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充分高效利用西部大有潜力的雨水资源,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发展有限灌溉,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不但是当地政府和群众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水战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80年代以来,各地集雨节灌发展方兴未艾,“121”雨水节流工程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 发展集雨节灌的途径 1.1利用庭院、场院和屋面集雨,发展庭院经济。农民的庭院、场院一般经碾压,屋面多为机瓦和混凝土,集水效率较高,根据当地有效降雨量,集流效率、集雨场面积的大小,采用“以场定窖”的原则在庭院内…  相似文献   

2.
刘新民 《甘肃科技》2006,22(8):226-227
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同时也丰富了集雨节灌农业的内容,是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用技术,施肥起垄机的研制成功,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科技》2003,19(5):92-92,78
(上接插四)他研究提出的旱地作物集水、有限补偿供水效应理论,肯定了旱地作物需水关键期有限补偿供水的高效性和作物旱后供水的补偿、超补偿效应,为集水农业的提出、发展和应用、甘肃省"121雨水集流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实施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丰富了旱农研究内涵,开辟了旱农研究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黄土高原,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和总结相关环境效益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雨水利用环境效益、指标的量化以及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旱区的黄土高原中西部丘陵区和石质山区是集雨农业技术的最适发展区;低雨量干旱区利用非耕地集雨技术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应性;半干旱到半湿润偏旱区不适宜发展集雨补偿农业;半湿润区域和或湿润区也不宜发展集雨补灌农业。  相似文献   

5.
榆林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本文针对区内农业自然特点,就大垄沟,旱地覆膜、旱地双沟覆膜集雨窖灌及旱地有限补灌单项抗旱技术所适用的地类,配套耕作、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旱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汾河流域在山西省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汾河流域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根据汾河流域农业生态功能区与农业经济板块的对应关系.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适宜的资源节约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模式.提出了汾河流域应建立不同生态功能区资源节约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7.
玉门市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普遍较低,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三农"经济的持续、健康、稳步推进;近年来,玉门市大面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主要针对玉门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存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讨,最终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下的节水效益、省工省肥效益、增产效益、节地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全力推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以生物质能为特色的河南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分析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基于河南省为农业大省、畜牧大省,农林剩余物丰富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以生物质能为纽带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命题.阐述了生物质能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促互进的辩证关系,并以调研案例出发,凝练出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河南生物质能清洁高效发展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以生物质资源为纽带的河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清徐县葡萄公园规划为例,探讨了现代高效生态观光农业与城市公园的结合问题,重点阐述了如何打破传统农业的耕种模式,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特产品、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从而形成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0.
实施农业保护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多数人仅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讨论农业保护的必要性,这显然是不够的.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出发,阐明了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指出农业不仅为社会提供经济产品,而且还提供不可替代的生态产品.我国农业所面临的生态状况、生态环境的有限性、稀缺性、生态产品产权的模糊化特征,决定了实施完整的农业生态经济保护战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和田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内陆干旱区,同时,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管理薄弱,更加加剧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的矛盾,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田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2%,由于灌溉方式落后,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和田土地面积广阔,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灌溉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问题的严重制约,21世纪随着各行业用水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新增灌溉面积所需水量和被挤占的生态用水量将主要通过节水挖潜,从现有用水份额中解决和退还.为此,解决本世纪和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2.
节水农业工程的实施会对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方法,定量分析节水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规模化节水农业发展.基于生态经济学能值理论,分析了节水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正负效益的构成,以能值作为统一的度量尺度,提出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的量化方法.以河套灌区沈乌灌域2016年节水改造工程为例进...  相似文献   

13.
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开展节水农业的迫切性,探讨了节水灌溉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了覆盖保墒技术和有限灌溉技术,指出保墒技术与灌溉技术的集成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和节水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山西省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针对山西省水资源和节水灌溉现状,提出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靖 《科技咨询导报》2012,(22):145-145
水资源匮乏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提来更加突出。水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日前,农业一方面面临严重缺水、干旱的挑战的挑战的挑战;另一方面,存在着农田灌溉设施、灌水技术滞后发展,造成人为的水资源能源的学浪费,极大的制约了农业向更高的发展。因此,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已成为目前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昌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西昌生态特点,在缺水干旱区实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达到节约用水和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为西昌市缺水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同市井灌区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工程现状,探讨了发展井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规划原则和设计标准;从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提出了大同市近期节水灌溉的主要目标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现状,阐述了其人口分布特征、人口素质对乡村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对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发挥有很大作用.应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培养特色林业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在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劳务产业。促进退耕工程理智进行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长期发挥.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目前常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运用系统工程中动态规划的方法对灌溉规划进行优化求解,使其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西北干旱区节水灌溉模型中起到指导作用。根据其参数的地域性特点,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尤其新疆绿洲农业区建立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农业是具有节水农业、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市场农业和集体农业的特点,以色列农业之所以成功有重视人才和国情教育的因素,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有节约水资源、教育培训和农户互助合作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