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聚四氢呋喃废水中主要污染成分(糠醛、呋喃和四氢呋喃)被活性炭吸附的过程。分别从3种污染物的分子结构角度解释了去除效果的差别;并讨论了影响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活性炭对三种主要污染成分的吸附为准二级动力学过程。以气相色谱法为检测手段,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有机废水以COD为检测指标,有针对性地对高含量污染组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含有糠醛、呋喃和四氢呋喃的有机废水,以及含有与这3个污染物相似结构的污染成分的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碳组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13年春、夏、秋、冬采集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和元素碳。结果表明,碳组分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在颗粒物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在细粒子中累积效应明显。秋冬季存在二次有机碳污染。对8种碳组分丰度分析说明石家庄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样品燃烧。  相似文献   

3.
利用已有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开展地下水典型污染组分识别工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运用因子分析(FA)法对山东省地下水典型污染组分进行识别. 结果表明:山东省地下水环境质量主要受控于含水层天然地球化学特性. 典型污染组分有COD、F?、Se、Pb、Hg、Cr和As. 有机污染物对山东省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F?和Se,影响最小的是重金属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主要与化工企业,尤其是石油加工行业有关;F?和Se主要来自海水入侵和天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农业活动、采矿业和港航业. 建议进一步引进新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切实保护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1年、每周1次同步采样和全样品分析。2个采样点PM2.5的化学组成相似。含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主要的组分,其质量浓度之和超过PM2.5的50%。有机碳、元素碳和细粒子PM2.5的季节变化一致,即冬季质量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夏季NO-3的质量浓度最低且在采样过程中从特氟隆滤膜上有近50%的挥发。SO2-4不同于PM2.5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SO2的转化率。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从冬季到春季大幅度上升,春季沙尘天气频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住宅室内、外PM2. 5 中碳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大气PM2.5中碳污染来源进行解析,以寻求科学合理的预防与污染控制对策.在广州市9个居民住宅的室内、室外同步采集了PM2.5样品,对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组分采用热光反射分析法(TOR)分析.IMPROVE-TOR法分析OC、EC的过程中,根据固定的温度梯级将OC和EC区分为8个组分(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 分析了广州市9个采样住宅夏、冬季室内和室外PM2.5中8个碳组分占总碳(TC)的平均丰度及其规律和启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碳污染主要来源的定量贡献进行解析,找出广州市PM2.5中碳污染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采用简化模型,对室内OC、EC源对室内总碳的相对贡献率,室外OC、EC源对室内总碳的相对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光、透光、荧光和透射电镜相结合,全岩光片和干酪根光片相对比的有机岩石学方法,对我国不同时代碳酸盐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点和有机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碳酸盐烃源岩有机组分分类。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学分离与Ames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某铝厂电解车间粉尘有机提取物及其5个组分的诱变活性.结果表明,某铝厂电解车间粉尘有机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诱变活性.5个组分中,其中的3个组分有机酸、多环芳烃、极性化合物在铝厂电解车间粉尘有机提取物的诱变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另外2个组分有机碱和脂肪烃没有诱变活性.铝厂应采取消烟除尘措施,控制致癌、致突变物的污染,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点和有机组分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光、透光、荧光和透射电镜相结合,全岩光片和干酪根光片相对比的有机岩石学方法,对我国不同时代碳酸盐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点和有机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碳酸盐烃源岩有机组分分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采样分析,研究了西安市冬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HJ 633—2012)下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和污染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市2008—2009年冬季所有采样天均为轻度污染到严重污染状况,PM2.5质量浓度100%未达标(GB3095—2012);PM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基本随空气质量级别恶化而增加,除个别元素外,其他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在严重污染时均出现突增,有机碳(4.5倍)和水溶性无机离子(2.7倍)的增加倍数较大;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加,人为源的重金属富集因子增加剧烈(1.6~2.0倍),而主要来自自然源的元素富集因子变化无规律;重污染时期PM2.5中的多环芳烃(PAHs)、正构烷烃(nalkanes)均主要来自人为源排放贡献,其中生物质燃烧、低温燃煤排放是PAHs剧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马山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采集14个样品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推荐的《地下水质量评价》(GB/T14848-2007)、《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D2008-01)等规范,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检出评价和超标评价,同时进行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马山地下河水质总体较好,III类以上水占71.4%,IV、V类水超标指标主要为Pb、NO-2;水样中有7种有机组分检出,与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污染源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了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工业生产和农田使用的农药、化肥。研究结果对该片区地下水污染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和演化过程复杂,而且污染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彼此耦合的复杂污染体系,被称为复合污染。为了研究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手段,必然要求对各种大气污染的主要物种浓度进行测量,特别是超细粒子、有机气溶胶和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复杂,对检测技术要求较高。介绍了针对大气复合污染的新型观测技术,综述了以下3项技术的发展:超细气溶胶颗粒物观测新技术、气溶胶有机物组分分析新技术和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新技术,同时综述了大气复合污染的其他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种类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防治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对180组地下水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学和单因子评价法对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及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金岭回族镇北部,尤其是堠皋-西夏一带污染程度较高;有机污染物检出89项,总检出率为70.56%,主要是卤代烃和单环芳烃两大类;有机污染物的超标率为13.89%,超标有机项主要包括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  相似文献   

13.
啤酒痕量有机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啤酒痕量有机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包括取样、样品处理及色谱柱的选择.对啤酒中μg/g量级的12种有机组分,包括醇、酸、酯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利用毛细管柱,乙醛、甲醇等较轻组分的同时分析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危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发动机运行工况、环境温度和燃油品质等因素对柴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柴油车颗粒物排放的测试采样方法,质量、形貌以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征,以及元素、EC/OC、无机离子和有机组分等化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中国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目前,中国柴油车颗粒物源成分谱、采样分析方法,以及颗粒物组分的排放特征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年11月5日至12(污染个案期)在南宁市区振宁花园、市监测点、区农职院、大自然花园4个有代表性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点观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颗粒污染物PM10和PM2.5的浓度变化及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再利用广西气象服务中心观测的天气数据分析污染个案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长时间空气污染重,南宁市大气中的颗粒物出现显著升高,颗粒物为此次诱发长时间空气污染物的首要污染因子,颗粒物中的组分以有机质OM和硫酸盐为主;观测时段内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存在重要影响,来自湖南方向的污染气团对南宁市的长时间轻微污染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学分离与Ames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某铝厂电解车间粉尘有机提取物及其5个组分的诱变活性,结果表明,某铝厂电解车间粉尘有机提取物具较强的诱变活性,5个组分中,其中的3个组分有机酸,多环芳烃,极性化合物在铝厂电解车间粉尘有机提取物诱变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另外2个组人有机碱和脂肪烃没有诱变活性,铝厂应采取消烟除尘措施,控制致癌,致突变物的污染,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制药废物的产量迅速增加,组分也越来越复杂,而当前对制药废物的组分分析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样既给环境带来污染,也是资源的浪费.本文对某生物化工厂生产异Vc钠的未发酵残渣和高浓度制药废水的浓缩液进行了分析测定.根据有机-无机复混肥国家标准,提出了利用微生物菌剂,与鸡粪混合发酵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方案,为制药废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分析了建筑室内热量、水蒸气组分和污染气体组分之间交叉扩散耦合特征,并给出了三者之间的交叉扩散传递关系以及温度分布对交叉扩散水平的影响关系,同时针对室内不同湿度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对温度分布影响下的交叉扩散特征与水平进行了具体讨论.结果表明,当温度梯度和热附加扩散系数正负相同时,交叉扩散作用所形成的水蒸气组分梯度和污染气体组分梯度小于零,反之则大于零;同时,在相同温度梯度和热附加扩散作用下,室内初始湿度和初始污染气体浓度水平越高,所形成的2种组分梯度的绝对值越大,并且初始湿度和初始污染气体浓度水平的影响都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自然水体细菌胞外有机组分吸附Pb2+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春南湖水体细菌胞外聚合物中的有机组分胞外蛋白和胞外多糖对Pb^2+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b^2+在有机组分上的吸附均符合Freundich和Langmuir热力学方程。而Cd^2+的存在会影响有机组分对Pb^2+的吸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胞外有机组分吸附Pb^2+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木醋液的综合利用技术,采用GC-MS法分析了小兴安岭松木醋液的有机成分,有机相中有机酸类占42.90%,酚类占26.68%。通过化学法分离木醋液分别得到活性组分有机酸类和[有机酸类+酚类],采用牛津杯法研究木醋液及分离活性组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下对革兰氏性状不同的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活性组分[有机酸类+酚类]的抑菌效果普遍高于有机酸类,木醋液的抑菌活性组分是[有机酸类+酚类],以有机酸为主,酚类为辅,木醋液的抑菌效果优于市售化学品类消毒液,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植物基抑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