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数学第14题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2.
·数学计算机科学·01 分形几何若干前沿问题VJ——平坦链与平坦上链02 自然数分拆与最佳基金汁划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03公交线路的车辆测度问题第 1 期奚李峰(1)刘欢鹤,赵晓东,郑志笛(5)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何永强,黄剑,陆新根(14)()4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题的若干评述……………………………………………………………郭秋丽,岑仲迪(19)05考试成绩标准化处理数学方法初探…………………………………………………………………………………袁明贤(21)06 soL…  相似文献   

3.
2004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选择题的第12小题是一道“不难”的好题。解答这道题的思考方法、思维方向暴露出了学生的“数学三基”的不足。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数学双基”。“数学三基”应在数学教育中被推崇。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是除法)第四课时是《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紧接新课后面安排了一个练习,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5.
解析2011年全国Ⅱ卷理科第21题、文科第22题的多种解法的特点,挖掘"一题多解"的知识内在联系,提出要结合高考数学的命题特点研究,引导学生建构符合年龄特征和身心状况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等学校1963年招生数学试题第10题,是个综合性的题目。今就我所了解到的河南一些考生对这个题的解答情况,谈谈个人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些初步意见。一、高考数学第10题的特点高考数学第10题是这样的:“如图。半径为1的球,内切于园锥(即直园锥)。已知园锥的母线与底面的夹角是2θ。  相似文献   

7.
以一几何题的多种解法为例,探讨了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的赛题分析,总结了数学建模竞赛常用的方法和软件,并以2004~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的赛题为例,在竞赛的技巧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主要探究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Ⅱ第20题(概率大题)的多种解法,并对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说明。通过对该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究来展现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来解该类概率统计问题,从而给学生备战高考提供一定的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C题中各问题的具体情况,利用矩阵方法对其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建模,并利用数学软件Lingo求解  相似文献   

11.
NBA常规赛赛程安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出于公平的需要,可能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D题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本文以此为契机,就D题中的第3小题,设计解决了如何遴选与同联盟不同区的球队之间只赛3场的球队的赛事安排问题,此方法直观、简捷、易懂。  相似文献   

12.
<正> 问题1 设α_n为1~2+2~2+3~2+…+n~2之末位数字,求证:小数0.α_1α_2α_3……为有理数。 这是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第二试题的第4题。 此题引起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赵龙山老师在《数学通报》1986年第9期给出了一个证明并作了如下很好的推广。 问题2 设α_n为1~h+2~h+3~h+…+n~h(h为自然数)的末位数,则小数0.α_1α_2α_3……为有理数。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如何通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基于对一些经典赛题的分析,阐述了赛前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和模型求解这四个具体实践过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作用,说明大学生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并参与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个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理工医农类)第七题,作了某些分析,并针对中学的数学教学得到一些启示。认为中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结合有关内容讲一些条件极值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必要和可能的。并对此作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杨江林 《科技信息》2009,(23):290-290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物理五大能力要求之一,历年高考对此能力的考察均有所体现,有时往往是繁琐的数学运算。但目前,一些学习物理的学生总将物理和数学割裂开来。从而影响了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通过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中第21题的求解,说明数学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借以端正学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的命题,全面核算方案I,为了尽量满足参筹者的购买意愿,建立并求解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五个模型,最后用初等方法检验了模型二、四、五.  相似文献   

17.
三次函数     
冯广东 《科技资讯》2015,13(4):250-251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中三次函数出现了两次.2013年文科第11题与理科第10题为同一题目,其中涉及到一个冷门: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2014年文科第21题纯粹考查三次函数。看来在高考中,尤其是文科数学中对导数的考查,三次函数是一个不错的载体。在我们的文科数学课本选修1-1中,也大量的以三次函数为载体对导数的应用进行训练,大小共出现了二十三题次。但这些训练都是最基础的,不足以应对高考的压轴题。那么就应该把三次函数给学生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适当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有A,B两题,A题是一个双目数码成像定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很巧妙的数学技巧。文章用透视对应链的观点建立了双目定位的非线性模型,该模型参数实际含义清楚明了,表达式直观准确,数据计算简单流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成都地质学院、四川省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会议于1990年4月3日至7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数学建模竟赛(MCM)以及一九九五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B题的出题背景及题目特点,并对安徽机电学院的两队参赛论文作了简明的评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