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选择较多地侧重于经济标准和指标,对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以传统经济标准和指标为基础,构建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及废物利用率、水资源消耗量、煤炭资源消耗量等指标,以及反映促进社会进步情况的社会进步标准和吸纳就业人数比、人均收入占区域所有产业人均收入比等指标,体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三方面的要求,并利用AHP方法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对陕西省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确定了评估指标的选择原则后,分别对经济子系统评估指标、社会子系统评估指标、环境子系统评估指标和支撑子系统评估指标进行了论述,最后确定了15个经济评估指标,10个社会评估指标,12个环境评估指标和5个支撑评估指标共42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这42个评估指标构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能值分析是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EISD)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的评价指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绘制了济南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货币流图,并建立了相应的能值分析指标体系,计算了2004-2008年济南市的主要能值流值,并分析了济南市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主要指标的变化,得出结论:济南市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EISD)呈不断下降趋势,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4.
邓绍云  邱清华 《科技信息》2010,(24):I0014-I001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调,适度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区域发展的理想状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人口控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本文针对区域的特征,从区域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概念进行分析,拓展认识和界定了区域社会各个方面、资源储备量和区域环境承受能力的内涵意义。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功能过程,考虑区域社会调节活动对区域发展功能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以指标层变量、分类层指标和目标层指数三个等级层次体系的,并适用性较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利用GIS技术将非空间单一区域的多因素线性加权评价方法扩展到空间多区域的多因素线性加权评价方法,为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联合评价提供了定量化和可视化的新途径。首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特征,并通过选取一些代表性因子构建了多因素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多指标评价原理建立了GIS中空间多区域的多因素线性加权评价模型,并解决了技术实现问题。其中,采用上、下界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中国各省区的一些实际数据为例说明了应用新技术的具体方法。实例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指标体系下,各省市间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受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制约而呈现出较大的空间不均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远强于欠发达地区的,这为制定区域统筹规划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江西省灰霾天气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关系,分析结果可为江西省今后制定灰霾天气防治措施提供参考。通过对2006-2013年江西省灰霾天数与GDP、煤炭消费总量、石油消费总量、绿化覆盖率、城市建设用地5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对江西省灰霾天气影响较大,建议江西省各地区应重点注意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建设。通过进一步对城市区域的分析得出,灰霾天气较突出的新余市和南昌市灰霾天气受自身影响较大,应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宜春市灰霾天气由区域传输及自身综合影响,建议与周边城市建立联防联控区域,协作降低灰霾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国土开发强度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春园  舒晓波 《江西科学》2021,39(2):323-329
合理控制国土开发强度,是优化人类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为国土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变化率指数、类型区划、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06—2017年江西省国土开发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各县(市、区)国土开发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江西省国土开发强度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开发强度总体上表现出北高南低的态势;3)江西省国土开发强度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但集聚程度越来越低,国土开发均衡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国土开发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曾小平 《开封大学学报》2009,23(4):21-23,83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是认识和评价区域系统的一种重要工具。目前比较流行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有绿色国民生产净值(GNNP)、真实储蓄(GS)、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和真实进步指标(ISEW)、净初级生产力和承载力、生态占用、环境空间等。应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全面而充分地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估研究》课题组在2002年确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西省1996年~2004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即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估,得出了评估结果和分析报告,并进行了趋势分析,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构建了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71个指标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值,采用回归分析法确立可持续发展协调模型,利用正、负加权海明距离公式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用上述方法对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经济生产同环境资源有限性之间的关系,经济生产的总体成本(TC)实际上是环境资源总经济价值(TEV)的折旧,即由环境资源总经济成本(TEC)所构成,包括环境资源消耗成本(ConC)与环境资源补偿成本(ComC)。在此基础上,可建立起一个环境资源有限性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dL/dt=rL(1-L/max),并可认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技术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增长是连续、逐渐和有限的,长期而言,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基础。这几年来南昌市的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南昌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协调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对于实现南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技术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要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贡献最终体现在技术在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化的关系,研究了经济发展中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环境恶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本文通过对我国主要省市环境污染状况的分析 ,提出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影响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深入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及其防治对策,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AHP法与熵值法相结合)及评价模型的论证对南京市1990-2004年的协调发展程度的演进特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协调发展水平呈稳定增长态势,但1996年后环境发展始终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环境保护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环境问题严重 ,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提高环保意识 ,是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缓解贫困。本文评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从农业生态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环境,节约资源,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河西地区持续发展的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了河西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子系统之间的基本反馈结构,应用模型仿真结果,不河西地区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