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福柯规训权力理论视角下解读<红字>中规训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及主人公对规训权力的反抗,进一步反映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霍桑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心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空间小说特征来看,长篇小说《第五个孩子》在形式上可谓一部空间小说;从福柯关于空间及权力关系的理论看,空间成了暴力的象征,这种暴力可能是压迫的,也可能是叛逆的。由此,实在的空间上升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探寻引起母女冲突的因素.试图运用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及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小说中沉默这一主题,并探讨了确认及构建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依据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可知兰姆《穷亲戚》中“穷亲戚”与“富亲戚”之间的权力关系、权力怎样在他们中流动、怎样依靠权力维持这种关系及大部分穷人对当时革命不积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对新潮小说流脉的整体性研究过程中,权力关系模式是一个不可放过的切入角度。文本中任何一组构成能够通过社会关系进行联系的人物都不可避免地落入福柯阐发的"权力关系"系统当中,如父子关系与同事关系。新潮作家为我们揭发了一元化价值认同状态下,权力的微妙运作以及对于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并以此体现出其确切存在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现代理论的突出代表,福柯在理论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权力观无疑是他理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福柯权利思想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谱系学"时期的权利观,阐释他的权利观。福柯指出权力来源的多元化,无中心性以及分散性,用微观权力学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宏观权力学。他还进一步运用生命权力的两种技术,即规训权力和调节权力,来体现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监视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福柯发展的权力概念,总结了福柯提出的“权力”概念同传统的“权力”概念在权力的本质、作用以及权力与知识的关系方面的不同,讨论了福柯论述的网络性质的、具有生产性的以及同知识密不可分的权力概念。  相似文献   

8.
从福柯关于凝视理论的权力机制论述和话语分析来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涵盖白人与黑人、富人与穷人以及男人与女人的复杂的视觉关系。小说中存在的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斗争及角色更迭表明凝视者与被凝视者身份定位的变动性,即人人皆处于他人的凝视中。而被凝视者借助于反凝视彻底颠覆原有的视觉特权和解构固有的视觉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的批评实践中,体现了对福柯"权力关系"理论的运用,对阐释人类学"厚描"方法的借鉴,以及对"社会能量"流通方式的关注。"社会能量"概念的提出,是力求避免新历史主义的批评实践陷入"权力的宏大叙事"。格林布拉特善于从各种非文学文本记录入手,寻找其与文学文本相互"厚描"的结合点,从而生发出关于剧本所处权力关系的独到见解。他依据福柯的理论提出的"即兴创造"概念,勾勒出权力关系从颠覆到巩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福柯微观权力技术学通过谱系学地考察惩罚结构的更迭,呈现权力结构的历时性变迁,构建了新型的权力社会理论。通过对权力与权力主体异化关系的批判揭示现代规驯权力对人的奴役控制,通过批判现代匿名权力的统治揭示民主程序与规范秩序的规驯本质。面对现代规驯社会"主体化"控制的扩散,福柯将主体解放的路径诉诸于局部抵抗与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1.
结合米歇尔.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普罗斯珀罗对于爱利尔和凯利班以及米兰达和佛迪南德等其他主要角色的微观权力关系.在分析其建设性或者压抑性性质的基础上,点明其性质与情节发展的关系,指出人与人之间建设性微观权力关系有利于彼此友好和谐相处,反之,人与人之间压抑性微观权力关系必然导致仇恨与对立.  相似文献   

12.
福柯注意细节的、具体的权力运作,他称之为“微观物理学”。“微观权力”有如下内涵:权力是行使中的不是被占有的;权力不只压抑,而会发生权力关系的颠倒;权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有无数的作用点。本文以福柯的“微观权力”观点解读卡夫卡的《城堡》,分析权力的无处不在、权力压抑和制造的双重性及权力双方的较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福柯的权利话语理论,通过对翻译作品及文本选择中存在的权力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分析,探讨了权力话语理论对翻译作品及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江涛 《科技信息》2011,(8):142-142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1850年写的《红字》,因为其具有丰富的寓意和大量的象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象征主义长篇小说。为了对它能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此论文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们的悲惨命运产生的根源,并结合了当时环境下,地处新大陆的马萨诸塞州的清教徒的命运产生原因。如果先对福柯的权力理论有所了解,将对小说的主题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有助于对小说的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王玲丽 《科技信息》2009,(36):99-99
福柯的权力说影响广大,深入法律、社会运作、历史话语等方面。这里主要讨论电影中体现出来的权力表现。尽管电影带有一定的虚假性,但从某种程度上是反映现实的。因此电影中的权力展现和运作也反映了现实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巨匠福柯,基于对文艺复兴、古典时期、现代时期的惩罚史的谱系学考察,提出了微观权力技术学的概念。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学是以主体自由为前提,具有隐蔽性、生成性、对抗性的力量策略。“知识——权力——身体”的内在逻辑揭示出现代权力运作的原理。通过对现代规训机制外在结构的展示,揭示权力技术学的实践体系,遍布于整个社会体系的微观权力构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宏观权力网络。福柯的权力技术观具有非本质主义、非历史主义、批判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在微观社会领域的实践效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打开了一个关注民生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韩少功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其中《女女女》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且这篇小说对其思想的全面展开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小说中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法国思想家福柯对于现代理性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因此,本文从文本出发,以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作为切入点,结合福柯的理论,分析《女女女》中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以福柯的权力思想为参照,分析《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认为希斯克厉夫的一生体现了社会微观权力关系:他游走在权力关系之中,从权力边缘到权力中心,最后权力失落,逐步从权力的边缘人成为权力的角逐者,最终成为权力的失落者。  相似文献   

19.
在白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结构中,权力问题是理解黑人主体性的一个关键因子。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解读《看不见的人》中的权力关系,以揭示微观权力如何通过规训黑人的身体和灵魂,塑造关于白人至上和黑人低劣的种族话语,这种话语继而演变为一种支配意识形态,成为黑人身份认同的羁绊;黑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抵抗成为黑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在抵抗中,黑人复苏了自我意识,重塑了主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20.
运用福柯关于权力话语中“人”的理论和有关文本阐释的思想来分析简·爱这一形象,认为她真实体现了福柯关于历史语境下人的有限性,反映了有关“人”的真实历史,不能仅仅当作一个先锋和叛逆的符号来理解,从而昭示作品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