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至油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杆菌、小麦赤霉病菌、胶胞炭疽病菌为实验菌,检测了牛至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0·4μL/mL(最低抑制浓度(MIC))的牛至油就能完全抑制所有供试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半抑制浓度(IC50)和相对抑制率显示,牛至油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弯胞杆菌、松赤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水稻稻瘟病菌,最弱是胶胞炭疽病菌、玉米纹枯病菌.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理。首先通过抑菌实验确定了茶多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75%。研究了茶多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的影响。通过茶多酚对碱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以及细菌总蛋白和膜蛋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可以降低细菌体内的碱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对细菌总...  相似文献   

3.
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产生的絮凝现象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其由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生物膜引起,测得生物膜中多糖含量约为6.3%,蛋白质含量约为7.7%。考察了添加颗粒营养物质豆饼粉对絮凝现象的影响,分析了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水杨酸、丁香酚、儿茶素、姜黄素和大蒜提取物对生物膜和菌浓的影响以及群体感应淬灭酶对菌浓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颗粒营养物质对絮凝物影响不显著;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不能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菌浓,但对生物膜的分散具有一定作用;群体感应淬灭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正交实验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进行正交实验,探讨各因子对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影响水平,得到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优条件:酶解时间 0. 5h,酶浓度 2mg/L,菌龄为 15h 此时原生质体形成率为 80. 5%,再生率为 20. 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孢菌yfa-α2M基因与其抵抗力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得到铜绿假单孢菌的突变株PAO1Δyfa-α2M。在不同的底物存在的条件下,比较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突变株PAO1Δyfa-α2M对Polymixin的抗性明显降低。结论基因yfa-α2M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照射的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诱变,从中筛选出一株优势正突变菌菌株B2,并对其形态,生长条件及产鼠李糖脂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亲本B0,菌株B2产鼠李糖脂产量大幅度增高,从0.82 g/L增加到2.71 g/L。菌株形态为杆状菌。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甘油30 g/L,酵母膏2 g/L,微量元素5 m L/L。研究结果表明从重金属含量高的制革污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可显著提高产鼠李糖脂产量,并进一步确定诱变后的菌株产鼠李糖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鼠李糖脂的量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分离方法将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的光合细菌筛选出来,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型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的pH、温度、光照强度、搅拌等生长条件下对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培养,以菌液浓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的生长条件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在pH6.0-8.0、温度25-30℃、光照强度2000-5000 lx时,均能良好生长.其最适合的生长条件为:pH7.0,温度30℃时,5000 lx,并辅以适当震荡.  相似文献   

8.
假单胞菌引起罗氏沼虾黄鳃、黑鳃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患细菌病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作了初步研究,病虾症状为食欲下降,黄鳃或黑鳃、断须、断腿,有的甲壳上有黄色或黑色的斑块,取上述典型症状的病虾鳃部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和保种,经鉴定,该病原菌为恶臭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将分离菌进行回接感染,发现有很强的致病作用,且产生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从再感染的病虾体内分离的细菌经鉴定也为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由此可认为它们是此次发病的病原菌.药敏实验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氟哌酸氯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强恶臭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和新生霉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32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560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335株。其中,非发酵菌181株。非发酵菌的阳性检出率为32.3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65株,19.40%),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53株,15.82%)、洋葱假单胞(31,9.25%)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8,8.3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以口痰最常见,其次为静脉导管、静脉血和胸腹水。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假单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性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以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MALDI-TOF MS对草莓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在草莓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草莓的危害识别微生物及其特征,采用选择性培养方法对50份草莓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进行分离,MALDI-TOF MS对分离微生物进行鉴定,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对这2种食物感梁性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和加权修正。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草莓中的检出率为18%,黏质沙雷氏菌检出率为20%,实验获得草莓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完全拟合特征峰12组,标识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差异较大;获得草莓分离黏质沙雷氏菌完全拟合特征峰有8组,标识峰加权聚类分析结果可认定分离的2株黏质沙雷氏菌同源。MALDI-TOF MS方法可标识草莓分离微生物的蛋白质特异性特征,且对微生物的溯源及特异性分析有一定优势,表明其在农产品复杂微生物环境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540株铜绿假单胞菌12年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临床感染的5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来5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结果: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且以重症病房(ICU)尤为显著;下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临床感染来源;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重症患者为易被侵袭人群;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且耐药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耐药性严重。治疗中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择合理用药方案,避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对稻瘟病、黄瓜枯萎病及棉花黄萎病等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测定LYMC-3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检测其抑菌谱,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LYMC-3菌株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七叶树壳梭孢菌(Fusicoccum aesculi)、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山茶炭疽菌(Guignardia camelli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orella)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病原真菌,进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LYMC-3菌株对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带长度及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拟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葡萄座腔菌>松球壳孢菌>七叶树壳梭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松树脂溃疡病菌>山茶炭疽菌。LYMC-3菌株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0.36%,对其分生孢子24 h萌发抑制率为88.16%。【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抑菌谱广,其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为防治烧伤病区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收集同一时间烧伤病房9名感染患者的患部浓汁和血液标本,分离鉴定出9株铜绿假单胞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结论 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调查了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同一时间段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使用频度,分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增长明显(P<0.05),头孢吡肟、大环内酯类AUD下降明显(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喹诺酮类、单环β内酰胺类AUD无显著变化(P>0.05);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AUD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523、0.605,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环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代头孢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无关(r=0.012~0.136,P>0.05).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控制较好,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关.临床应重视对抗生素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并筛选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蛋白LasR的抑制剂,本实验利用纸片扩散法对59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PAO1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并对其中3株菌进行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通过检测报告质粒中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来筛选LasR蛋白抑制剂。实验发现,丁香、赤芍等中药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部分中草药可通过影响LasR蛋白的水溶性或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的结合来实现对细菌群体感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在该菌的RNA代谢过程中,存在一种以NanoRNA(2-5nt的寡聚核糖核苷酸)为底物的寡聚核糖核苷酸降解酶(Oligoribonuclease, Orn).在本研究中,发现铜绿假单胞菌orn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变慢,因此使用ATP,NADH检测试剂盒,利用酶标检测法和流式细胞分析研究Orn对细菌生理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orn基因的缺陷可以导致细菌胞内NADH和细菌细胞膜电位差的降低.这进一步导致细菌胞内ATP合成的降低,从而影响细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
分离一株新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征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解该噬菌体与其他假单胞菌噬菌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利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利用酚氯仿抽提基因组,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分离到一株新的烈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SRT6,其基因组全长91 364bp,G+C含量49.3%,存在18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的96个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具有相似性,无tRNA和tmRNA.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噬菌体SRT6属于一个新物种.分离鉴定出一株烈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SRT6,并发现它属于一个新种噬菌体,为未来利用噬菌体治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而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耐药.而从分子水平对其耐药性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离鉴定一株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本文以表面消毒法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 Champ植物根中分离可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以通用引物27F/1492R对目标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对比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目标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GEN III MicroStation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目标细菌进行Biolog鉴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目标细菌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相近,相似率为99%;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同一条分支上;形态学鉴定为杆状革兰氏阴性;Biolog鉴定目标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综合形态学、分子、Biolog鉴定结果,鉴定该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命名为2016NX1。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菌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其代谢产物对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M.B.El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2.5 g,水1 000 mL; 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 ℃,初始pH7.5,接种量1 mL,瓶装量150 mL于300 mL三角瓶中,发酵时间60 h。粗活性物质检测试验表明:其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 代谢产物中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远远低于小分子非蛋白成分; 该菌粗提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大多是极性较小的物质,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三氯甲烷为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