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开发涤/丙混纺纱线的过程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调整方法,研究了工艺特性、产品特征和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纺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纱线。  相似文献   

2.
不同混纺比的竹浆/棉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浆/棉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纺纱线中棉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断裂强力则随着混纺纱线的混纺比的变化出现一个极低值,其曲线呈下凹形;而随着竹浆/棉混纺纱线的混纺比的变化,其弹性恢复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混纺比,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和利用Onions指数法研究了7种异形涤纶混纺纱线中三角涤纶纤维的径向分布对纱线光泽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纱线光泽与Onions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Onions指数与三角涤纶的混纺比成线性关系,而三角涤纶的利用率与三角涤纶含量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杭州第一毛纺厂于去年四月开始利用棉纺设备进行次兔毛与棉混纺的试验,在杭州第二针织厂的协助下,于去年六月已获得初试成果,首批试制出70余件兔棉男女套衫和开衫,为我国次兔毛与棉混纺产品的开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种兔棉织物兼有兔毛富有毛型感的优越性和棉的价格低廉的长处。产品质地优良,柔软、滑爽、暖和,风格独特,有新颖感。对于兔毛的纺纱加工,在国外沿用羊毛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磨料对不同配比、不同捻度、不同组织密度、不同机织物组织、不同纺纱系统等制得的兔毛织物,进行模拟掉毛试验,探讨了各种条件下兔毛的掉毛规律.在兔毛产品开发上应注意配毛时兔毛及与其混纺原料的质量和品种,既可开发粗纺呢绒兔毛产品,也可开发精纺及半精纺兔毛产品,也可采用棉纺系统或毛棉混合系统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6.
纱线混纺比的微机控制系统是在头道并条机上,采用单片微机控制混入纱条输送辊的转速,以此达到工艺设定的混纺比要求.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品种变化方便,为混纺纱线和织物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棉纱及棉纺织品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产量的缺乏,本文研究了如何提高棉竹混纺纱的质量参数,开发了7种相同线密度及捻度但具有不同混纺比的纱线.可以得出,纱线的不均匀性受混纺比影响.若竹纤维的比例增加,则纱线的不均匀性降低;就纱线的强度及拉伸强力而言,混纺比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热重分析显示,随着竹纤维成分的增加,混纺纱线的重量损失减少.这可以进一步通过FR-IR光谱仪观测得到,随着竹纤维成分的减少,纱线反射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从麻织物风格及其吸水性能的要求出发,探讨利用涤纶中空纤维设计纱线号数、混纺比,捻度的方法、提出当设计纱号为32s、混纺比80/20,设计捻度100.763捻/10cm时纺制的纱线可较好地体现中空涤纶纤维吸水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毛雷;王林玉;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5,江苏 盐城 224005腈纶;;膨体纱;;产品开发;;工艺通过对普通腈纶纤维和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性能分析,提出了腈纶系列纱线的开发思路,并着重对棉纺设备加工腈纶纱线的工艺进行了探讨。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STUDY ON ACRYLIC Y  相似文献   

10.
该产品是应用绿色纤维Tencel A-100、细旦涤纶与羊毛三种纤维优化组合试制开发出新型混纺面料。其毛型感强,身骨弹性和悬垂性好,有丝光感,性能优于传统的纯毛与混纺产品,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麻/棉转杯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大麻/棉混纺纱的实践,得到大麻/棉纺纱工艺及关键技术。具体分析各工序工艺原则,主要工艺参数、质量控制以及实践中采取的技术设备改造等问题。对转杯纺纱进行重点研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对纱线质量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甲壳素/棉纤维混纺比与抗菌效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甲壳素/棉纤维混纺比与抗菌效果的关系,测试分析得出:要体现出织物的抗菌性,甲壳素在纱线中的质量百分比不应低于55%;要体现织物抗菌性优异,甲壳素在纱线中的质量百分比不应低于80%。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纱线达到阻燃除臭的效果,通过将聚酰亚胺、咖啡碳2种纤维以不同混纺比混纺并进行性能测试,研究混纺纱线的混纺比与成纱品质及阻燃除臭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聚酰亚胺混纺比为0.8时,捻系数为310的纱线拉伸性能最佳;随着聚酰亚胺混纺比的增加,纱线的阻燃效果增加除臭效果降低;当聚酰亚胺混纺比超过0.5时,才能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当除臭时间超过2.5 h后,除臭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6种不同条件,利用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木棉/棉混纺纱线,观察并测试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外观形态、化学组成、纱线质量损失、拉伸性能、压缩性能以及浸润性能指标,评价超声波纯水处理工艺对木棉/棉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后,纱线中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木棉/棉混纺纱线质量损失率约为6%,主要为木棉脆断后产生的短绒,木棉纤维中空度有一定的回复,纱线变得蓬松,强力损失严重,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均显示拒水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产毛、棉设备结合,以蚕丝作为混纺原料,采用40/60真丝/兔毛配比,研究高比例兔毛混纺高支纱的混纺工艺.针对兔毛可纺性差,毛脆易断,加工和穿着过程中易掉毛,单强低,静电大,难以开发轻薄性产品等弱点,在设备选型、设备参数及工艺技术上做了研究和改进.按照制定的工艺条件和选择原料配比,纺制出了条干均匀、毛羽较少的高比例精纺型兔毛真丝高支纱,可用于机织和针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CSIRO)培育的长绒棉(ALS)的纺纱性能,比较国内棉纺企业的纺纱质量水准,CSIRO和国内6所大型棉纺企业对ALS进行纺纱标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企业之间在纱线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为此,利用CSIRO研制开发的棉纺纱线质量预报软件Cottonspec,引入纱线质量指数(纱线实测质量和预测质量之比)预测纱线质量.结果表明,对于质量管理良好的企业,Cottonspec软件的预报效果理想,纱线条干的预报误差小于2%,纱线强度预报误差小于3%,且ALS可以用于生产50S以上的高质量细纱.  相似文献   

17.
白竹炭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的染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白竹炭粘胶纤维/棉(70/30)混纺纱线的染色工艺,确定了不同染料染白竹炭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采用最佳工艺染色后的白竹炭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色泽鲜艳,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18.
用微波对4种不同细度的毛涤粘混纺纱线进行定捻,研究微波快速定捻毛涤粘混纺纱线的可行性及其定捻工艺.分析影响毛涤粘混纺纱线微波定捻效果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定捻工艺:微波功率1000W ,作用时间3min ,回潮率控制在9.2%左右.实验表明,经微波定捻后的纱线较传统蒸纱定捻后的纱线断裂强度有所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纱线的强力不匀率有所下降,纱线的定捻率有所提高,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混纺纱线是纺织服装中加工面料常用的原料.通过对纤维匀和理论的分析和证明,结合实例对化纤和天然纤维的混合进行了理论上的计算.在混纺组分和混纺比一定的情况下,计算了化纤的最优长度,从而为混纺纱线中化纤最优长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等离子体联合狗毛蛋白改性的毛/粘混纺纱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以上染百分率为指标,优选出有利于改善毛/粘混纺纱线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最佳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即压力120Pa,功率120W,时间5min.并研究经此等离子体联合狗毛蛋白助剂改性的毛/粘混纺纱线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二者联合处理的混纺纱线的染色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