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速滑中腿部肌肉协调性同步肌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人体运动中腿部肌肉间的运动协调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肌电模型的同步肌电研究方法。该文以滑冰运动为例,采集了5名速滑运动员滑冰过程中腿部9块表层肌肉的肌电信号,分别建立每位运动员直道和弯道滑跑多肌电模型,并进行了多路肌电的同步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运动员完成相同动作时肌肉协调关系一致性好;而完成不同动作时的肌肉协调关系差异明显;不同运动员完成同一动作时,肌肉协调关系有较大差别。实验结果显示了同步肌电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量化评估肌肉间协调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篮球跳投动作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和用力大小,采用表面肌电仪和SONY摄像机同步记录了篮球运动员完成原地跳投动作时上下肢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观察了定量运动训练时肌肉的疲劳情况.结果表明:跳投动作上下肢肌肌电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激发顺序各不相同,在整个跳投动作中,腓肠肌后段在各组中作用最大,其次是手伸肌群和肱三头肌;上肢肌群比下肢肌群的作用大.结论验证了“用力顺序”是“自下而上”的观点;运用肌电技术的研究方法能够准确测试篮球运动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和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3.
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体步行时下肢肌电信号 (EMG)活跃 ,为研究步态周期内 EMG随路况的变化趋势 ,采用了下肢表面 EMG8通道检测装置进行了实验 ,对多人在 6种路况 (或步速 )下行走时的下肢 EMG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步行时下肢肌肉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 ;各路况信号开始及持续时间、信号绝对值平均、中频等特征值区分明显 ,可以将其应用于智能肌电控制假肢路况模式辨识  相似文献   

4.
肌电是唯一一个能连接神经系统,并直接反映运动中肌肉收缩的电信号载体。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表面肌电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从而了解肌肉收缩时神经-肌肉的工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技术涉足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虽尚处初级阶段,但应用极为广泛,主要表现为用于评定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肌电与肌力的关系、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与贡献度以及运动选材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肌电是唯一一个能连接神经系统,并直接反映运动中肌肉收缩的电信号载体。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表面肌电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从而了解肌肉收缩时神经-肌肉的工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技术涉足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虽尚处初级阶段,但应用极为广泛,主要表现为用于评定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肌电与肌力的关系、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与贡献度以及运动选材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驱动下肢运动中脑肌电信息不同步现象导致的脑肌电融合识别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元自回归(mvAR)模型及最大化相干性法则的驱动下肢运动脑肌电相干性分析及信息同步化方法。首先根据驱动下肢运动中神经冲动传导机制及运动控制原理,进行驱动下肢运动脑肌电产生原理及信息不同步现象分析;其次,引入多元自回归模型,以下肢稳态力输出状态下的多次实验多通道脑肌电作为模型输入,迭代得到基于高维模型拟合的脑肌电时频相干性结果;再次,确定显著相干频率及时刻,并利用最大化相干性法则将脑肌电时延量化,实现脑肌电同步;最后,搭建下肢稳态力输出脑肌电同步采集和下肢运动意图识别实验平台并进行方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下肢稳态力输出过程中,脑肌电相干性在beta频段呈现显著相干,各受试者左右腿脑肌电时延分布于10~40 ms之间,其中左腿平均时延为(23.3±11.4) ms,右腿平均时延为(19.8±4.8) ms,使用抵消时延后的脑肌电融合识别下肢运动意图准确率有部分提升,可有效同步脑肌电中的驱动下肢运动信息,同时提升脑肌电融合识别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检测得到的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电信号,探讨了人体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肉功能状态和男性与女性之间肌肉功能状态的差别.20位实验者右上肢完成13个基本动作,对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五块肌肉进行肌电采集,用SPSS 14.0软件时特征参数平均振幅(AEMG)和积分肌电(IEMG)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完成不同的日常生活活动,肌肉的活跃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男性以增强指伸肌和三角肌为主,女性则以掌长肌和三角肌为主.实验数据可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及肌电信号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国际先进的艾利尔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及生物力学三维录像DLT分析方法,对中国花样滑冰队和国外高水平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我国运动员闫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较大,腾空时间长,已经具备四周跳的能力.宋某腾空时间不足,导致空中动作没有视觉冲击性,很难获得高分.王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较小,腾空水平飞行距离较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近,腾空时间较短,垂直方向速度较大,腾空高度较高.关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变化幅度平缓,不存在明显的下降阶段,同时获得较大的垂直方向上的速度.金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小,垂直方向速度低,腾空高度和腾空水平飞行距离都不够.同时首次应用NORAXON表面肌电图机对主要发力肌肉的肌电进行分析,对主要用力肌肉发力顺序及贡献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攻克难度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股直肌和胫骨前肌先发力,并且股直肌稍先于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最大的肌肉是股直肌,其次为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二头肌长头的积分肌电值较小,起支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AnyBody仿真骨骼肌多体逆向动力学三元素肌肉收缩力模型及有限元法构建八段锦动作的三维胫骨模型,全面、客观地计算不同动作最大肌力峰值时刻的积分肌电、力矩、肌肉收缩等生物力学特性. 将10例健康青年八段锦志愿者的身高、体质量、髋宽、髋深、膝宽、踝宽等形态学数据作为约束条件,用AnyBody7.1.2软件导出八段锦8个动作下肢最大肌力指标,依据胫骨最大应力约束条件,用Minics 10.01、Geomagic studio 2013、ANSYS 19.2软件建构三维数据,添加AnyBody中的3个方向数据,分析并计算不同动作最大力的应力传导大小、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八段锦是左右对称性运动,双侧同块肌肉积分肌电值、肌肉力值无显著性差异,有利于锻炼双下肢稳定性及协调性,运动中人体需要通过移动来保持平衡,膝关节在垂直轴方向力最大,伸展力矩值最大;做八段锦运动过程中,髋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臀中肌,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拇长屈肌;表面肌电验证是评价人体肌肉激活程度的主要方式,八段锦运动中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肌肉活性仿真结果与积分肌电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nyBody软件分析下肢动作特征和有限元软件建构的胫骨模型,适用于八段锦动作的动态研究,可为计算八段锦运动时动力学变化提供新思路与实践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联特征及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研究方法:选取某省田径投掷项目9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美国产Noraxon Telemyo 2400T 16通道表面肌电无线遥测系统进行同步测试。运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研究结果:等动测试中,分别得到躯干左旋或右旋峰值力矩、平均峰值功率值、平均积分肌电值、肌肉活动贡献度相关数据。躯干左旋肌肉峰值力矩和功率值均高于右旋值,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等动训练中,不同速度下积分肌电值和峰值力矩变化趋势不一致,单一积分肌电值指标不能反映峰值力矩变化特征。(2)等动训练中,躯干旋转肌群表面肌电时序一致,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不同,斜方肌肌肉活动贡献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花样滑冰点冰跳跃动作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中国杯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及世界优秀选手的点冰跳动作进行了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了他们在完成同样跳跃动作时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等的相关参数,并对我国运动员提出了增加起跳的水平速度的建议,为预测和展望新难度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从60 cm高度下落到2种不同硬度的地面,即木板地面和海绵垫时下肢关节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人下落到软的地面上时下肢关节的受力、力矩显著减小,关节的角度变化显著增加,从着地到落地停稳所用的时间显著增加.各关节力矩是外力矩与肌肉力矩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的落地技术应该是3个关节的力矩同时减小,掌握正确的落地技术的实质是掌握正确的肌肉被拉伸与收缩的顺序和大小.从60 cm下落着地后,不论是何种地面条件,3个关节的力矩以髋关节力矩为最大,膝和踝关节肌肉是在髋关节控制下起互相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三级跳远技术过程中,合理的起跳技术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三级跳远力学结构和三跳距离各时相技术特点的研究,设立相关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推导出各跳飞行轨迹、速度的动力学公式,由此建立三级跳远中三次起跳技术的动力学模型,为提高三级跳远的教学与训练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大学生跳远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攻板训练法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来检验教学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班与常规班教学比较,并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两个班学生的身高、体重、50m跑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别;两个班学生的跳远成绩有显著差别。结论实验班的跳远平均成绩比常规班有很大提高,在跳远教学中引入攻板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15.
起跳速度对跳远运动成绩起着决定作用.本文试从助跑速度、快速起跳能力,快速摆腿和摆臂、助跑与起跳合理衔接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跳远运动员的起跳速度.  相似文献   

16.
张涛 《科技信息》2010,(27):I0141-I0141,I0180
目的:通过对跳远的技术分析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使运动员能够快速获得正确的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的运动基本知识。通过对助跑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快速掌握确定助跑距离及助跑的形成;通过对踏跳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正确掌握起跳腿、起跳脚、踏跳板的配合及胯、膝、踝的伸展,充分施展踏跳时的爆发力,掌握踏跳时的起跳角度和水平速度;通过对腾空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正确掌握摆动腿、起跳腿、躯干和手臂的角度、部位、空中高度及其用力方法和运行轨迹;通过对落地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正确掌握最佳落地姿势从而提高落地动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以第13届全运会预选赛、决赛和第15届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撑杆跳高项目决赛最高成绩成功跳次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影像摄像法、二维扫描视频全景图合成解析等方法,通过视频解析获取国内外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参数,探讨和比较助跑后三步和起跳阶段的技术动作特征.结果:1)国外优秀女子撑杆跳运动员后三步步幅和步速率均大于国内运动员,更好的步长和步速控制避免了最后一步中水平速率的损失;2)助跑速率、着地角离地角之差和插穴时刻与起跳瞬间的握杆角和躯干角是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3)国内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在助跑和起跳技术上应注意增加助跑速率,缩短起跳时间和减小起跳瞬间的握杆角.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跳远运动员的腾空与落地技术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腾空、落地技术,有利于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的向前加速,使运动员保持高速、高重心地完成起跳,能够取得起跳和空中平衡良好的效果,有利于获得合理的落地姿势,减少落地时距离的损失,为运动员创造优异的成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搜集了湖南省11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指标,找出对跳高成绩影响较大的几项身体素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从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角度。分析论证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等三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从而着重说明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全面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同时,要强化对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三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太极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研究,经过筛选以长度因子(身高、指间距、上肢长、前臂加手长、下肢长、坐高)、充实度因子(体重、克托莱指数、体脂百分比)和围度因子(臀围、小腿围、臂围差)构建现阶段我国太极拳顶尖水平运动员的单项评分表和身体综合评价标准,为我国太极拳运动员早期选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