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对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对探讨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了用10,20,30,40,50g/L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种子胚芽,以及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30g/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芦苇胚芽生长抑制作用越强;而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的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互花米草可能通过分泌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抑制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萌发,而土著植物对入侵植物并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辽河河口湿地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辽河河口湿地不同环境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区域内芦苇的高度和径向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芦苇密度增加,污染对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无明显影响。农业开发区域芦苇地上生物量最低。自然区域内的芦苇在高度、直径、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方面都比较稳定,除密度外,其它指标在6个样地中均较高,表明石油及农业开发不同程度上影响芦苇生长,自然区域芦苇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1 材料和方法1.1 植物材料取自甘肃省临泽县,水生芦苇生长在终年积水的水塘中;沙生芦苇生长在干旱荒漠中的沙丘上;盐生芦苇则生长于地表有明显盐结皮的低洼地中。同期取同龄叶,液氮罐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备用。  相似文献   

4.
多数水生植物对于湿地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固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明晰芦苇与土壤间氮磷元素的关系,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溱湖湿地芦苇各器官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及其与各土层氮磷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芦苇各器官氮磷元素含量规律基本相同,即总氮含量叶>穗>根>茎,总磷含量叶>根>穗>茎; ②由于芦苇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溱湖湿地芦苇与土壤氮磷元素交互关联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说明土壤-植被系统固持水体营养元素过程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③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春、夏季,土壤-植被系统氮磷元素交互作用主要出现在土壤表层,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上升,≥45~60 cm土层也会对芦苇氮磷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芦苇     
芦苇,栽培粗放,用途广泛,经济收益高,是我省农村社队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门路。芦苇属颖花目禾本科芦属的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芦苇含纤维索43%,仅次于棉、麻,与树木相仿。芦苇具有极强的葡伏根状茎,适于浅水和多湿地方生长,池塘、河堤、海滩、湖滨、湖洲芦苇密集成片,易于开发利用。芦苇可以代替材木造高级纸张,树木成材需几十年,而芦苇一年一收。据统计5吨芦苇可代替10立方米木材,造两吨凸板印刷  相似文献   

6.
对沈阳丁香湖湿地和武汉湿地芦苇的叶片生物量和生长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湿地芦苇叶宽与叶长、叶长与叶重、叶宽与叶重之间的生长关系均呈现幂函数的变化规律,达到极显著相关.武汉湿地芦苇叶宽与叶重间生长关系呈线性函数规律,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武汉地区芦苇叶重大于沈阳湿地样本.沈阳地区芦苇叶长和叶宽都大于武汉地区芦苇样本,说明沈阳和武汉湿地芦苇叶片生长具有明显的生态可塑性,沈阳地区芦苇叶片长度、宽度、重量等特性的生长为异速生长,而武汉地区芦苇叶片特性为同速生长.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植物叶片生长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陕西黄河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本调查法研究了芦苇的生长指标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动态,了解环境因素的改变对陕西黄河湿地芦苇的生长情况影响。结果表明:陕西黄河湿地芦苇平均株高102.3119.22cm、平均茎粗2.180.49cm、平均单株叶面积66.5816.09cm2、单株平均展开叶片数为4.670.99、叶平均生物量为1.240.51g/m2、茎平均生物量为3.251.74g/m2、地上平均生物量为4.492.03g/m2。各项生物指标都与芦苇生长规律相符合,表明陕西黄河湿地芦苇的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两种生态型芦苇沙丘芦苇和沼泽芦苇的胚性愈伤组织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两种芦苇均表现出脱水、生长受抑、细胞活力降低、膜透性增加、MDA积累。与沼泽芦苇相比,沙丘芦苇在高温胁迫下能够保持较高的细胞活力,但生长受抑、脱水、离子渗漏和膜脂过氧化的程度显著低于沼泽芦苇。沙丘芦苇比沼泽芦苇更为耐热。  相似文献   

9.
采集湿地芦苇进行模拟盐碱胁迫研究,对芦苇生长指标、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光合系统测量仪以及叶绿素荧光仪等仪器对芦苇在盐碱胁迫下光合生理等指标进行测定,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对芦苇的生理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芦苇对模拟盐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0.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湿地重建的重要工具种之一。笔者选取溱湖湿地公园内疏浚后重建的5处代表性芦苇沼泽及1处未做疏浚处理的芦苇沼泽(对照组),基于生长 期芦苇光合生理及成熟期芦苇表型的测定与分析,探讨芦苇对疏浚后基底环境的适应性响应。结果表明:疏浚后底泥总氮、总磷消减明显,总氮含量下降为480~1 080 mg/kg,总磷 含量下降为536~585 mg/kg。疏浚后样地芦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等直接反应光合能力的指标和底泥总氮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效光能利用区 间随底泥总氮含量上升增幅明显;底泥总磷含量仅与光能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供光合指标测定的芦苇植株第3叶叶长、叶面积、叶干质量以及地上生物量与疏浚后底泥总氮含 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底泥总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溱湖湿地公园基底疏浚后芦苇生长受到底泥总氮含量的显著影响说明部分疏浚点的疏浚强度对芦苇的生长已构成限 制。因此,在底泥疏浚及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时,需要考虑不同水生植物适应基质(营养条件)的差异性,大规模盲动性的清淤可能导致水生植被重建出现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芦苇修复新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芦苇对新疆污染土壤石油烃的处理效能、石油烃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及不同石油污染度条件下芦苇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3 d的芦苇修复,石油烃去除率可到41.21%~62.14%,明显高于空白样(19.75%~37.92%),其中饱和烃去除效果最好,可达60.52%~73.11%;芦苇对原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土壤石油污染率低于1.25%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芦苇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原油降解率呈正相关关系,芦苇根际效应促进原油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芦苇的修复以根际效应为主,芦苇根际恰当的微生物类群为土壤原油降解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分析簧片式热电偶在测量运动物体温度时测头的受力特性,建立了测头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列出了簧片下气体运动的无量纲雷诺方程,并利用二维泰勒展开式和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了分析.为减小热电偶测头的磨损和增长其使用寿命,根据测量时簧片的受力情况提出了热电偶簧片的浮动理论,并利用力平衡原理实现了簧片变形量的优化.同时以某热电偶为例,进行了实际分析,得出了气体浮力的分布情况和簧片的最佳变形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白洋淀水陆交错带芦苇退化及芦苇地改造状况,研究了健康、不健康芦苇地及经苇地改造的玉米地土壤水含量状况,并选择了玉米地、人工林、玉米一人工林及芦苇地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健康苇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健康苇地,经过不同种植方式后,在0~100cm的土层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不同,芦苇在保持湿地土壤水分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巢湖野生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芦苇湿地去除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效果。在芦苇生长旺盛阶段(3—5月),在芦苇湿地钻孔,聚水,取样分析了水中三氮含量及水孔不同深度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芦苇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仅为0.2~0.8 mg/L,远低于湿地周围井水中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大于20 mg/L),芦苇湿地能够去除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反硝化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呈现明显的根际效应;野生芦苇湿地较强的生物脱氮作用与反硝化细菌分布有关,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含量与反硝化细菌分布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构筑湿地废水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论文对构筑湿地传统硝化工艺作了改进以考察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的可行性.采用改进的非饱和与饱和层结合的垂直流湿地及水平流湿地组合工艺,与传统的垂直流湿地硝化与水平流湿地反硝化的脱氮工艺对比研究;并采用分子生物学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鉴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途径在构筑湿地中具有实现的可行性,脱氮效率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决湖泊和湿地芦苇无人采收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的问题,探究蒸汽爆破后芦苇纤维形态、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变化,并研究了蒸汽爆破处理及芦苇纤维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蒸汽爆破方法对芦苇进行处理,测定了纤维理化指标;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塑料基体添加合适的助剂,采用双螺旋挤压法制备芦苇/HDPE木塑复合材料并测定其力学性能。【结果】与未经爆破处理的芦苇原材料相比,1.2 MPa和1.5 MPa蒸汽爆破处理的芦苇纤维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9.2%和18.1%, 酸不溶木素分别减少了5.5%和1.0%,综纤维素分别降低了6.1%和12.7%,半纤维素大量降解,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51%和7.64%。1.2 MPa蒸汽爆破处理极显著增加了细纤维含量,可以改善纤维质量。同时,蒸汽爆破处理的芦苇/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较未爆破处理的分别提高了22.3%和32.6%,达到国标(GB/T 24137—2009)要求; 纤维质量分数为50%、55%和60%时的芦苇/HDPE木塑复合材料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利用蒸汽爆破处理芦苇纤维生产木塑复合材料是一种高价值的新型芦苇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芦苇的起源、扩张与衰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金文  沙伟 《贵州科学》2004,22(2):65-68
芦苇是世界重要的湿地物种,它是一种对环境干扰表现十分敏感的克隆植物。本文综述了芦苇的起源、扩张与衰退,并进一步探讨了芦苇扩张与衰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人为的干扰与更有竞争力的基因型侵入造成的。为了更好的利用芦苇资源,人类应采取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芦苇生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 origin of biological pulping is natural degradation of lignin by microorganism, such as white rot fungi.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the lignin in raw materials, mostly on woods. Those researches were mainly focused on microorganism pretreatment as a prior proceeding of the mechanical pulping, for the rare possibility of pulping directly with the pretreatment by a microorganism. A series of reports showed that microorganism pretr…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对查干湖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影响,以查干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环境与植物之间响应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剖面、5种不同类型植被(芦苇+香蒲、芦苇+苔藓、碱蓬、水稗、芦苇)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变化及其红外光谱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盐碱湿地土壤中的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的含量变化趋势呈现深层大于浅层,胡敏素碳的含量远小于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土层深度对于腐殖质组分影响明显,且不同植被土壤腐殖质碳含量总体呈现出芦苇>水稗>碱蓬>芦蒲>芦苔的趋势;胡敏酸和富里酸在不同植被土壤中的化学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研究结果对揭示盐碱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转化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查干湖盐碱湿地土壤环境修复及优势植被筛选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分析簧片铆接生产的工艺流程,结合簧片铆接的特点及技术要求,给出簧片自动铆接生产线总体设计和关键机构的设计方案.采用三菱公司可编程控制器(PLC)设计生产线控制系统,实现铆接生产线自动化.实际生产结果表明:该自动化生产线结构合理,可以满足簧片自动铆接生产自动化需求,其效率是纯手工铆接的4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