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南地方音乐如同其地方山水一样有着秀丽、轻柔、妩媚的地方特色,其腔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鄂南地域特点。但是受地方音乐本身的局限性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鄂南地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方音乐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关联性,探讨鄂南地方音乐文化与鄂南新农村文化互建的新路径,从而促进地方音乐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总结鄂南民歌的传播功能,是研究鄂南民歌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鄂南民歌具有劳动激励、婚恋表达、知识传承、节庆娱乐、礼仪展演等五大传播功能,我们应加强和创新鄂南民歌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谢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8-189
提琴戏是鄂南崇阳的地方剧种,被列为国家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鄂南地方戏可说是独具特色.民间戏班常在中国传统节日、庙会和结婚做寿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在民间演出较活跃,但人才断层使地方戏曲发展困难,现行的运行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保护继承和发展提琴戏应该结合鄂南地区实际,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校园化,让地方戏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鄂南老区教育的启示魏星桥鄂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叶挺、彭德怀、恽代英、肖楚女、钱亦石、钱瑛、聂洪钧、罗亦农、李灿、何功伟、王首道、王震、王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历次的革命战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以阳新县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通城县小水电站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入手,分析了小水电站建设的现状特点,找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主要问题的措施;最后把研究对象扩大到鄂南山区,提出在节能基础上,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是缓解鄂南山区电饥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黎虎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纵观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依其研究重心的变化和主要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集中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确立了学术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研究领域扩大到秦汉至唐代。完成了《汉唐外交制度史》、《汉唐饮食文化史》等多项开创性的力作。推进了学术发展。黎虎先生主编的《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是一部属于中国现代史范畴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著作,是一项特殊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陆敬严看到了中国机械史奠基人刘仙洲先生编写的《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一书,引起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走向中国机械史研究之路.后来又涉及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悬棺研究.编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中国机械史》、《中国古代兵器》等重要著作.从1982年起,陆敬严先生还从事复原...  相似文献   

8.
彭劲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1-132,134
通过对鄂南羊楼洞前店后宅式建筑功能及应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其建筑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做法、平面及空间的布局等方面内容与特征,分析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在历史、民俗、艺术、旅游等方面的价值,思考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和修养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农民的素质和修养的养成与提升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鄂南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鄂南地区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更好认识和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鄂南地区农村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明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学者范文澜和胡华。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严谨治学,不断开拓,在“五四”运动史、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许多重大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鄂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歌,这是汉民族聚居地区不大多见的。这此民歌内涵很丰富,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思想内容和地方特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丁一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散文诗和散文作家,已先后出过《情感世界的探索》人生命之恋人《维也那之恋》等10多本著作。“爱”与“美”始终是他创作的灵魂和主旋律,近读他的新著《丁一美文选》(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对这位在文学领域中始终坚执诗意人生守望者立场的作者,不由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爱”与“美”是互为对象的两种价值属性,“爱”是主体心灵的一种“美”,“美”是客体中折射出的人类心灵的“爱”。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决定,是诗意人生的最重要的内容。“爱”与“美”是文学永恒的“母题”,而在丁一先生的著作中,这…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探索了民间叙事长歌的伦理道德观:(1)咸宁众多的民间叙事长歌是鄂南人民“集体无意识”的积淀,是人们天伦、人伦、宗教伦理等的结晶;(2)长歌是鄂南人民信仰和宗教伦理的反映,“儒释道”三教合一是鄂南主流的宗教伦理;(3)长歌是鄂南人民天伦、人伦观念的体现。长歌规范了君臣之道、为官之道,宣扬孝道,人们待人诚信、忠于婚姻等。长歌道德教化功能在于用故事代替空洞的说教以及板着面孔的训斥,另外,长歌贯于借故事述人生,借典故讲道理,借圣贤学做人。  相似文献   

15.
赵峻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16-117
几千年来,鄂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歌就是这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歌有号子、田歌、小调、风俗歌、灯歌、儿歌等体裁,这些民歌给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富饶的民间资源是创作的基础.鄂南民歌是鄂南人民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本文对鄂南民歌的旋律特征与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国内出土一个商代末期的铁刃铜钺.几经鉴定不得其果,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找到了柯俊先生,柯先生通过各种新方法证明它是陨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这是柯俊先生跟古代铁的最早接触,这一偶然的机会使柯先生与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柯先生为冶金史与冶金考古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创立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冶金史研究所.领导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展系统的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研究.成绩显著.他用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科技史研究人才,为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术界对巫山历史文化的研究,肇基于蒙文通、任乃强、袁珂、董其祥诸先生,三峡本土学者推波助澜,在《山海经》研究、盐业史研究、军事史研究、"大巫山文化"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卜键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文史研究专家,在明清史、古典文学尤其是戏曲小说以及文学创作与批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卜键先生研究风格既沉稳又灵动,在阐述自己对历史、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时,往往采用雅俗共赏、情理兼容的叙述与论说方式,使专门之学具有了更为开阔的辐射面.在访谈中,卜键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心得,与冯其庸、陆...  相似文献   

19.
韩汝玢先生自1977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现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任职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的研究,在应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系统研究古代钢铁制品、并阐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贡献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是国内外知名的金属史家.  相似文献   

20.
在中朝关系史研究方面,日本、韩国、朝鲜的学也都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就,借鉴与吸收他们的学术成果,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订正其错误的学术观点,是中国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中朝关系史译集》从这一目的出发,选译了较有代表性的日、韩学的学术成果翻译成汉,旨在向中国学介绍国外研究的动态,推动我国东北地方史、中朝关系史的研究与发展。因此,《中朝关系史译集》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