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水泥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准确科学计算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于我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在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所推荐计算水泥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优良作法的基础上,以生产设备为依据分类二氧化碳排放源,根据进出设备的物料种类和数量以及能耗情况,依据物料衡算,分设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累加估算水泥生产企业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设备是预热器、分解炉和回转窑;以日产4000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企业为例,水泥生产企业电力消耗间接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是0.114156万t,占整个企业二氧化碳排放1.63%,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是68.62万t,占整个企业二氧化碳排放64.26%,燃烧煤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是36.42万t,占整个企业二氧化碳排放36.42%;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是106.7875万t。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探索高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完成相关政策的定量评价,基于陕西省统计年鉴,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包含终端能源需求、能源加工转换、资源供应及温室气体排放4模块的陕西省LEAP模型。在对陕西省未来人口、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政策情景下未来陕西省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做出了预测,完成了相关政策的定量评价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各项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陕西省的能源消耗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有所降低,在所建立的节能减排综合情景下,2030年陕西省一次能源消耗量与基准情景相比可望降低20.35%,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降低27.29%;从节能减排技术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从用能部门来看,工业、交通及发电部门贡献水平最高。总体来说,陕西省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因普通混凝土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致使其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而粉煤灰在碱激活剂的作用下可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替代水泥拌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该种混凝土具有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潜力.以生产1 m~3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生产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例研究表明,生产1 m~3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273.280 kg,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碱激活剂的制备和后期高温养护过程,约占总排放量的90%.  相似文献   

4.
基于EIO-LCA的燃料乙醇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2007年EIO-LCA模型和PLCA构建了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 计算了木薯乙醇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并将间接排放分解到43个行业部门。研究显示, 木薯乙醇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为96.2 g/MJ, 其中直接和间接排放量分别为130.2和36.9 g/MJ, 光合作用吸收CO2 70.9 g/MJ。间接排放中, 排放最多的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占间接排放总量的32.2%。另外, 相对于传统汽油, 木薯乙醇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能更全面的计算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反映间接排放在生产链各部门的分布情况, 对相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多个省份的10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碳源调查与分析并结合IPCC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提供的温室气体计算参数,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能源类型的沥青路面施工期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模型,得出了施工期高排放环节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施工期温室气体排放较高的环节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及沥青混合料拌合,分别占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4.66%、14.63%和13.21%;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环节温室气体排放较高的原因在于使用了含碳量较高的煤和重油作为能源,应加大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使用.研究成果明确了低碳减排研究方向的同时,对于绿色施工、建设低碳环保型沥青路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水泥熟料生产、石灰生产、电石生产、原铝电解、生铁冶炼、硅铁生产、碳化硅生产、金属镁冶炼、金属锰电解等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对宁夏工业生产过程2005—2013年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宁夏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从636万t增至1 852万t,8a增长了2.91倍,年均增长率高于宁夏地区GDP的增长率,但2012年开始出现了积极变化,两者弹性系数低于1;从行业分布来看,水泥熟料生产、电石生产、原铝电解行业占总排放的80%以上;从排放源类型来看,碳酸盐分解占50%以上,原料氧化占40%以上.可从用非碳酸盐替代碳酸盐原料,开展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在原铝电解过程中探索采用金属惰性阳极替代碳阳极方面开展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7.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可忽视.农业因兼具碳源、碳汇的双重特性而在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旨在从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范畴、影响因素、排放量测算、减排潜力以及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当前已有的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对当前研究的关注点进行归纳和比较,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减排模拟有局限性、减排对策未从农户角度出发以及缺乏对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的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视角.如确定县级及更小尺度农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探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特征,从微观农户角度出发研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用经济学思想协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农业温室气体的时空演变与差异,为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李莹 《科技资讯》2014,(31):100-101
该文提出适用于国内火电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将国际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与国内火电厂排放特点有机的结合,借国际规则促进了国内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在已获得联合国认证的方法学的基础上,总结了符合国际规则的计算标准和体系及具有国际广泛应用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方法,重点考虑了应用该方法学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中国项目在核查温室气体排放量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符合满足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对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要求的计算方法,构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符合国际规则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稻田节能减排的技术模式及其配套政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主要排放源。在实现水稻持续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否降低稻作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建立可持续稻作系统的关键。为此,依据多年研究总结并结合生产调研及文献分析,阐明了稻田直接与间接节能减排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系统评价了保护性耕作、浸润灌溉和精确施肥等关键技术的节能减排效应。最后针对中国东北一熟区、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和南方双季稻区三大水稻主产区的作物生产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稻田节能减排的三大主体模式,并就科技支撑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稻田节能减排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推广、建立稻田节能减排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节能减排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污水处理系统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低碳运行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该文基于北京市污水处理流程,构建了污水处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对2010—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进行核算,并预测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明显上升,年均增幅达6.03%;污水处理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环节,其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占整个系统的51.27%;不同处理标准和处理工艺的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北京地方标准的排放强度大于国家标准,处理能力较高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排放强度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的1.77倍;在基准情景、高标准出水情景、低碳排放情景下,2035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均会增加,其中低碳情景的增幅最小,但投资和占地面积分别需要多增加49.95亿元和192万m2。基于该研究结果,从源头、过程和终端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温室气体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目前尚未建立热拌沥青混合料碳排放评价体系,无法正确反映沥青混合料碳排放水平和进一步开展沥青路面低碳减排工作等问题,通过对中国21条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碳排放来源调查,结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参数,建立了热拌沥青混合料能耗碳排放量化模型和高温挥发碳排放量化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不同种类沥青混合料碳排放的权重,依据同种沥青混合料在各个碳排放环节中的权重系数和碳排放量,采用海明贴近度理论,明确了同类沥青混合料在各施工环节碳排放总量的加权均值,并结合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要求,提出了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碳排放总量评价标准及各施工环节的碳排放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和混合料拌合环节的能耗碳排放分别占热拌沥青混合料能耗碳排放总量的65.62%、15.30%和12.22%;碾压、摊铺环节的高温挥发碳排放分别占沥青混合料高温挥发碳排放总量的91.56%和7.02%;以中国减排目标值、实测碳排放均值为碳排放分级评价界限,将热拌沥青混合料碳排放水平分为A级(轻度排放)、B级(中度排放)、C级(重度排放)。该研究成果提供了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碳排放评价指标,对指导沥青路面低碳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支柱。该体系试验阶段(2005—2007年)的运行为欧盟履行《京都议定书》,运用总量交易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借鉴欧盟制定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经验,转变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治理思路,加强市场机制在配置环境资源中的作用,并规划适应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碳)排放交易权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以天津市为例,把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和废物等4个单元,提供了一套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并对城市主要碳源和碳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天津市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维持近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或可达到国务院提出的“十二五”减排目标;但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要实现减排目标还需挖掘减排潜力;天津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72.2%,而按行业计算,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量的77.9%.因此对主要工业碳源推行试点碳审计,制定行业碳排放标准,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用能评价分析方法对系统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实际用能分析除了需要考虑能量分析外,还需要考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影响;基于能量利用和环境效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构建新的用能评价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体排放过程的虚拟能计算方法;利用所建模型对原油输送场站典型工艺系统进行用能分析,考虑输入及输出过程虚拟能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效应的用能分析,系统及设备(单元)虚拟效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陈茂松  刘娜 《广东科技》2013,22(8):104-105,63
介绍了水泥行业生产过程的组织边界以及水泥生产过程排放源及其分类,提出了道路用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并针对河南某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了碳排放计算,结果表明:道路用水泥生产碳排放量为900~930kgCO2/t,其中水泥窑煅烧过程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排放的60%;原材料开采、加工过程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次之,约占总排放39.5%;运输过程排放最少,约占0.5%。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周期的家电产品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收集某款家电产品的主流生产水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GaBi数据库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依据ISO 14040制定的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框架,采用PAS 2050准则开展家电产品碳排放评估的研究,制订了碳排放评估模型;以豆浆机产品为例,讨论不同生命周期过程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浆机在使用阶段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清单分析,对风电场的生命周期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GHG)排放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内蒙古呼和浩特某风电场的风速及弃风数据对风电场上网电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比了弃风与不弃风情景下风电的能源回报比与GHG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风电机组生产阶段对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弃置阶段因材料回收,有一定节能减排效果。在内蒙古风电的GHG排放强度不到火电的1%。对于一个2MW的风电机组,弃风限电会导致发电系统整体GHG排放在一个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不弃风的情景增加2.3万吨CO2e。因此在进行各区域风电建设规划时应当将其作为风力资源的一个校正因素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清单分析,对风电场的生命周期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GHG)排放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内蒙古呼和浩特某风电场的风速及弃风数据,对风电场上网电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比了弃风与不弃风情景下风电的能源回报比与GHG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风电机组生产阶段对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弃置阶段因材料回收,有一定节能减排效果。在内蒙古,风电的GHG排放强度不到火电的1%。对于一个2 MW的风电机组,弃风限电会导致发电系统整体GHG排放在一个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不弃风的情景增加2.3×10~4t CO_2e。因此在进行各区域风电建设规划时,应当将其作为风力资源的一个校正因素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19.
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中国2007年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矩阵,从生产和需求两个视角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在部门间的分布结构。此方法将两个分析视角整合在同一个框架内,能更好地认识温室气体排放与部门生产和最终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生产角度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直接排放量最大,占20...  相似文献   

20.
为更科学地考核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效果,基于密切值法,构建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将污染物排放和能耗作为负向指标,运力贡献和环境治理作为正向指标,以中国交通运输业2002年~2007年数据为基础,用密切值法对各项目层中指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节能减排效果最好,2002年最差.评价结果体现了中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与不足,为今后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依据.实例表明,该评价体系可操作,其模型不需确定各类主观参量,评价结果可靠、客观,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节能减排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