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水灾害问题,针对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内容,设计了一种路面雨水收集系统.根据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坡度和粒径均匀程度,确定了透水混凝土层过水能力的计算公式,采用试验和FredlundXing模型预测的方法建立了黄土渗透系数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GeoStudio VADOSE/W软件模拟了连续3日降雨条件下透水混凝土路面收集雨水的能力和砂井排水规律.对比数值模拟结果,0时刻开始至24h、48h和72h,砂井底部水分呈灯泡状向下扩散,避免了浅层黄土的湿陷变形,达到削弱城市雨洪及补充地下水的目的,实现了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其特殊的结构性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力学性质,为了满足黄土地区地下工程的需求,黄土结构性强度的局部弱化对隧道衬砌内力的影响应给予合理的评价。文中综述了黄土结构性与黄土隧道的研究现状,通过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黄土结构强度在不同局部弱化的条件下地下结构内力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地下结构内力不仅随着黄土结构强度弱化而改变,而且结构强度的弱化区域对隧道衬砌内力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念秦  柴卓 《甘肃科技》2010,26(24):54-56
黄土山区粱峁顶部修建机场或许成为未来的黄土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分析吕梁机场建设中存在及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提出了黄土丘陵区机场建设应遵循"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考虑环境美化"的防治原则,并针对各类地质灾害,探讨了相应的防治途径,以期为黄土山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春市环境气候观测资料分析,揭示了长春市环境温度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分布,不同性质地面环境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及长春城市热岛强度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长春城市建设规模及其特殊的地面物理性质,对气候环境已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年、季环境温度分布都以市中心温度为高,向郊区逐渐降低,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而且长春城市热岛强度的年、季变化与我国北方城市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梁雨东  刘娟 《甘肃科技》2011,27(17):8-11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兰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城市中心地区迅猛膨胀,受特殊地形地貌的限制,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环境矛盾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23):13-13
树木数字化伴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城市建设悄然兴起。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地球表面(或城市)每一点上的固有信息数字化并建立其三维几何模型。例如,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在部分地区实现的三维建筑模型  相似文献   

7.
"挡土墙"顾名思义就是预防土体变形或倒塌而设计的稳固构筑物。湿陷性黄土地区挡土墙在保持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艺术美感与优化环境的需求,使"挡土墙"具有一定的观摩性与景观性。挡土墙在工程施工及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两者形成功能性互补,能很好地补充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希望能对相关从业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可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环境来进行研讨。我国有两大地质环境区域:黄土及喀斯特。喀斯特地区人民贫困是最大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喀斯特环境学提出一个研究的纲要,包括这个新兴学科所应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并涉及较多新颖概念。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中村"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化现象,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并严重影响着城市人居环境的长期可居住性;在分析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正确定位、科学规划、建立新机制和强化管理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土的湿陷性问题是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及设计人员。不同区域、不同工况下黄土的结构差异较大,湿陷程度区别大,且受水的影响最敏感。为了进一步研究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实验结果表明:①黄土的结构强度随其含水率增加而有规律的降低,初始结构强度呈线性变化,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呈非线性变化,含水率在6%~12%区间内对黄土的后期加固结构强度的影响较为强烈;②在低载荷条件下,原状黄土存在"含水率在天然含水率附近时,土样的湿陷性最大"这一现象,重塑黄土和高荷载下的原状黄土的湿陷性皆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③原状与重塑黄土的湿陷系数差值的变化趋势与土样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对含水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于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土的湿陷性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黄土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湿陷性就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对陇东庆阳西峰地区某场地布置的探井所揭露的地层条件进行了概述,然后选取部分探井内扰动黄土样做了矿化成分试验。结果发现研究区黄土中易溶盐总含量很少,对研究区黄土湿陷性基本无影响。接着通过对研究区多组原状黄土样的室内试验数据进行大规模的统计分析,总结了研究区黄土的不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黄土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所取土样的湿陷性试验结果对该区黄土进行了湿陷性评价。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该区黄土湿陷系数与其不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这些指标反映了黄土的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和当前的赋存状态等属性,对研究区黄土湿陷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为该区黄土场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黄土崩塌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佳睿  武雄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3799-3807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风力搬运堆积的一种弱胶结、非饱和、多孔隙的第四系沉积物。中国黄土覆盖面积广,厚度大,位居世界之冠。然而,黄土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位于黄河中游东部、华北平原西部的山西省,是典型的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形高度变化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因此,探究该地区黄土崩塌影响因素进而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对研究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以及预防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收集整理了山西省194处黄土崩塌的数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崩塌易发育于直线型坡和凸型坡、坡向为180°~270°的向阳坡、坡高为5~40 m的斜坡,以及坡度大于60°的斜坡。黄土崩塌的发育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多发生在雨季(7~8月)以及冻融季(3~4月);多发生在晚上9点至次日凌晨4点;人类工程活动越强烈的地区,黄土崩塌越是易发,越是集中。  相似文献   

13.
新城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闯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35-138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产生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缺失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生活、交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黄土地区的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晗 《甘肃科技》2007,23(11):206-207
论述了黄土地区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当地现有公路两侧绿化状况,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公路绿化对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达政 《科技信息》2011,(18):I0334-I0335
我国黄土地区修建铁路时,铁路线路走向方案是影响工程投资及将来运营的关键问题之一,黄土本身的特性及黄土地区普遍的不良地质问题,如崩塌、坍塌、滑坡、错落、黄土陷穴、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同时影响着铁路线路走向方案。如何选出合理的线路走向方案,为以后类似区域修建铁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庆雪  常继斌 《科技信息》2009,(29):I0472-I0472
黄土地区为中华民族发源地,古建筑及历史文物较多且城市中地下管线分布密集,对变形敏感,一旦功能受损,影响较大,为了使基坑在开挖时不造成对相邻建筑产生影响,所以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实行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的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区地基评价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不良地质问题之一。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查明建设地区的有关工程地质条件,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文通过对黄土区工程地质特性的分析,总结了黄土工程地质分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黄土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最后指出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攀枝花市全面建设"文化强市"的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关注外来务工彝族人员这一特殊"流散群体"的文化适应对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在攀枝花市务工的彝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彝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策略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彝族务工人员文化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