:“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扰慢捻抹复挑”,由此可知历来的琵琶艺人都是怀抱琵琶拨弦弹奏的。但在敦煌壁画上的操琴者却一反常态,以其反弹之势和婀娜多姿之态,令人叹为观止。怀抱琵琶而弹为“正”,举于身后而弹为“反”。因为一般艺人都是正弹琵琶的,反其道而为之,“反弹琵琶”顿然使人耳目一新。敦煌壁画上的艺术形象设计高就高在一个“反”字上,真可谓平中出奇,不落俗套!这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创意,称为逆向思维。在激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