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4,(3):38-43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2.
王岳川的文艺美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西学"转向"中学"的过程,其核心是书法美学。在继承前人相关见解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颇有影响的"文化输出"思想,其核心也是书法美学,并因此实现了文艺美学、书法创作与"文化输出"的融合。王岳川书法美学的突出特色是大———博大、正大与强大。  相似文献   

3.
傅山“四宁四毋”理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思想转变有着很大影响,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思想、美学精神、书风演进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理论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主要原因是理论核心背离了传统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4.
何欢 《科技信息》2007,(27):190-190
中国书法的发展是附随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而来的,从文字的产生发展到随时代的更迭,书法艺术也经历了萌芽、发展、极盛而至于延续的历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中国书法出现了全民性热潮,这股热潮也引发了"展览热"。各种不同风格、派别的书法作品,给很多老百姓带来了一次文化大餐,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也带领着孩子们走入了书法展。但试问,在这种传统文化缺失的现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领悟这其中奥妙?读懂书法的美呢?  相似文献   

5.
在曲靖地区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中,书法艺术是地乡文化传统风格渊源最深的艺术品类。新时期书法艺术创作的振兴,不仅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培育了众多书法新秀,而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格与流派。从《爨乡书法作品集》所载数十位作者的上百幅作品看,大略可分为传统功力派、爨体流派、先锋派和才情派。这四个风格流派的相互切磋与共同发展,为当代爨乡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遭遇多重挑战,书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此语境中,北大提出"文化书法"理念。文化书法注重对书法正脉的追求,有着文化、思想、艺术、价值的多重考量。在文化意蕴上,文化书法注重文化性、文人气质、跨文化整合创新、生态性、经典性。文化书法注重深入经典,守正创新,追求正大气象的美学精神。文化书法不仅致力于理论的探索,也致力于实践的拓展,推进中国书法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7.
墨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书写原料,离开了它即无字形,离开了用墨的方法(墨法),则形成不了书法艺术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掌握好用墨的干湿浓淡,充分发挥好其对比作用,是不同书家、不同书体、不同墨法和不同风格的展现。墨法是传统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8.
傅山的书法风格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独树一帜"。傅山书法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他在努力地刻意地追求"丑""拙"的审美观。文章以详尽的事实证明: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真正原因是缘于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在清初书坛,傅山是第一个举起反叛大旗的先驱者。傅山的追随者,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曰实践派,一曰理论派。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赵孟頫仕途中求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后世对他的书法风格和人品诟病的原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赵孟頫利用他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倡导复古,回归经典,其书风影响中国书法几百年,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0.
"宋四家"代表着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而苏轼更被黄庭坚推为"当朝第一".苏轼的书法风格雄浑自然、藏巧于拙、朴实无华而深厚质直,既擒纵有度又恣意挥洒.他对于书法风格的追求是多面的,但前提必须是自然和率真.对于书法创作他主张"自出新意,意造无法",这种观念是由他寓书于乐的书法功能观直接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宋代书论中反映的禅宗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思想对宋代书论影响很大,书论家以禅喻书,阐发了诸如书法艺术价值观、艺术表现主体及书法艺术境界等一系列不同于以前的新的书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苏轼书法在南宋南渡后的复兴和意义的彰显,不仅仅是书坛本身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政治的推助。人文环境和气氛的变化对苏轼书法的接受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苏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3):15-18,23
王文治是清代书法史上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有"淡墨探花"之誉。若进一步对这个人物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他是个奇才,不仅是当地科举中有名的成功人士,名震京城,更是在书画、诗文、音律、文化交流中做出贡献的著名人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宋代书画市场昌盛的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促成宋代书画市场兴盛的条件以及特征。认为良好的人文环境,城市经济的发展,艺术消费群体的扩大等,是宋代书画市场兴盛的主要条件。职业书画师、职业中介商、固定交易场所以及赝品市场的出现,代表了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状态。  相似文献   

15.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问题上屡屡为人诟病,其书法风格也被贬斥为“奴书”、“骨软字媚”。然而,从书法艺术角度客观评价,赵孟颊的书法道美俊逸,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的徐渭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一位开天辟地的创新性人物,他的书画是在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与小环境中形成的,历代的研究者往往多从结果中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内在原因.本文简述了徐渭书画转型性特征,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一形式转型的各种动力因素所在,认为哲学上的心学转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薛峰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1):103-105
论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唐朝书法家及书法艺术的形成特点;唐书尚法在理论和实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帖学到碑学,多少年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直至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提倡碑学,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书法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随后,沈曾植在书法创作中提倡了碑帖结合,这为当代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澹归和尚是清初岭南佛门著名高僧,他学识渊博,不但诗文冠岭南而且书法造诣深厚,形成了所谓的独特“禅”书,即所谓的“释氏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